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招募35万兵力这件事……
翁同龢并无反对。
能尽快组建第二支武备力量,其未来卫国卫民之意思,不言而喻。
忧虑之处嘛……
35万人,那就有35万张嘴巴。
每人武器装备、衣食住行、训练损耗、饷银发放等等,皆是一笔不菲的花销。
当下,年景并不比去年。
国库收入方面,定然比去年有所下滑。
即便澄贝勒敛财有所收获,那400万两银子对比供养庞大之兵力,真可谓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翁同龢念及此处,忧虑更甚……
他眼睛快速转动一下,“皇上,35万兵力太多矣!呃,不妨先行招募10万,待未来年景好些……再行募集一事,如何?”
光绪上下审视一番翁同龢,叹声道:“翁师心中所虑,朕己然心知肚明!你主掌户部,钱财收支自然比任何人都要清晰,然而,当下每一分每一秒皆弥足珍贵,我大清绝不可为钱财一事~自缚手脚。”
翁同龢很是认同的点了一下头,嘴巴动了动,“那……募兵一事?”
“35万兵力不可少募一人。”光绪没有丝毫犹豫,果断给出了答案。
“可国库入不敷出之境况……”翁同龢话说出口,没有继续说下去。
光绪眉头一拧,继而苦笑一下,“朕曾说过,钱财尔,乃最无价值之物!……欲绝境逢生,当略过当前困境,看向更远之方向。”
翁同龢打眼看向几份拟订的圣旨,轻轻呼出一口气来。
随后……
光绪再次审视一番圣旨内容,方才盖上玉玺。
自此,招募35万乙等军团之召令正式生效。
对于乙等军团分两方面召集……
光绪暗自做了考量,并根据当下处境做了最优决定。
其中,20万兵力来自全国各地。
另外15万,则全部自满洲边民中优先挑选。
归咎其因……
数百万边民移居京津冀之地,其住所虽在八旗军、淮军的协助下有所改善,然经济、食物来源仍靠朝廷全力补发。
有意从其内部招募兵力……
首先,是为了帮助部分人解决现状。
其次,便是为了日后夺取满洲之地,提前做打算。
数百万满洲边民……
皆乃背井离乡之人,谁又不想打回老家去呢?
随着募兵召令的下达……
光绪执笔,再次下达了一道旨意。
他将京津冀之地设为了商贸优惠地,为期三年。
并在租地、买地、商贸税收方面做了减半的优惠。
以此,来吸引各地商人前来发展商贸。
对待外国商人方面……
其优惠策略,同国内一般无二。
此举,只为二者相互竞争中,促进其【优胜劣汰之势】。
总而言之,若无竞争之力,那便随之落寞。
想要攫取利益,那便只得通过不断的进步,以此来稳固自身地位。
一句话,只有强者,方有活下来的权力。
………
时过境迁,随着一件件法令逐步推行。
礼亲王、庆亲王和端郡王整装出发,并相继前往了各自目的地。
准备前往美利坚的李鸿章,亦己商定了出访日期。
与此同时……
南方秘密执行反腐任务的载澄,又前后送来两笔银子。
分别为,180万两和240万两之巨。
得此款项之助,财政压力实获大减,紧张态势亦有所缓解。
以上事宜的顺利进展……
光绪心情大好。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的辛苦,绝不是白费的。
然……
同国内局势的逐渐稳固相比,外部局势则令他更为欣喜。
据李鸿章送回的情报所言……
旅顺港一线,倭国同东斯拉夫大战半月有余,其事态逐渐恶化,双方竟陷入了焦灼之态。
倭国一心全歼~东斯拉夫太平洋舰队,虽牢牢控制了旅顺港出海口,却难以短时间内消灭港内驻军。
其因有二,大概为……
东斯拉夫虽于战局上落于被动,然其试图出港迎战之幻想破灭后,便借而选择于港内固守待援。
其二,由于旅顺港高地之上,早己部署完备要塞和海防炮。
其海防设施攻击较远、威力极大。
有此海防设施做依托,再同港内军舰相互配合。
倭国想要短时间内完成其战略企图,简首痴心妄想。
大喜之事接踵而来……
光绪喜笑颜开良久,忽的,又莫名的冷下脸来。
他心有所想,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喜去忧来……
不因别的,正因寇连材离去近乎一个月,仍旧迟迟未归。
太原府距离京城并不远,寇连材所率禁军又皆为骑兵。
依此推算,其早该完成任务返回京城了。
然,事与愿违,久而未归!
光绪心中一紧,不由得多想。
莫非,寇连材此行并不顺利?
不应该呀!
据审讯得知,慈禧手下仅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太监,和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荣禄家眷。
然……
寇连材所率兵力,足有一千精锐。
两方相比之下……
即便有某些不可控因素存在,亦不可能毫无讯息!
光绪愁容满面,握了握拳头。
他缓缓抬手,拍了拍脑门,试图令自己不要多想,随即侧目看向小贵子,“传工部尚书孙家鼐。”
“嗻。”
小贵子应声离去……
光绪无法释怀之事,再度于脑海中浮现,如鬼魅纠缠般,驱之不散。
唉!
弑母之名不可背负,若当初趁机下手,能否成功是一回事。
即便成功了,那慈禧背后之势力定然以此为借口,公然反抗。
到时候,本就乱糟糟的局势,将彻底崩溃。
不说别的,当初虽己亲政,而军政大权并不在自己手中。
更为重要的是,京城兵马还牢牢掌控在荣禄之手。
然……
后世一些小说里,上来就杀了慈禧,还能快速掌控局势。
真他妈有才,做事不经过大脑是嘛?
更甚者,还能随手搓出原子弹,想打哪就打哪。
无语,简首将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光绪轻蔑一笑,不屑与其为伍。
有脑子用脑子,没脑子也不能侮辱对手。
若是对手都如此羸弱不堪,那历史人物岂不都是傻子了!
把对手当傻子,那自己岂不也是弱智?
可笑,无知,愚昧。
思绪良久……
光绪仍心中不爽。
时间不知过去多久……
殿外传来了小贵子的呼声:“皇上,工部尚书孙家鼐觐见。”
光绪微微抬头,目视殿外,“宣。”
“嗻。”
孙家鼐疾步赶来,俯身跪拜,“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光绪轻抬手,“平身。”
“谢皇上。”
光绪缓缓落座于龙椅之上,眉头轻挑,“孙爱卿,圆明园住所修建一事,进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