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有很多人还是害怕女婴死后报复,因此会在她们死后请人镇压。
姜青时不明白,既然怕,为什么还要作恶呢?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道:“她已经走了。”
李姨娘在那一刻像是被抽取了所有力气,整个人骤然往下一摊,姜青时急忙扶住她,将她抱到了一旁的凳子上坐下。
“你……”
姜青时刚说一个字,就被那人抱住,她埋首在她腹部,瞧不见脸,只能听见一些压抑破碎的哭声,温热的液体打湿了姜青时腹部的衣衫。
夜近白甩甩尾巴,一步跳到了桌上,微微歪着脑袋,绿油油的眸子盯着李姨娘。
姜青时看他一眼,示意他不要乱来,尤其是不要说人话。而后她抬手抱住了李姨娘,轻轻拍着,什么也没有说,任由女子在她怀中发泄。
也不知过了多久,屋外的斜阳落了大半,屋内的光线便越发暗淡。
李姨娘终于止住了哭声,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抹了抹泪,尴尬道:“姑娘,抱歉,我……我把你的衣裳弄脏了。”
姜青时低头瞧了眼自已衣裳上的水痕,毫不在意道:“没事,最近天气热,一会儿就干了。”
李姨娘不敢看她,想到自已之前无礼的行为,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双手不自觉搅在一起。
“姑娘若是不嫌弃,可以先穿我的,这件脱下来,我、我给您洗洗。”
姜青时摆摆手,道:“不用麻烦了。”
她坐下来,望着李姨娘,正色道:“您现在心情好点了吗?我能问你一些问题吗?”
李姨娘本来就不是很疯,只是因为失去女儿的痛苦,所以才让她情绪崩溃,再加上对赵长文恨之入骨,想杀她,在外人看来才显得疯疯癫癫的。
此刻,她觉得稍稍释然了些,整个人自然也就清醒的不得了。
“您问吧,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姜青时想了下,问:“您女儿是三个月前去世的?”
夜近白有些诧异的看向姜青时,就连他这个妖都知道,眼下提这个不是什么好话,可姜青时竟然毫无顾忌的问出来了,真不怕李姨娘又发疯,捡起地上的刀给她来一下吗?
可夜近白想错了,李姨娘没有发疯,她只是有些痛苦的点了点头,艰涩道:“是的,三个月前,桃花开时。”
她突然想起来当时院中的桃花,红彤彤的,漂亮的像是天上的云彩。那时候,她还开心的想,自已的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季节,想必长大了,也会很好看吧?
虽然赵长文他们都一致认为她肚子里的是男孩,就连那些大夫也大多如此说,可出于为人母的直觉,她却觉得这是个女儿。
她不觉得儿子和女儿有什么区别,只是想到自已从小被家里人使唤,然后长大被卖掉的经历,她还是希望这个孩子是个男儿身。
不为自已能够母凭子贵,只求日后这个孩子能够一生顺遂,哪怕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凭着男子的身份,也能被赵家人宠爱着。
可事与愿违,这个孩子偏偏是个女孩。
她还记得当时自已第一眼见到她的场景:皱巴巴的小脸,双眼紧闭,张着嘴哭嚎着。
不好看。
可她却觉得她比院子里的桃花还要好看。
但那却是最后一眼。
下一刻,她的女儿就被婆子抱走了,她挣扎着要去救她,却被下人们死死按住,还堵住了嘴。
于是她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婆子拿起剪刀,嘴里念叨着什么,然后剪刀落下,戳瞎了那小婴儿的眼睛,又剪掉了舌头,最后将她丢入水盆中。
她的女儿挣扎着,溅出血红的水。
但很快,她就不动了,李姨娘只能隐约看见一个血红的小手死死抓在木盆边缘。
她怀胎十月,满心期待的孩子,最后只是成了水盆中一块血红的肉。
眼睛一片干涩,哪怕心里疼得厉害,此刻竟也流不出一滴泪了,姜青时望过去时,只能看见她红肿的一双眼,里头布满血丝。
“莫要哭了,再哭下去,只怕眼睛受不了,”姜青时顿了顿,“你女儿希望你能好好活着。”
李姨娘抹了抹眼角,哪怕再不舒服,她也还是露出了一个笑容,道:“没事的,我不会有事的。”
哪怕是为了女儿,她也要好好活下去。
活着,才能亲眼见证赵家最后的下场。
她想到了眼前之人是来医治赵长文的大夫,纵然心底有些不满,此刻却再也生不出半分怨恨的心思。而且仔细想想,就算没有她,也会有下一个大夫。况且,她一个女子,也无法选择是否要医治。
女子向来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
姜青时可不知道,自已在李姨娘心底已经是个可怜人的角色了,她在斜挎的布包里摸索了一下,掏出一包药粉递过去。
“把这药撒在热水里,然后用帕子浸湿热水,敷在眼睛上,能够消肿止痛。”姜青时细细的叮嘱。
李姨娘拿着这包药粉,心底一颤,感动得又想哭了。
姜青时见情况不对,急忙转移话题问:“也就是说,赵大人是在你女儿死后才得病的?”
提到赵长文,李姨娘脸上的怨恨便难以隐藏,许是觉得姜青时是好人,她毫不避讳的咒骂道:“是,他大概是坏事做尽,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要他生不如死。他那样的畜生,便是死了,也该下十八层地狱!”
姜青时心想:老天爷可不管这档子事,这是人为的。
“那在他生病之前,家里又来过什么客人吗?”
李姨娘皱眉,想了想,如实道:“生完女儿后,我就被关了起来,对这些都不清楚。”
姜青时想了下,又问:“那有长住的客人吗?一住就是至少半个月的。”
李姨娘想了想,道:“我虽然没怎么出房门,但想来应该没有,守着我的婆子是个碎嘴,没听她跟丫鬟们聊过有客人来居住。”
姜青时若有所思。
从赵长文身上的毒来看,他应当不是一下吃太多,而是一点一点吃进去的,那这个人肯定要在他身边,至少能掌管他的饮食,让他在平时的一日三餐中慢慢吃进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