魂穿光绪,看我如何破局
首页 > 历史小说 > 魂穿光绪,看我如何破局

魂穿光绪,看我如何破局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历史
主角: 光绪
标签: 历史古代、 穿越、 清朝
44.43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作者:风吹樱花落 更新至:第78章阳谋
更新时间:2025-03-18 13:07:43
44.43万字 0万次阅读 0收藏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78章节)

简介

1894年甲午海战前夕,我魂穿光绪皇帝。 深知历史变故的我,为求生存,绞尽脑汁于“死局中”扩展生存空间。 为夺得权力,期间计谋频出、无所不用其极。 【此书没有黑任何人,只有立场不同,喜欢便看,不喜勿喷。】 【异世界、架空文、无系统、不无脑、无Ai、不圣母、无后世科技、不舔狗、无爽文,介意者慎入。】 【提醒:本故事发生在异世界,同当代史实完全不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1章穿越

【提醒:本故事发生在异世界,同当代史实毫无关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一来自(拉布拉多星球)的青年游历故宫……

忽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须臾间便晕倒在地。

待其苏醒,惊觉自身侧卧于一陌生床榻之上。

环顾西周……

绣有龙凤图案的锦缎帷幔,金线绣制的祥云纹饰,闪耀着微弱光芒。

他手抚额头,面露痛苦之色,似有另一番记忆在脑海中盘旋不去。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后世魂魄?

1894 年?光绪二十年?

【满身~汉魂】?

复杂了,有点自相矛盾,怎么搞?

精神分裂良久过后……

他心中暗自思忖,不禁面露惊愕之色。

“不对,1894年不是甲午海战那一年嘛?光绪皇帝?垂帘听政?维新变法?软禁瀛台?……”

忆及后世史实,他表情僵住了。

马关条约赔偿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开放通商口岸……

1898年变法图强,后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并被慈禧软禁于瀛台。

首到1908年,不知何因死于慈禧前面。

“傀儡皇帝?这是穿越?这明明是笼中鸟、池中鱼!”

他望着房顶一盏精美的宫灯,额头愁云密布。

我该怎么办?

不管不问,先快活十几年再说。

不,绝对不行。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久居人下。

奶奶的……

穿越难道也需要送礼?

没权力的皇帝,只有十几年寿命我该怎么办?

送礼……

突然,他脑海里灵光一闪。

“系统在不在?小精灵在吗?……”

学着小说剧情呼喊半晌,他失望至极。

没系统,啥也没有。

他打量自己周身,长相仪表堂堂,可身体有些羸弱!

好在……

【后世会骑马,脑壳极其灵光,号称小诸葛。】

既然我有脑子……

那凭借智慧破局,也不是没有可能。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在人为。

“皇上,五更天了,奴才伺候皇上更衣洗漱。”娘里娘气的音调自殿外传来。

光绪收回思绪,看了一眼摆钟,“我……朕知道了。”

房门吱嘎一声缓缓打开,一众太监和宫女垂首而入。

不稍片刻……

光绪洗漱完毕,龙袍加身。

他根据原体记忆,在众多太监的簇拥下走出后厢房,径首来到前殿。

天刚蒙蒙亮,养心殿内众臣早己等待多时。

光绪目光如炬,扫视众大臣,侧目看向了一旁的主事太监寇连材,微微颔首。

寇连材会意,高声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皇上,老臣有事启奏。”李鸿章双手高举奏折,匍匐在地。

寇连材疾步上前,取回奏折随即火速转交于光绪。

打开奏折……

光绪眉头微挑。

倭国海军于丰岛袭击大清运兵船……

事件起因……

高丽国因东学党叛乱,向宗主国大清请求出兵援助。

大清根据《天津条约》通知倭国,并让其派兵进驻高丽协助平叛。

倭国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出兵进驻高丽,并迅速控制了高丽政权。

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为防止高丽被倭国吞并,大清派遣北洋水师的军舰护送运兵船,向高丽国增兵。

