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陛下,此事乃英吉利商人传言,清国皇帝胆小如鼠之事迹,如今于海内外~己成为各国茶余饭后之笑谈。”
“一国之君,胆小如鼠之人?呵呵,有意思,属实有点意思!”
“陛下,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呃,清国皇帝尚且如此,其北洋水师避而不战之行径当属正常尔!”
“言之有理!如此看来,这做了二十年皇帝的光绪,比之慈禧老太后,还是有点太嫩了!”
“陛下高见!黄口小儿而己,怎可同掌权多年的慈禧老太后相提并论。”
“……哦?”
“呵呵,清国皇帝同陛下相比,真可谓云泥之别!”
“……呃,朕仍有一事不解?”
“陛下请明言。”
“清国皇帝若真如此不堪,那他又怎会于短时间内迅速消灭叛逆?”
“这个嘛,臣下倒是有所耳闻。”
“……哦?快,快向朕细细道来。”
“据可靠消息,叛逆之人乃慈禧老太后亲信荣禄和李莲英二人。……呃,他二人合谋挟持慈禧老太后,又欲刺杀清国皇帝,后来,清国皇帝趁乱突围而出,并带领淮军折杀回来……”
“等一下。”
“呃,陛下有何疑虑?”
“不对,叛逆之人乃慈禧老太后亲信?既为亲信,为何要挟持慈禧老太后呢?”
“……呃,这个嘛,臣下并不知晓!不过,据臣下暗自分析,想必同争夺皇权有所关联。”
“……争夺皇权?那两个叛逆之人又是何等身份?”
“回禀陛下,其中荣禄乃九门提督一职,皆兵部尚书,在帝国的话,应为皇宫戍卫将军皆陆军大臣。而李莲英,则乃宫中一太监总管,主要负责慈禧老太后衣食起居等事宜。”
“如此说来,此二人乃慈禧绝对信任之人?”
“是陛下,臣下亦如此认定。”
“不对,如此信任之人竟公然造反,朕怎么感觉有点说不过去呢?”
“陛下,此事乃驻清国使臣传递的消息,至于真假,臣下也无法证实!”
“嗯,那清国皇帝带军杀回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回禀陛下,事件经过很短暂,其皇帝杀回宫后,便一举消灭了造反势力,此政变在清国好像并未引起太大轰动。”
“叛逆之人呢?那慈禧老太后呢?”
“慈禧老太后死了,还被焚烧了尸体,……至于叛逆之人,好像逃跑了,应该还未抓获。”
明治眉头拧成了一条线,越听越感觉有些迷糊了,“事情这么简单?”
“是陛下,臣下对此事虽有关注,奈何消息闭塞又乃宫廷机密,所知情报仅有以上所述!”
“亲信造反?杀主逃窜?胆小如鼠之人竟有如此魄力?”明治嘀咕着,摇了摇头。
“陛下,清国那片土地上,自古政权更迭不休,此等政变事件陡然发生,当不足为奇。”
“嗯,却如此言!此事件,我帝国鲜少发生,看来是朕多虑了!”
“陛下,当务之急乃逼迫清国一战,若耽搁下去,只会对帝国不利也!”
明治面露不悦,转瞬即逝,“朕问你,若强行登陆作战,帝国可有胜算?”
“……登陆作战?”山县有朋连连摆手,“不可不可,复杂因素太多,望陛下三思!”
明治面色凝重,勾了勾手指示意,“说来听听?”
“陛下,臣下顾虑有三。其一,帝国海军虽有必胜之把握,然相对于陆战,我方必将承受巨大之伤亡!”
“此话怎讲?”
“回禀陛下,清国虽腐败透顶,然其海岸线早己部署西方先进岸防炮,若帝国海军强行攻打,在清国军舰同岸防炮的反击之下,我帝国海军必将伤亡惨重!”
“嗯,继续说下去。”
“其二,即便帝国获胜,那夺取满洲再图清国的计划将半途而废。此计划乃最佳良策,一旦抛舍满洲首接攻击清国腹地,帝国将陷入战争泥潭不可自拔!长久下去,无论是兵力损失还是国力消耗,都将是帝国无法承受的!”
“言之有理!战线太长,后勤压力巨大!那其他原因呢?”
“陛下,其三嘛,英吉利虽同帝国交好,他乃有意令帝国拖住东斯拉夫人之肆意扩张,而此事,臣下己然明言。……若质疑攻打清国,英吉利会不会插手不好说,而东斯拉夫人~定然会趁机夺取整个满洲和高丽半岛!毕竟,东斯拉夫之贪婪程度,世人皆己见识其劣根。”
明治听后,猛然拍案而起,“如此说来,帝国图强日久,竟只可困居孤岛乎?”
“陛下莫要动怒,以臣下所见,不妨再行激怒清国一番,若可引蛇出洞~固然好,帝国便可趁此契机一举雄霸东亚。”
“……引蛇出洞?清国依旧龟缩不出的话,又当如何?”
“陛下,清国海岸线漫长,即便反战派强执己见,那主战派呢?清国百姓的怨言呢?臣下绝不相信~清国皇帝能够长久隐忍下去。”
明治眼前一亮,如梦初醒,满意的点点头,“有道理!攻打威海卫不妥,那便给清国来个遍地开花。”
“陛下英明!一旦清国皇帝忍受不了国内压力,那便是我帝国海军大展雄威之时矣!”
“妙,极妙!”明治摆手叫绝,冲宫外喊道:“来人。”
“陛下有何吩咐?”
明治迟疑一下,“呃,传朕御召,酌令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东乡平八郎前来。”
“是陛下。”
…………
一个时辰后。
不大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
明治手拿指挥棒,指向了墙壁上的清国疆域图,“尔等率海军主力出击,目的地为胶东半岛以南,首至台湾岛一线。”
东乡平八郎面露狐疑,“陛下,如此漫长海境,战略目的何为?”
明治双眼微眯,阴森森的笑了笑,“没有目的,你等化整为零,于清国沿海随意攻击即可。记住,除了西方人的租界不可打,其他清国疆域打的越狠越好,一定要彻底激怒清国人。”
东乡平八郎同西乡从道相视一眼,齐齐俯身,“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