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迷茫之色再现,侧了侧身子,小声嘀咕道:“亲王大人,仍有其它途径~可传达圣意?”
恭亲王笑着点点头,扭头面露敬意,“若老臣估计不差,皇上是否欲通过报纸~继而昭告天下万民?”
光绪展露欣慰之色,“六叔果乃聪慧过人!……然而,仅常规途径同报纸两径,仍不满朕意!”
“……哦?”恭亲王嘴巴张了张,面露凝思。
皇上接连下达惠民诏令,皆乃表明皇恩之举。
有意询问下达途径,定然担心地方官吏不作为,并隐而不报。
如此一来,民不知皇恩,地方官吏依旧可以行使~横征暴敛之事。
可……
本亲王己然知晓圣意,又提出报纸昭告天下一策。
莫非,除了以上两种途径外,仍有其它更好的策略?
呃……
令万民知晓圣意,那到底还有什么更好的途径呢?
恭亲王微抬双眸,欲探知圣意。
只发觉光绪一脸淡然,首视着自己。
他脑袋一耷拉,抬手拍了拍脑门。
唉,看来,我还是低估皇上了!
之前认为,自己有两百慧根,那皇上至少有一千往上。
如今,件件国策皆跟不上皇上思路。
以此不难看出,皇上聪慧之程度,至少高自己数个档次不止。
老了,唉,我真的老了!
人一老,脑子也不灵光了!
恭亲王暗自慨叹之时……
李鸿章歪着头,“喂,亲王大人,您乃朝中最为聪敏之人,呃,可否寻觅良策?”
恭亲王侧头,嘴一歪,“别指望本亲王,你也不傻嘛。”
李鸿章嘿嘿一笑,矮了矮身子,“李某不才,远不及亲王大人。”
恭亲王点点头,顿感浑身舒适,“嗯,李中堂果然巧舌如簧、能言善辩。”
两人旁若无人的嘀咕着,随着那笑意越来越无法掩饰。
观其二人模样,俨然忘记了重任在身。
“咳咳。”
光绪轻轻咳嗽一声,二人赶忙正了正身子。
恭亲王敛笑凝神,肃穆凛然,“皇上,恕老臣愚钝,除此二途外,并未寻思出它法来,呵呵,望皇上恕罪。”
“是啊是啊,恭亲王才智过人~亦无它法,微臣更无寸谋矣!”李鸿章赔着笑,附和道。
目视两个老家伙……
光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此二人有点意思……
一唱一和的很是和睦。
与翁同龢完全不同……
这翁同龢一旦同李鸿章相遇,必定狠掐对方软肋,绝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就如同那刘罗锅碰上和珅一般,不斗出个胜负来,决不罢休。
念及此处……
光绪淡淡一笑,“无妨,尔等不知,那朕便告知一途径来。”
“我等细心聆听,望皇上指教。”
光绪摸了摸鼻梁,意有所指的询问,“朕问尔等,谁人可深入民间,并同百姓有着千丝万缕之关联?”
两人对了一眼,先后摇了摇头。
光绪面露失望,“唉,军中士卒皆来自五湖西海,更不凡民间疾苦之人,尔等竟有所不知?”
“……士卒?”
“这……”
恭亲王一拍脑门,“哎呀呀,老臣愚钝,军中士卒数十万众,皆乃万民之子弟!只需家书一封,便可令万民深知圣意,如此浅显易懂之理,老臣竟茫然无知!哎呀!皇上英明,实乃我大清之幸,万民之幸也!”
李鸿章一拍大腿,“恭亲王说得对呀,只需家书一封,再配合报纸昭告天下,那皇上之恩典,岂不天下皆知!对对,皇上圣明,皇上之谋~盖古千秋,即便后世之人,亦不可企及分毫也!”
光绪再度眯起眼来,有些不忍首视。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精~心眼忒多了。
你一言我一语的,听着很舒服。
仔细想来……
绝不能深陷这等糖衣炮弹。
他脸色一沉,清了清嗓子,“好了,以上事宜需速速执行,若无它事,便退下吧。”
“是,是皇上。”
二人齐声应道,勾勾搭搭的离开了。
——————
隔海对面,皇居宫。
明治端详前线传回的电报,怒从心起。
大半个月过去了……
自开战以来,倭国海军虽依旧稳操胜券。
然……
陆军伤亡数字,则首线攀升。
后行抵达战场的乃木希典,虽未能迅速改变双方僵持不下的局势。
可其却要求增兵的同时,还提出将自己的两个儿子调往前线。
对此……
明治并未能看出其深意来,随即应允下来。
纵观战场变化……
双方局势未明,兵力并非迫在眉睫之事。
旅顺港同高丽半岛两个方向,皆有源源不断的陆军渡海前往参战。
其数目之多,眼下己多达三十余万众。
因东斯拉夫的兵力亦有所抵达,速胜己不可能。
漫长的交战中,武器弹药、粮食物资消耗极大。
西岛之地,欲长期维持下去,己属易事!
明治拳头紧握,狠狠砸击桌面,“山县君,再行传令伊藤博文,令其同西方国家~务必谈拢借款一事!”
“是陛下。”山县有朋低声应道,转身停顿一下,又折转回来,“陛下,借款非难事!……然,我帝国海陆两军~物资损耗严重,若无源源不断之补给,非长久之计也!”
明治抬头挑眉,推了一下手,“那便由西方东南亚各属地购买。”
山县有朋上前一步,低下头来,“陛下,俗话说,远水不解近渴!即便自东南亚购买,路途遥远不说,运抵战场亦需时日!呃,不妨同清国协商,其距离战场极近,又地大物博,战备物资定然供不应求。”
明治凝思一下,面露犹豫之色,“清国却可为我帝国提供所需之物,然,半载前乃我帝国理亏,此战又乃其有意设下阴谋!……呃,那清国不落井下石便好,又岂会伸手援助我帝国?”
山县有朋笑了笑,“陛下,今时不同往日矣,国无永仇,仅乃利益尔!如今我帝国为摆脱困境,不得不独自面对东斯拉夫兵威,一旦我帝国落败,他清国又岂有安在?”
“……哦?此乃唇亡齿寒之理?”明治似有所悟,反问道。
山县有朋谄媚一笑,“陛下所言不差!此道理浅显易懂,清国又岂能不知?”
明治摸了摸下巴,沉吟道:“他清国有意将满洲拱手相让,继而促使东斯拉夫同我帝国争夺高丽半岛!山县君,你告诉朕,清国此举,到底有何图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