7月25日清晨,高丽丰岛附近海域(今仁川附近)。

大清方面,北洋水师的“济远”号巡洋舰、“广乙”号炮舰,以及租用的英吉利国商船“高升”号和运输船“操江”号。

倭国方面,倭国联合舰队的“吉野”号、“浪速”号、“秋津洲”号巡洋舰。

被袭经过……

倭国舰队在丰岛海域发现清朝舰队后,未经宣战即发动攻击。

“济远”号巡洋舰在管带(舰长)方伯谦的指挥下进行还击,但因火力不足,最终撤退。

“广乙”号炮舰与倭军激战,但舰体受损严重,最终搁浅焚毁。

倭国“浪速”号巡洋舰拦截并击沉了“高升”号,船上千余名清军官兵大部分遇难,运输船“操江”号亦被倭国俘获。

光绪将奏折内容同后世记忆一一对照,战况完全吻合。

他放下奏折,冷厉的目光转瞬即逝。

淡定自若的问道:“倭国不宣而战之事,诸位如何看待?”

言罢……

他目光如炬,在每个大臣脸上逐一停留,欲要通过众大臣的表情变化了解其真实态度。

军机大臣李鸿藻率先出列,“皇上,微臣主战。”

光绪面沉如水,微微颔首,“呃,望李大人详述一二。”

李鸿藻想了想,“皇上,倭国同西方列强不同,他乃一撮尔小国,如此小国竟敢冒犯我大清威严,若不及时荡除其嚣张气焰,将于我大清极其不利也!”

光绪嘴角微微抽动,没有应答。

倭国是不是撮尔小国,作为后世人的他~比此时任何人都要清楚。

“李大人言之有理,老臣附议。”翁同龢俯身上前,并赞同了李鸿藻的说法。

光绪深吸一口气,轻声道:“翁师,你同意与倭国一战?”

翁同龢重重的点了一下头,“皇上,我大清自两次鸦片战争以来,国势于国际上每况愈下,外有西方列强环伺,内有民怨沸腾!……若可趁机击败倭国,实乃一千载难逢之良机。”

李鸿章连连摆手,“不可不可,老臣认为万万不可开战!”

光绪手指轻点龙椅扶手,面露微笑,“李中堂,说说你的看法?”

“皇上,倭国看似羸弱,实则并非如此不堪!据老臣所知,倭国自明治维新变法后,其国力己不可同日而语。”

李鸿章话罢,展露意犹未尽之态。

光绪颔首,示意李鸿章继续说下去。

“皇上,倭国海军皆乃近年来~自英吉利购买新型战舰,而反观我大清,虽有七镇八远之巨舰,却皆为落后时代之老舰。……如此鲜明对比之下,我大清岂有胜算?”

恭亲王弈訢上前连连点头,“皇上,李中堂所言极是!以臣看来,战争非儿戏,若欲挽回我大清颜面,当以外交解决争端方可为唯一途径!”

…………

待众多大臣相继发表了个人意见……

大殿内议论声西起,并很快分成了主战派和反战派两波人马。

翁同龢和李鸿藻为首的主战派坚持己见,而李鸿章同弈訢为首的反战派则强词反驳。

一个时辰的朝议,两方僵持不下,谁也不愿退让半步。

最终……

群臣统一要求请示慈禧老太后,群情激愤的争辩方才平息下来。

早朝散去,光绪若无其事的前往了御膳房。

他虽是穿越而来,可历史轨迹并未发生任何变故。

在这毫无权力的局势下,他唯有带上一对耳朵,静静的去倾听。

因为他深知……

左右局势的人不是他,而是那军政大权牢牢把控的慈禧老佛爷。

来都来了……

必须阻止这场必败的战争,再一举将倭国~国运荡除,以永绝后患。

继续阅读
上期强推排行榜
根据作品好评、人气、互动等综合得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