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姜青时在拿到玉灵芝的那一刻,是十分喜欢的,谢若璃便放心了,她又道:“本宫先前去看晚儿,见她手里拿着剪纸,听闻是姑娘做的,姑娘当真是手巧。”
姜青时谦虚道:“年少时学过一段时间,能得公主的喜欢,是民女之幸。”
谢若璃望着她秀气的面庞,试探道:“晚儿喜欢热闹,总让让人陪着,可惜本宫乃六宫之首,事务繁忙。今日姑娘做的剪纸她很喜欢,若是日后也有人继续哄她开心就好了。”
姜青时听懂了谢若璃的言下之意,顿时觉得汗毛直立。
谢若璃这是要她留在宫里陪玉君晚啊!
诚然,玉君晚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但姜青时并不想就这么蹉跎自已的大好光阴,而且陪在公主身边也不是什么好事,搞不好哪天就掉脑袋了。
她斟酌着回道:“公主殿下金枝玉叶的,自会有很多德才兼备的姑娘想哄她开心。”
言下之意,不包括她。
谢若璃也不勉强,心中叹了口气。
也是,若是姜青时是那种轻易就被富贵荣华迷住眼睛的人,她也不敢放心让姜青时陪着玉君晚。
不过强扭的瓜不甜,谢若璃并不勉强,转而挥挥手,示意身边的宫女离开。
姜青时见着她们都走了,下意识站起来要告辞,却被谢若璃叫住。
这位皇后娘娘笑意温和,道:“姑娘先留下来,本宫有几句话想问问你。”
完啦完啦,谢若璃肯定又要给她出大难题了。
果然,拿人手短啊。
姜青时压根不敢拒绝,只能战战兢兢地坐下来,等待着这位六宫之主的考验——希望答错了不会要命。
姜青时没有掩饰自已的紧张,谢若璃顿时觉得有些无奈,于是道:“姜姑娘不必害怕,本宫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作为一个母亲,想询问一点关于晚儿的事。”
姜青时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一颗心慢慢冷静下来,道:“娘娘想问什么?民女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谢若璃冲她温和一笑,艳丽却不让人觉得高傲,有一瞬间,姜青时甚至觉得这位皇后娘娘放下了身上的架子。
谢若璃轻声问:“先前听说姑娘开了药方,那想必姑娘应该为晚儿把过脉了?”
“是。”姜青时坦然应下,反正不管怎么样,这位皇后娘娘肯定可以查明一切的,那还不如坦白从宽。
谢若璃没有立马说出意图,而是带着些许感慨道:“晚儿年少时受了些惊吓,对外人一向很怕,这些年来,哪怕是悬丝诊脉,也只有过寥寥几次。”
就那几次,都是谢若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哄着的。
可惜那群废物的太医什么都没看出来。
她轻轻一笑,看姜青时的眼神很柔和,“晚儿是真的很喜欢姑娘你。”
姜青时心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但她嘴上却道:“能被公主看得起,是民女的荣幸。”
谢若璃突然觉得姜青时很有趣,寻常人初见皇家,要么强忍慌乱,故作镇定,要么战战兢兢,说不出话来。可姜青时虽然害怕,却能句句回应,甚至说的话让人听得顺耳。
一个从村里面出来的姑娘,真是难为她能做到如此。
谢若璃也不再和她绕弯子,直言道:“既然姑娘诊过脉,可曾看出晚儿身子有什么不妥?”
果然是要问这个。
虽然姜青时很想回答她,可她的确什么也没看出来,只能道:“公主身子康健,没有任何不妥。”
谢若璃紧盯着姜青时,隐隐带着几分质问的语气。
“你确定?”
然而姜青时却在她的眼眸深处看出了几分难过和担忧。
抛开其他身份不谈,她就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会为孩子的身体担忧,更何况,玉君晚还是她如今唯一的亲生孩子。
“民女才疏学浅,真的什么也没有看出来。”姜青时跪在地上,语气真挚。
谢若璃见她不似说谎,叹了口气,道:“姑娘起来吧。”
姜青时站起身来,余光悄悄打量着谢若璃,只见她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失望和疲倦。
都说皇家无情,不会有什么血脉亲情,可在谢若璃身上,姜青时突然间觉得这句话是错的。
虽然很荒谬,可姜青时确实认为,谢若璃把女儿看得比所有东西都重。
她先是一位母亲,再是一位皇后。
姜青时不自觉想到了姜朝槿,忍不住小心翼翼道:“抱歉。”
不是恕罪,而是抱歉。
她医术不精。
她让一位母亲失望了。
果然,谢若璃并没有因为她的话生气,只是挥手示意她坐下。
姜青时慢慢坐下。
谢若璃没有立马说话,像是在回忆着什么,又像是在思索着什么,片刻后她轻声道:“姑娘既然见过晚儿,就该知道她的心智像个小孩一样吧。”
姜青时不知该不该附和,沉默了一下,她温声道:“公主生有一颗赤子之心。”
谢若璃被这个说法逗笑了,道:“我还是头一回听见有人这么说,那群宫人虽然表面尊敬,但背地里或多或少都有些瞧不起晚儿,觉得她傻……我喜欢姑娘这个说法。”
她没有再自称本宫,像是暂时卸下了皇后的担子,只是做着一位平凡的母亲。
姜青时突然想起之前遇见过的一位母亲,她抱着自已的患病孩子跪在医馆外头不断磕头,哪怕额头鲜血淋漓也不肯停下。
可医馆的人因为她没钱,便说什么都不肯给那孩子看病,甚至还嫌她碍事,要将她赶走。
姜青时那时见她可怜,便说给她的孩子免费医治。
初时,那位妇人并不信任她,觉得她是一个女子,不会有什么真实本事,是骗钱的。直到姜青时只凭眼睛观察就讲出了那孩子的病症,那妇人才勉强相信。
她怀中的男孩发着高烧,姜青时为他扎了几针,让高烧退下,随后买了所需要的草药,送给那妇人。
不过因为药的煎煮过程太过复杂,那妇人实在听不懂,于是姜青时只好跟着那妇人回家,打算亲自为妇人演示一遍,免得因为煮药这步出了问题,把孩子喝死了。
然而姜青时到了她家里,却发觉原来母爱也是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