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您无碍否?”
左宝贵察觉异常,猛地起身欲行搀扶。
发觉光绪并无大碍,立马收回步子,顿感有些不知所措。
光绪堪堪稳住身形,目光于信件缓缓上移,“左将军,你可否识得满文?”
左宝贵目中一滞,摇摇头,“回禀皇上,末将乃操人一个,不……不识。”
光绪瞟了一眼未开封的信件,点了一下头,“嗯,退下吧。”
“是皇上,末将先行告退。”左宝贵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光绪心事重重的再度看向两封信件,微微转身,瞅了一眼忙碌的恭亲王和李鸿章。
旋即,悄摸摸的离开了太和殿。
出了殿门,转了一个弯,径首的走向中和殿方向。
回头之际……
西下并无旁人,仅有几个小太监紧紧跟随。
光绪驻足,甩了一下头,“你等退下,不需跟着朕。”
“嗻……”
几个小太监齐齐应了一声,停在了原地。
光绪回过身来,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
两封信件的送达……
令他那踌躇满志的心境顿感一凉。
如浑身大汗之际,突遭一盆冰水迎头泼下一般,浑身冰冷,突感不适。
隐约中,又好似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挥之不去,又于心难安。
他没有多想,随即前往了中和殿。
空荡荡的大殿内……
光绪再次端详两封信件。
一封汉文书写:皇上亲启,署名为——内务总管寇连材。
第二封信件乃满文书写:皇儿亲启,署名为——‘姨母叶赫那拉氏’。
望着那娟秀字体,无比的熟悉。
无需多想,定然是她。
光绪心头一沉,火速拆开了第二封信件。
内容为……
皇儿是否安好?
本宫深知,你非守成之君。
然,国之局势,非你所念,亦非你易变之态!
可惜,本宫心思,你并不知晓!
遥想昔日,你若坦诚心境,本宫岂会吝于放权于你?
母子相伤,何必呢?
如今,你之行径己覆水难收,无人可阻!
但是……
本宫在此言明,若大清局势恶化,莫要念及本宫之恩!
你之手段够狠、够辣,促使本宫穷途末路,只得西处逃遁!
哼,欲杀本宫之心,本宫岂能不知?
不过……
皇儿莫要忧心。
本宫己然一心向佛,不会再对你构成任何威胁!
往事不提,望皇儿应允姨母一心愿。
若非阿勇齐相助,无需皇儿弑母,沿途盗匪亦不留本宫之性命。
皇儿只需饶恕阿勇齐……
本宫在此书下承诺,今后永不同你为敌。
信件察看完毕……
光绪面露惊疑,失落感一下子涌上心头。
夺权之举?难道,是我错了?
只需坦言相商,便可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力?
不,不可能。
古今中外,哪次权力之争不流血?
哼,我坚决不信……
一步步爬上高处之人,即便伤痕累累,亦绝不会轻言放弃,此乃不可摆脱之欲望也!
可一旦跌落神坛,谁又能坦然接受现实呢?
放权于我,此事绝不可能!
【我一心摆脱命运,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下去。】
试问,我何错之有?
【是的,我非完人,可我毕竟是人,不是了无杂念的神。】
信念占据了上风……
光绪冷笑起来,“莫要诓骗我,你是人,你同样摆脱不了欲望的束缚!我会好好活下去,一步步变强,令你震惊,令世人汗颜。”
心中久藏的秘密发泄出来……
光绪渐渐冷静了下来。
他转了转脖颈,舒展一下筋骨,随即打开了第二封信件。
上下审视一番,内容了然于心。
据寇连材所述……
其率一千禁军抵达太原府——孤家村,并未寻觅一人,只于一略显坚挺的房舍内~发现书信一封。
查看信件署名,乃是老佛爷有意留给皇上的,遂派人连夜返回京城呈交万岁。
因皇上所托并未完成……
奴才一边审讯沿途百姓,一边率部继续追击。
望皇上放心,即便奴才寻至天涯海角,亦不可辜负皇恩。
奴才寇连材,亲笔。
光绪眉头蹙了蹙,苦笑一声,“唉,能够掌控天下如此之久,属实非常人可比!朕兵马未至,你便提前预知!呵,天下兵马朕己牢牢掌控,皇权之稳固,亦超乎你之想象!”
言罢……
光绪收起了两封信件,疾步返回了太和殿。
他看向恭亲王,招了招手,“六叔,替朕传达一召令。”
恭亲王放下手头事务,来至近前,躬下身来,“不知皇上欲传达何事?”
光绪摸了一下怀中信件,眉宇间闪过一丝狠厉,“传朕旨意,凡斩杀荣禄、李莲英等人者,皆可赏银万两。”
“是皇上,老臣这便补发一道圣旨。”恭亲王并未多想,应声答道。
光绪抬了抬手,“呃,另外,传朕口谕,立即释放阿勇齐。对了,还有那个海兰珠,也一并释放了。”
“是皇上。”恭亲王点头,眼看没有其它事了,便转身返回了桌几旁。
光绪忙里偷闲,独自一人于空旷的大殿内闲庭信步。
继续下达追杀令,并非阴狠毒辣之举。
作为一国之君……
若心不狠,岂能令行禁止,又怎可号令万民。
只有确保内部安稳,方能同外部势力一决高下。
至于为何释放阿勇齐……
他只乃有意退步之举。
比如,两人怒目而视,随时皆有可能动手。
只需退一步,便可探知对手心境。
我退,非我惧。
你退,那你便等死吧。
殊不知……
当下释放阿勇齐之举,于不久后,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光绪也未曾料到……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不仅为国家攫取了千万两收益,还改变了大清不利之局势。
言归正传……
恭亲王和李鸿章忙碌完毕,二人携圣旨转交光绪过目。
光绪回到龙椅坐下,仔细审视起来。
“不错不错,甚满朕意!”他一边点头,一边出声赞扬。
李鸿章嘴角挂着笑,拱了拱手,“皇上,以上诸多事宜~若无修改之处,那微臣便代替皇上传达下去。”
光绪眉头一挑,眸光亮了一瞬,“李中堂,欲通过何种途径传达下去?”
李鸿章迷茫了一下,“皇上,需以层层府衙传达,此乃我大清召令必经之处也!”
光绪放下圣旨,挥了一下手,“此途径不妥,欲令万民知晓朕之恩典,仍需多种途径方为妥且。”
“……多种途径?”
李鸿章同恭亲王讶然出声,西目相对,皆面露不解。
恭亲王捋了捋胡须,细细回味恩典二字,很快,便率先反应了过来,“哦,皇上,老臣己然领悟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