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故人来

第32章 青鸦之影

加入书架
书名:
乱世故人来
作者:
枝上晚桃
本章字数:
2350
更新时间:
2025-06-21

南京的春天来得晚,沈蔓青抵达时,秦淮河畔仍留有些未融的寒意。

她首奔国府图书档案馆六处,这是青鸦案案卷所存之地。六处馆长是她父亲旧识,虽不便公开帮忙,却默许她在夜间“整理资料”。

卷宗编号:YX-1931-02。

档案袋发黄,线头松散,似乎许久未被人翻阅。打开后,是一沓凌乱的电报副本、笔迹样本分析、以及一张照片——年轻男子伫立于印刷厂门前,面容模糊,背光处却隐约可见一枚墨水斑点。

“此人疑为青鸦。”字迹潦草,但落款却异常清晰:Z·X。

沈蔓青一怔。这个落款,与她父亲旧笔记中提及的“东南群报密线指挥人”一致。

她继续翻看资料,很快发现一封未曾启封的密函,信封背后用蜡封封住,一枚鸦形印记清晰如昨。

撬开封口,信中竟是青鸦自述手稿。

“我未死,只是隐入更深的纸页之中。若未来有人寻我,请将我最后的墨迹,洒于正义之页。”

沈蔓青轻轻合上文件,手指微颤。

……

与此同时,清河在汉口也有新发现。

旧印务局现己改为私营出版社,老板是一名曾与青鸦共事的老排字工人,姓梁,现年六十有余。

“青鸦?他确实没死,只是后来不再用那名字。”

“你见过他?”

“见过,三年前,他从云南一路南下,带着一批残章,说是要复刻‘字之火种’。”

“那批章刻呢?”

“我没留,只印了两套,一套给了‘书渡社’,一套他带去了桂林。”

“书渡社?”清河警觉。

“是民间一批旧文人搞的地下刊物团体,专印散文、旧诗、教会藏书。”

“他们和‘海棠书社’有关系?”

老工人点头,“书渡是母体,后来分出了好几支,海棠是其中之一。”

清河记录下所有地址、时间,并将内容密信寄回上海。

……

林岚留守上海期间,尝试通过文献交叉匹配方式寻找“海棠书社”编目人名单。

在一个线装书旧集《南社书话》中,她找到了署名“墨枝”的书评人,其写作风格与“纸上的海城”极为相似。

循线调查后发现,“墨枝”真实身份为女子,名丁芷兰,曾任文化署外聘校对,后辞职消失。

她的最后公开露面,是在一次“书道展”上,展品是一幅篆字横批:“纸上起义”。

“我们都低估了她。”林岚低声说。

她试图联系丁芷兰,却迟迟未果。一天夜里,一位匿名送书人敲响了她的门。

书包里,是一套手抄本——《字的回声》。夹页处留有一张便笺:

“芷兰未走远,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留下。”

林岚翻阅抄本,才知这是一部杂糅小说与文献分析的奇书,剖析“字体如何影响人脑认知”。其内举例之详细、语言之锋利,远非普通评论所能。

“这就是他们的第二道战线。”她喃喃。

……

三地回信最终在《民声日报》阁楼重聚。

青鸦未死,芷兰未散,印务人的地下网络尚存。

“我们不是在构建一个真相。”清河说。

“而是走入一个己经存在的真相。”林岚答。

“我们要做的,是将它公之于众。”沈蔓青望着夕阳,眸色坚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