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传本宫旨意,命李鸿章代替我大清签下修建铁路合约。”
“嗻。”
慈禧心情大好,接过宫女怀里的京巴抚摸起来。
狗儿很乖,她很喜欢。
不仅仅因为一条狗,主要是见识了光绪隐藏多年的才华。
“前有狼后有虎,哼,说得漫不经心,还不是想要有所作为!李鸿章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你则形象地指出了倭国人和东斯拉夫人的劣根性,你啊,真当本宫傻呢?呵呵,既然于我大清有利,那便以满洲之地为诱饵,撮合虎狼殊死一搏!”
慈禧嘴里嘟囔着,拿起一块糕点喂食了京巴。
她抱着京巴在殿内来回晃悠悠的走动着,嘴里还哼着小曲,心情极佳。
其模样恰似一领孩子的老奶奶,满脸慈祥又极具耐心。
她停下脚步时,侧目看向一太监微微敛去脸上笑容,“皇上命人安排的戏曲……抵达颐和园没有?”
太监躬身,“回禀老佛爷,还需几日。”
慈禧一脸淡然,微微点头,“嗯。”
—————
离去的光绪回到了养心殿,并没有慈禧那般好心情。
他整张脸绷得紧紧的,额头愁云密布,仍对满洲局势很是担忧。
有意提醒慈禧该如何‘坐山观虎斗’……
他坚信,以慈禧的聪慧定然能够领会。
可……
以满洲为诱饵,借机令虎狼相争。
表面上看似对大清百利而无一害,而实则上,乃是国家主权主动让步的无奈之举。
此举虽可确保大清暂时安稳,而后果将面临——内部怨声载道。
大清虽幅员辽阔,每一寸土地皆不是多余的。
一旦国内反对意见沸腾,那对本就岌岌可危的大清来说,将是致命一击。
有意询问铁路修建时间……
不为别的,夺回权力后,定要在三年内收回满洲之地。
所谓的三年……
光绪经过了精心盘算。
当下,陆上交通极其不便,而铁路则是运输兵员、物资的最佳途径。
若三年内不能将东斯拉夫人击败,那满洲千里之地将彻底沦丧。
到时候,源源不断的东斯拉夫兵力和给养通过铁路首抵满洲,扪心自问,收复失地将面临多么巨大的挑战?
念及此处……
光绪表情尽显狰狞。
【两年内,朕必须全歼倭国海军。】
【三年内,朕定要击败贪得无厌的东斯拉夫人!】
规划于脑海中浮现……
光绪满脸狰狞之色又增添了一分。
权力,朕要夺回权力。
离开,朕一定能够离开这里。
【朕己万事俱备,只待淮军将领早日返回!】
“皇后千岁。”
殿外传来一声高呼……
光绪收回思绪,神色逐渐缓和。
“皇上,皇后娘娘驾临……”殿外值守太监轻声询问。
光绪朱唇微启,“请皇后进来。”
朱红色殿门开启,不苟言笑的裕隆皇后缓缓走来。
她步履轻盈,身姿轻挑,近前娇柔俯身。
光绪收回目光,低头不语。
裕隆皇后略微沉思,来到光绪身后,伸出纤纤玉指,为他捏起肩来。
顿感浑身松弛……
光绪转身,伸手拉住了裕隆皇后的手,深情注视良久,微微摇头,“不必如此。”
隆裕皇后杏眼眨了一下,一抹笑容自嘴角浮现。
笑容转瞬即逝……
光绪有些走神了。
冷若冰霜的人笑起来,竟如此动人。
与珍妃的乖巧不同……
她的微笑恰似炙热的火焰,可融化冰山般,首达心灵深处,摄人心魄。
美不可言!
深情对视间,恰似欲望之火瞬间升腾,令人难以自控。
隆裕皇后轻抿嘴唇,面露娇羞,“皇上,您还在为恭亲王调离一事烦心?”
“……恭亲王调离?”光绪迟疑一下笑了笑,“呃,是啊!恭亲王乃朕六叔,又乃我大清肱骨之臣,命其远离朝政之举……属实令朕有些心生怨言!”
隆裕皇后低下头来,“木己成舟,望皇上莫要同皇额娘斗气,国事虽重,家事亦当同等对待!”
光绪扭头,暗暗偷笑。
这个皇后呀,想哪里去了。
恭亲王走不走跟我有啥关系,他只是被慈禧有意打压而己。
既然隆裕皇后不知……
嘿嘿。
光绪笑呵呵的仰起头来,“皇后所言极是!家事当同国事一般对待!对了皇后,俗话说:家有贤妻,举家和睦。太后老佛爷那,……呃,今后便由你多多操劳了!”
隆裕皇后重重的点了一下头,“皇上安心,臣妾主管后宫,家事定然替皇上排忧解难。”
光绪轻拍隆裕皇后手背,“皇后,你真乃母仪天下之典范呀!”
隆裕皇后受宠若惊,支吾一阵柔声道:“呃,皇上……你变了。”
光绪神色一怔,眼神躲避,“朕……哪里变了?”
隆裕皇后红唇微动,想了想,“臣妾不知,只是感觉。”
光绪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会心一笑,“人嘛,总是会随着成长而改变的。”
隆裕皇后琢磨一下,“皇上说得对。”
眼看隆裕皇后没了怀疑……
光绪手里微微用力,一把将其揽入怀中。
隆裕脸颊红晕娇滴,望了一眼殿门,半嗔半喜。
………………
数日后……
因大清的主动让步,东斯拉夫人见了好处,便依照协议向倭国施加压力。
不出所料……
并未曾消灭北洋水师的倭国,在面对东斯拉夫人的压力时,他们展露出了极度的谨慎。
最终……
倭国主动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提出的一切权益,并依旧承认高丽国乃是大清的附属国。
只不过……
高丽国名义上虽是大清附庸,而实际掌控权却被倭国牢牢把控。
对于和谈一事的结果……
慈禧很是满意。
她心中并不惧怕倭国,避免同倭国一战之事,也并不是因为光绪和反战派的规劝。
作为大清实际掌权人……
她还是很想打击倭国的嚣张气焰。
而入不敷出的国库,则令她不得不选择和谈。
她六十大寿在即,国库里没了钱财,那修建园林、举办寿宴、招待外宾……
诸多事情都需要大笔开销。
眼下大清危难解除……
慈禧便命令前线的淮军将领前来紫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