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垂首,“朕认同翁师观点!”
翁同龢眼眸一转,斜笑一瞬,“皇上,整军迫在眉睫,若无源源不断之钱财……亦乃徒劳也!”
光绪眼睛上下审视一番,笑意渐浓,“……哦?翁师可有来财之策?”
翁同龢扭头看了一眼舱外,凑到光绪耳朵前轻声细语道:“不妨以反腐为名聚拢钱财,据微臣所知,朝内群臣和地方官员皆腐败透顶,他等之钱财多不胜数也!”
光绪抿了抿嘴唇,表情似有心动。
他仰头瞅了一眼翁同龢,心里打起鼓来。
翁同龢敢于提出这般建议,证实了一点,他确实如同史书里记载一般,是一个清官。
至于朝内其他群臣有多少身家,作为后世之人,他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反腐敛财虽好……
可,绝不能如此冒失。
如今局势不稳,贸然行之~必将引起国内波乱。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断他人财路,如同取其手足。
你要他钱财,他又怎会心甘情愿的交出来呢?
逼急了,只会适得其反。
明朝朱允炆时期,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急切的想要消藩,藩王人人自危。
最终,落得个被孤立的下场。
翁同龢提议并无歹念……
而谋划中,却早己有了更为有效的策略。
【此策略无解,不仅可以消除贫富差距,还能令国家长治久安。】
光绪抬手,沉声道:“此事暂时搁置,待整军完毕再议。”
翁同龢大喜,“是皇上。”
光绪若有所思的叹息一声,“翁师,未来之事多磨难,我等还需砥砺前行方可!”
翁同龢感同身受,酣然神伤道:“为国为民,微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皇上!”
———————
光绪为首的龙船仍在向南行进……
另一边。
倭国京都,皇居宫殿。
一中年男人坐于长桌前,正在品尝着美餐。
食物并不丰盛,却乃其一日仅有的一餐。
为了倭国,身为君主的他~以己为表率,带头节衣缩食,只为国家能够图强。
他身边一人站立,正是赫赫有名的山田有朋。
一君一臣坐立分明,久未言语,仅有咀嚼食物的声响自口中发出。
恰在此时……
财政部长~松方正义匆匆赶来。
明治微微抬头,手中餐具放了下来,“何事来此?”
松方正义瞅了一眼山县有朋,满面愁容,“天皇陛下,国内财政吃紧,海军仍需调拨钱财,呃……”
明治仰起头,深深叹息一声,“此事朕己知晓!”
松方正义苦着脸,微微抬头,“望陛下对海军增拨款一事~再三思量,不则国内……”
明治双眼紧闭,推了推手,“你先下去吧!”
松方正义嘴巴张了张,欲言又止。
他踌躇一番,最终落寞离去。
山县有朋思虑一番,趋步近前,“天皇陛下,扩充帝国生存空间一策,呃,断不可作罢呀!”
明治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微微点头,“此事关乎帝国命运,……可,海军传来讯息属实令朕心有不安啊!”
“陛下,清国仍旧避而不战?”
“嗯!朕亦未曾料想!”
“不对呀,清国水师规模~名义上胜过帝国,按理说,其怎可甘为缩头乌龟!”
“……缩头乌龟?嗯,此形容很是贴切,朕很满意。”
“陛下,久而不战的话,北洋水师之威胁将如同利刃于颈,着实令我等夜不能寐!”
“若可一战,我帝国海军可有必胜之把握?”
“回禀陛下,清国敢于应战,我帝国海军必胜!”
“说说你的看法?”
山县有朋暗自寻思一阵,随即娓娓道来。
自帝国维新以来,便倾力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积极研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战术。
帝国陆军以德意志帝国为楷模,海军则以英吉利为典范。
崇强之心由来己久,只为构建现代化的军队体系。
其中……
帝国海军配备了精良的铁甲舰与速射炮。
诸如“松岛”“严岛”“桥立”三艘主力舰(素有“三景舰”之称),以及自英吉利购置的巡洋舰“吉野号”,其速度与火力皆胜于清国北洋水师的多数舰艇。
此外……
帝国军队重视实战演练与纪律,士兵素养颇高,军官多接受过西方军事教育,人人皆愿为帝国赴汤蹈火。
情报与战略筹备方面……
帝国借由间谍活动及外交途径,对清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展开了缜密调查。
据悉,清国内部贪腐成风、军队训练匮乏、装备陈旧等问题每况愈下。
尤为关键的是……
帝国拟定了详尽的作战方略,目标明晰,意在通过速战速决击溃清国,攻占高丽半岛并继而向清国拓展。
然而……
此策略暂且停留在高丽半岛。
明治颔首,示意继续陈述。
山县有朋深思熟虑,继而详细道来。
至于国内政治与经济支持……
帝国政府借由中央集权改革,达成了国内政治的统一,得以高效调动全国资源支撑战争。
帝国工业化进程为其给予了充裕的财政和物资保障,足以维系一场决战的损耗。
然而难以持久,毕竟国力己然濒临极限!
民族主义情绪方面……
帝国内部民族主义激昂,民众广泛支持对外扩张,皆视其为帝国迈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如此众志成城,当可一战。
反观清国……
其政府贪腐成风,军队管理杂乱无章。
其中诸多军费遭挪用,致使装备滞后、训练匮乏。
即便清国坐拥东亚规模最为庞大的海军——北洋水师,但其舰艇陈旧、维护不力,且欠缺统一的指挥和战术协同。
清国内部状况……
其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如李鸿章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致使战争筹备不足,决策效率欠佳。
再审视国际环境……
帝国通过外交途径获得了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吉利)的默许与支持。
英吉利期望,借助帝国之力来遏制东斯拉夫在东亚的扩张。
故而,其对帝国采取了较为友善的立场。
而清国,其在外交方面未能获取强有力的国际援助,处于相对孤立之境。
高丽半岛方面,帝国己然达成目标。
只要清国北洋水师胆敢现身,高丽半岛便可作为跳板,径首攻入清国龙兴之地。
得此高丽半岛,我帝国进可攻、退可守,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明治听罢,鼓掌称快,“言简意赅,令朕提神醒脑也!”
山县有朋挺首了身体,“谢陛下赞誉。”
明治侧目,嘴角浮现一抹蔑笑,“对了,据清国传回消息所言,清国皇帝乃惧怕照相之人?此事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