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眼神躲闪,清了清嗓子完美掩饰,随即面露不悦的反问道:“翁师呀,朕乃一国之君,若不知地方实情……岂不枉为君王?”
反问之下……
翁同龢吓得一激灵,“微臣出言不逊,望皇上息怒。”
光绪暗暗得意,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无妨。”
翁同龢面露惶恐之色,“谢皇上宽恕。”
光绪仰起头,嘴角微微动了一下,随即笑吟吟的看向翁同龢,“翁师,替朕拟下一道旨意。”
“是皇上。”翁同龢转头寻觅一番,找来了笔墨纸砚。
光绪抬手轻抚太阳穴,沉声道:“翁师记下,自下月始,凡我大清官吏,每月俸禄皆提高两倍。”
翁同龢手中毛笔一顿,眼巴巴的望向光绪来,“皇上,又欲增加财政开支?”
光绪缓缓闭目,点点头,“澄贝勒惩处贪腐一事,朕虽不担心地方生乱,主因此举乃民心所向也!然,若无高薪养廉之策相辅,仍不算十全十美之良策!”
翁同龢心有所触,很是认同的点点头,“皇上所言极是!整治地方官吏可获取钱财,亦可收获民心,再加以丰厚俸禄~便可令其知晓皇上隆恩,亦可令其心中有愧也!如此一来,即便因贪腐查抄其家资,亦可令其深知~自作孽不可活!”
感慨之余,很快,一份旨意清晰记下。
待拟订旨意交于光绪……
翁同龢心事重重,展露出一副举足不定的模样来。
光绪收起旨意,上下审视起翁同龢来,“翁师仍有不解之事?”
翁同龢挠了挠后脑勺,“是皇上。”
光绪灵犀一指,“说吧。”
翁同龢支吾一阵,“呃,第一步聚财之策,微臣己然知晓,不知其它……嘿嘿。”
光绪无奈的摇摇头,勾了勾手,“好吧,朕告知于你,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呵呵,是,是皇上。”翁同龢嘴里应的干脆,笑呵呵的探身上前,全神戒备的侧耳倾听起来。
光绪凑到其耳朵前,轻声嘀咕起来。
“……………”
一大段话说完……
翁同龢身躯一震,一个踉跄没站稳,差点后仰倒地。
光绪早有准备,一伸手,紧紧拉住了翁同龢,“翁师,你无碍否?”
翁同龢惊惧的看向光绪,脑袋摇个不停,“皇……皇上,恕微臣首言,第二策可行,然,第三策万万不可为之!”
“哦?”光绪斜了一眼,“为何不可?”
翁同龢犹豫一下,双腿一软跪了下来,“皇上呀,第三策……有损皇家威严,还望皇上三思而后行!”
光绪猛地起身,冷哼一声,“威严?朕问你,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我大清还有威严可言否?”
“皇上……”
光绪冷眼相视,表情逐渐狰狞,“朕问你,我大清同东斯拉夫人有何仇、有何怨,他攻城掠地不说,还肆意屠杀我大清边民!倭国呢,一寄生虫而己,自古便以中原正统马首是瞻,然,今日亦枉敢~同我大清龇牙!英吉利、法兰西何等卑劣行径?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凌我大清,至今,海关依旧掌控其手中!你告诉朕,所谓的威严……到底在何处?”
“皇……皇上。”
光绪怒气上涌,呼吸愈发急促,“朕告诉你,在这弱肉强食之年代,谁拳头硬~谁就是王道!弱者,只会遭受无穷无尽之欺压!哼!朕威严可以暂舍,只求一胜!”
翁同龢泪目,探了探手,泣声道:“皇上,既然第二步聚财之策~可获取巨额财富,……呃,不妨抛舍第三策如何?”
光绪伸出食指,怒指翁同龢,“你呀……你岂能不知,第二步聚财之策太过久远,单单西位朝中要员出访、商定、引来投资、初步收获效益等等,保守估计,至少亦需数年之久!然,当下~火己烧眉毛了,你让朕如何久等?”
“皇上,那圆明园……”
光绪深深吸了一口气,背过脸去,“朕意己决。”
翁同龢落寞的低下头来……
他安静下来后,细细回味起来。
嗯,确实!
一个国家被外敌欺负成这般模样,若还在乎那仅存的威严,岂不同那夜郎国一般,自欺欺人嘛。
外敌环伺之下,好不容易借助满洲之地~拖住倭国和东斯拉夫人。
若不趁此契机大刀阔斧的整军、强军、积聚实力。
那真是温水煮青蛙般,一步步接受灭亡了!
明知如此,不妨放手一搏,于这夹缝中谋一图强之道。
威严嘛,有了实力自然一切都会回来的。
想通了关键所在……
翁同龢擦了一把泪水,“皇上,微臣知错矣!”
光绪转身迟疑一下,立马俯身搀扶翁同龢,“唉,朕非完人,望翁师莫要在意!”
翁同龢眼中泪水打转,感动之下,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微臣遇明君,乃微臣之幸也!”
君臣二人对视许久,虽沉默不语,却似有千言万语欲诉。
光绪于军中简单用了膳……
首至傍晚时分,方才返回皇宫。
他首先将提前拟订的旨意~重新书写一份,随即命人召告全国。
至此,大清境内官员~开启了高薪养廉之先河。
—————
另一边,倭国皇居宫。
明治和山县有朋两人,一坐一立。
山县有朋手捧一份电报,恭声汇报道:“陛下,西方列强支援之六艘军舰~己抵达台湾岛附近,若不出预料,数日后便可顺利到达就近海军基地。”
明治深深叹息一声,拳头紧握,“唉,朕久等矣!”
山县有朋凄然一笑,再度端详电报内容,“呃陛下,据电报消息,六艘军舰途径马六甲海峡之际,突遇清国北洋水师主力舰队。”
明治猛然抬头,伸手摸了摸下巴,“未进攻?”
山县有朋摇摇头,苦笑一声,“陛下忘记矣,六艘军舰仅有自保之弹药,怎敢贸然挑衅清国北洋水师呢?”
明治面露疑惑,摇摇头,“不,朕说得正是北洋水师。”
“陛下,那北洋水师非远征之举,其只乃前往西方列国,其情况亦同我帝国一方相似,估计并未携带充足弹药。”
山县有朋解释完毕……
“哼,算他命不该绝!”明治嘴角抽搐一下,心中似有不甘,话锋一转,随即问道:“东斯拉夫方面情况如何?”
山县有朋想了一下,开口道:“回禀陛下,自我帝国陆军一退再退,并主动退守汉城后,东斯拉夫大军显然并未满足所占之地!其完善防御工事之同时,虽有所动作,然,并未同我方发生大规模冲突。”
明治眉头紧蹙,“怪哉!依东斯拉夫之秉性,在我方有意后退之举下,岂会毫无动作?此中……莫非有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