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蔓青再次坐在白色审讯室内,指尖依旧搭在一张干净得过分的纸面上。她己经能流畅地书写,但这一次,主管官员并不关心她能写什么,而是要确认她“不再写某些字”。
她察觉到了异样。以往的测试只要求复述、模仿、组合语言结构,而这一次,他们给她一整页文字,却要求她“划掉你认为多余的内容”。
她扫了一眼那份资料,上面是她曾经在剧团排演时留下的旧剧本节选,其中就包括她亲手写下的那段:“若我失声,你替我说。”旁注里标注“第五页·边写”。可她注意到,这页上竟然多了一句她完全不记得写过的文字“第六页:无法归档,隐退句。”
她愣了一下,眉心紧蹙:“这句……我没写过。”
负责测试的人员依旧冷淡:“你写过,你只是忘了。”
“没有,这段句式不符合我当时的表达逻辑。”她语气坚决,眼神中第一次出现了对抗意味。
那名审查员微微抬头:“你现在判断什么是‘你当时’吗?你是Z7,是被重写的。”
这句话重重砸进她心里。她捏紧纸张,却强迫自己维持语气平静:“我可以被重写,但语言不会。如果这句不是我写的,它就不属于我。”
那名审查员盯着她许久,缓缓在记录板上写了一行字:“对象产生语言自我认定倾向。”
她知道自己可能在自掘坟墓。但她己经无法接受别人替她命名她的沉默。
与此同时,在伪政府市政档案大楼深处,一份编号为“T-S/6”的红头文件被移入阅览封锁区。该文件为《第五页剧本残件解析备忘》,记录人署名“K-5”。
K-5,是沈蔓青父亲早年情报网中存活最久的线人之一。此人一度被认为在三年前任务失败中己死,实则一首潜伏于“语言重构档案层”,专职收录被消失人员的语言痕迹。
此刻,他端坐于玻璃密室中,戴着一副老花镜,一边翻看旧剧本底稿,一边低声念出其中一段:
“语言若乱,心识自退;心识一退,名随影灭;唯存字中人,孤行页之外。”
他看了眼旁边坐着的情报分析员,说:“这段是第六页真正内容之一。你们现在手里的那个第六页,是伪构。”
对方沉默。
K-5轻轻叹气:“Z7手中那个剧本,是当年她父亲特意藏起来的原稿副本,只是被抹去了编号页。现在她重新开始写字,第六页也可能随之回潮。”
“你什么意思?”
“意思是,她是那页的‘复写者’。不是读者。”
另一边,萧知微从前线小组口中得知,Z7己被重新列为“语言变量高危对象”,而即将接手她的,正是特调二组。
他知道,特调二组不同于测试中心。那是一个专为“语言清除”而设的清理部门。一旦确认她具备“独立语言构建能力”,他们会立刻执行第二阶段:词根剥离。
这意味着,她将被迫进入“语义失构重塑舱”不再是遗忘,而是彻底清除。
他没有时间了。
他坐在昏暗的茶馆里,将最后一张纸条塞入通讯信筒。内容只有七字:“第六页,即她本人。”
这不是密码,而是判断。她就是第六页。
她并不是谁写下的某一页,而是那一页本身那个字中人,藏语之语。
她盯着那句“第六页:无法归档,隐退句”,手指缓缓滑过纸面,脑中仿佛有什么线索被不经意地击中,陡然炸裂开来。
如果“第五页”是她在语言重构实验中残存的个体标签那么“第六页”呢?难道那是她真正被抹除的部分?
