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莱耶的回响

第11章 助手托马斯

加入书架
书名:
拉莱耶的回响
作者:
此刻待续
本章字数:
5700
更新时间:
2025-07-09

卡迪夫港的天空被铅灰色的云层和工业烟尘笼罩,雨水时断时续,城市浸润在湿冷中。国立博物馆地下室里,气氛更为凝重。

维姬·彭布罗克送来了厚厚的黑水湾失踪案档案:姓名、职业、最后出现地点、目击者陈述、充满维姬红笔质疑的治安官报告复印件,甚至几张她冒险拍摄的现场照片——潮湿的礁石滩、腐朽的码头木板、阴暗角落里刺眼的扭曲涂鸦。埃利亚斯·索恩埋首于资料和石碑拓片之间,试图在符号、离奇的叙述与冰冷数据间找到理解的路径。

他眉头紧锁。符号的相似性在详细比对下愈发明显,核心结构几可重叠。失踪案的细节每读一遍都加深寒意。“梦游般走向大海”的描述,像冰冷的针,不断刺穿他试图维持的“原始图腾论”的薄纱。理性指向集体癔症或未知地方病(如“鱼鳞病”)引发的异常。但被压抑的首觉,却发出越来越响的警报——有什么非常不对劲。

当埃利亚斯被庞杂信息和内心矛盾压得喘不过气时,工作室的门被小心翼翼地敲响。

“请进。”埃利亚斯头也没抬,声音疲惫。

门开了,托马斯·韦弗走了进来。他穿着浆洗发硬的亚麻工作罩衫,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怀里抱着几本刚从档案室借来的大部头:《阿尔比恩王国地方民俗志·西北卷》、《大西洋沿岸渔村社会结构研究(1830-1880)》和厚重的《罕见皮肤病图谱》。他脸上带着熬夜的痕迹,眼睑下有淡淡青黑,但眼睛异常明亮,闪烁着对导师的崇拜和对神秘工作的新奇热情,尽管深处藏着一丝不安。

“索恩先生,您要的书我借来了,”托马斯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的朝气,努力驱散沉闷,“档案室的霍金斯先生差点没放行《皮肤病图谱》,我好说歹说才拿到。”他把书小心地放在工作台一角。

“辛苦了,托马斯。”埃利亚斯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托马斯的活力和忠诚是阴郁空间里的一抹亮色。“霍金斯就那样。”

托马斯咧嘴笑了笑,露出整齐的白牙,目光立刻被工作台上摊开的资料吸引,尤其是维姬带来的现场照片和涂鸦素描。“彭布罗克小姐的资料……真多。有什么……新发现吗,先生?”

埃利亚斯叹了口气,将一份夹着目击者证词摘要的文件夹推向托马斯。“你自己看看吧。黑水湾的情况……比想象的更诡异。”语气说明了一切。

托马斯凑上前拿起文件。随着阅读,好奇被震惊和困惑取代。他读到艾萨克·卡特“首挺挺地走下码头”,威尔·布莱克“像石头一样冰冷僵硬”地挣脱姐姐,货郎“摇摇晃晃走进齐腰深的海浪”……嗅到浓烈呛人的鱼腥味,礁石间无法解释的黏腻湿痕……眉头越皱越紧。

“我的天……”托马斯低声惊呼,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他们就像……被什么东西控制了一样!不像自杀或意外!”

“这正是令人费解的地方。”埃利亚斯点头,拿起放大镜审视拓片上那个与涂鸦高度相似的、由三个锐角嵌套组成的符号。“彭布罗克坚信符号是关键。你的首觉呢,托马斯?作为第一次接触的人,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托马斯放下文件,拿起维姬的一张清晰涂鸦素描和埃利亚斯的拓片摹本仔细比对。目光在线条的转折角度、非对称的嵌套方式、令人本能排斥的亵渎感上扫视。

“先生,”托马斯声音带着一丝犹豫但肯定,“我……觉得这不可能是偶然。特别是这个点,”他指着素描上一个扭曲的螺旋与倒钩组合,“还有角度和交叉点……跟拓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感觉……像从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简化版。相隔那么远,不同的人……画出完全一样的奇怪符号?除非……”他停顿了一下,“除非它们有同一个源头?一个非常古老、非常……特别的源头?”他看向埃利亚斯,眼神既有寻求肯定,也带着不安。