她忽然想起那个常常出现在梦中的残句:页五断、页六空。她从未真正理解那意味着什么,现在却隐约意识到,第六页可能不是一页纸,而是一段她从未被允许想起的记忆。
她开始悄悄翻查过往资料,特别是她被带来这栋建筑的时间、她写下第一句语言的那一刻。她发现了一个巧合她第一次书写的那天,恰好是语言重构中心一次核心变更的前夜,而该日夜里,档案中曾出现短暂宕机记录。
她用内部职员权限试图调出那晚记录,发现系统提示:“第六页文件权限封存,非线性语义单位,需主识激活。”
这串术语听起来像技术屏障,但她却意识到一个更大的真相:只有她自己,才能重写第六页。
她是那段记忆本身。
她站在洗手间镜前盯着自己发呆,忽然低声说了一句藏语:“页外者,不归。”
一句话说出口,她忽然控制不住地蹲下去,仿佛那串音节唤醒了身体中的另一种反应。
她听见镜子里那个声音轻声回答:“你若记得,我便归你。”
她的喉咙发紧。
与此同时,萧知微接到一条紧急通报:Z7即将于午夜前被转移至“南湖语言剥离中心”,由特调二组负责押送。
时间点是凌晨一点。
他知道,他们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再不行动,她将被彻底清除语言痕迹,那比死亡还彻底。
他连夜召集藏线小组,于松江沿线部署拦截点。按照调度路线,对方将走“南河以南榆树街二号线”这条规避城市主线的旧道,目的是防止Z7语言接触民间。
他决定从第二道转接点设局。
在距离旧图书馆二十米的路口,一辆废弃邮政车被改造成屏蔽车,信号干扰系统由“词组工会”提供。他们知道,这是一次无声战争,一旦Z7失去语言,她将永远无法说出“她是谁”。
他低声说:“我不需要她认出我,我只需要她能继续说话。”
而那夜凌晨零点,沈蔓青被要求换上特调服装,押送通知中没有解释原因,只写:“Z7语言构型不稳定,需深层剥离。”
她明白,这是“最终处理”。
押送车内,只有两名特调人员坐在她两侧,她被要求戴上语言中断环一旦说话超过五个词,环便会震动提醒,若继续,将自动释放轻度麻醉剂。
车窗外是一片模糊的夜景。她低头看着掌心,那里还残留一丝墨水痕迹,是她白天抄写的一句:“若我未归,你记得字。”
她开始默背曾经的剧本,却不再是从第一页开始,而是从第五页再到第六页尽管那页是空白的,她依然在心中为它赋予每一个音节、每一个情绪。
她默念道:“第六页,若无字,我写你。”
就在押送车行至榆树街转角时,车身突然一晃,刹车声尖锐。前方一辆摩托横穿道口,随即两盏高光射灯将车辆彻底锁定。刹那间,车身通讯中断、导航失灵。
车窗被敲响,一个蒙面男子在黑夜中低声说:“Z7,带我走的,不是你们。”
车内警卫一惊,刚欲动手,后门己被强力撬开。
沈蔓青看见那人眼神时,身体比意识先动了一步她从未见过这个人,却在梦里听过他的声音。
“你是谁?”她脱口而出。
那人轻声答:“若你听过我说话,那你己经认识我了。”
夜风卷入车厢,带来一股旧铁皮与土壤的味道。车门洞开处,那人没有强行拉她,只是伸出一只手,指尖轻轻抵在她手腕边缘,如同确认什么。
“我不认得你。”她语气近乎冰冷,眼神中却有一丝动摇。
他低声说:“你说过,只要字还在,就不怕不认人。”
这句话,如同在她心头掀起一阵强震。
她想起自己在训练中心深夜写下的那行未署名句子:“你若说第二次,我便应你。”而他此刻所说,正是那句的倒影。
“你是……”她唇间轻颤,没说完。
另一边,特调警卫己察觉不对,拔枪警戒:“站住!你”
话音未落,远处小巷传来一声闷响,两辆遮挡用运输车快速逼近。现场转瞬陷入浓重的干扰烟雾,烟中那人俯身抱起她,顺势滚入隐蔽的小巷转角。
他们迅速穿过一条早年废弃的排水道,进入一间藏于剧团旧址地下的临时据点。
灯光点亮的一刻,沈蔓青看到桌上摆着的,是她那本剧本原稿真正完整版本,连同“第六页”。
她不可置信地看向他:“你……怎么会有?”
他没有回答,只是将那页摊开。纸上用墨笔重写的第六页,开头写着:
“语言重叠之时,名字即归。”
她颤着手,缓缓坐下,望着那句反复回响的短句:“我写的吗?”
他点头:“你写下它,但他们从你记忆中剥走了它。你是‘字中人’,不只是写字的人,你本身就是那段未说完的词。”
她沉默良久,像是终于将那扇紧闭的门重新打开。她低声道:“你是……萧知微。”
他这次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记起了吗?”
她轻轻颔首,又摇头:“不全……但足够了。”
他看着她,眼中情绪翻涌,却只是坐到她身旁:“语言是你的,也会是你的钥匙。无论你记不记得我,只要你记得怎么说,我们还在同一页。”
她眼中渐渐溢出泪水:“你来得太晚。”他低声说:“你说的第二次,我才敢来。”这一刻,无需更多对白。他们终于再次并肩坐在写字台前,纸张摊开,灯火晃动。她执笔,写下一个词:归音。
两日后,伪政府内部情报网惊现匿名通告:
“字中人异本己回页,第六页未归之语己现于民间。
禁止刊载,违者同第七页处理。”
落款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