“源头……”埃利亚斯咀嚼着这个词。托马斯的首觉切中了核心。符号的传播路径,可能指向一个深邃诡异的所在。“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方向,托马斯。寻找源头正是我们的目标。”他没有否定,也未完全肯定那“源头”的危险性。

“对了,先生!”托马斯突然想起,脸上焕发干劲,“您让我整理资料时顺便查查博物馆档案里关于西北海岸,特别是黑水湾的早期记录。我……好像找到点东西!”

“哦?”埃利亚斯精神一振。

托马斯快步走到自己小工作台前,从一个堆满文件夹的角落翻出一个格外陈旧的牛皮纸档案袋。边缘磨损,颜色发黄,贴着褪色潦草的标签。他小心地拿过来。

“在‘废弃/待鉴定民俗档案’架子底下找到的,”托马斯解释,带着点得意,“差点被灰埋了。标签写‘西北海岸民俗考察初步记录(约188X年)——未完成/存疑’,签名像‘J. C.’或‘G. C.’?看不清。而且,”他压低声音,神秘道,“封口盖了个小小的、褪色的‘内部审查’章。”

“内部审查?”埃利亚斯眼神一凝。

“是的。”托马斯点头,小心解开脆弱的细绳,抽出几页同样泛黄卷曲的纸张。字迹潦草,墨水洇开,仿佛记录者处于匆忙或不安中。

埃利亚斯接过纸张凑近灯光,托马斯紧张地凑在旁边看。

报告零碎语焉不详:

“……抵达所谓‘灰礁’(疑为黑水湾附近化名),民风极其闭塞……对陌生人警惕异常……尤以老年人为甚,眼神闪烁……”

“……试图记录当地歌谣,仅得片段,调式怪异……歌词含混,提及‘深潜’、‘古老者’、‘冰冷床榻’……村民闻之色变,强行中止……”

“……观察到部分居民……外貌有异?皮肤……灰暗粗糙?尤其颈项……光线昏暗,未能确认……或为营养不良?”

“……听闻更偏远处(疑指黑水湾核心)有‘不洁的歌声’传闻,及……‘居民异貌’之说……向导断然拒绝前往,称‘会招来海祸’……”

报告戛然而止,最后几行字迹凌乱:

“……考察无法深入……强烈不安感……建议终止……该区域存在……难以名状之深层恐惧……信息可能……有害……”

落款签名更难辨,依稀首字母“C”。

“‘不洁的歌声’……‘居民异貌’……”托马斯轻声念着,脸色微白,“先生,这……跟彭布罗克小姐说的歌谣和……村民‘异状’……好像……能对上?”

埃利亚斯放下报告,沉默。这份尘封的旧报告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更大波澜。它印证了维姬遇到的“禁忌歌谣”和强烈排斥,甚至指向生理特征异常(“皮肤灰暗粗糙”、“颈项”异常)和被当地人恐惧的核心地点——黑水湾。结尾的“难以名状之深层恐惧”和“信息可能有害”,透着不祥的预感和自我审查的意味。

“J. C. 或者 G. C. ……‘内部审查’……”埃利亚斯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考察者是谁?为何半途而废?博物馆为何将其打入冷宫?报告本身也成了谜。

“干得好,托马斯。”埃利亚斯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份报告至关重要。它证明彭布罗克遇到的阻力并非孤立,这种……‘异常’,几十年前就己存在,并被刻意掩盖或淡化。”他拿起报告,“单独归档,标注重点。我们需要查这个签名和当年‘内部审查’的背景。”

“是,先生!”托马斯的兴奋冲淡了不安,立刻开始整理档案。

看着托马斯忙碌的身影,埃利亚斯无法轻松。这个发现像又一沉重砝码压向“巧合论”的另一端。黑水湾的迷雾,似乎正从海岸蔓延,悄然渗透进博物馆深处。窗外的雨声更密集了,敲打着高窗模糊的玻璃,如同无数细小的手指叩问着被尘封的真相。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