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我是一名苦逼高三生,还有两个月刑期。
不过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及特别痛苦煎熬的事情,我的成绩和努力足够我一边放松身心还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所以,在其他人奋笔疾书地刻苦钻研时,我有幸可以闲下来略微发展一些个人兴趣爱好。
我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
这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其中的原因不过是我侥幸参加过学校的心理社团活动,那时社团的心理指导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她的外貌,行为举止,声音,性格等特征,我都记忆不清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说过的一段话。
那个时候,两位在借着社团的名义谈恋爱的男女生终于还是落网了,抓住他们的正是那位心理老师。
不过她没有上报学校以领取高额的奖金,而是对他们悉心教诲。
‘如果友情是一片花海,那么爱情就是其中有且仅有的最美丽芳香的一枝鲜花。
每个人都想采摘那朵最耀眼的花,好在友人前大肆炫耀一番。
可是,迷乱人眼的花花世界,你真的能保证能采到最美丽的那枝吗?
还是在那眼花缭乱的花海迷了路,自以为得到了真正的爱情了呢?
孩子们,你们尚且年轻,在真正有能力分清友情和爱情之前,在做出关乎人生的决定之前,先问问自己,真的做好接受对方的准备了吗?
也不要忘记,男女之间并不只有爱情,不要让毁掉的爱情成为错过的友情而抱憾终身…’
很深刻的话,不是吗?
那天,那个被教训的女孩最终抬起头,鼓起勇气向她面前的老师问了一个问题。
‘男女间真的有友谊吗?’
似乎这样的一段关系无论如何发展,最终都会指向那个既定的道路。
就像花团锦簇下,每一枝鲜花都为了成为最芬芳的那枝而努力着。
自那一刻,我便对心理学深深着迷,我想得到一个答案,一个肯定的答案。
男女间存在纯友谊。
友谊本身就不该为性别所拘束,它是自由的,热切的,蓬勃向上的。
它不该被定义,不该拘泥于世俗与的成见中,它应该像树木的根茎那样,尽情扎根,肆意生长。
我想要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异性朋友,就像我和我的闺蜜那样的亲密无间,以此来证明友谊的存在,为友谊正名。
很幼稚的想法,对吧?
这只不过是个叛逆期的高中生对世俗的反抗罢了。
好在,我幸运地取得了一些成效。
自那天之后,我便深深扎进这个想法之中,有时我会对着某个性格开朗外向,结交了许多朋友的男生发呆。
首到我的好朋友大力摇晃我的身子,用揶揄的眼神看着我,对我说:
‘你是不是暗恋人家?’
不过那时我的心思大多放在心里的想法上,只是随意而敷衍地回应着。
‘嗯嗯,啊对对对。’
也许正是这种态度,我那些肯定的回答反而没有什么说服力,倒也为我减去了不少麻烦。
我也开始留心观察那些不怎么说话的内向男生,尝试跟他们搭话,并观察他们的反应,与外向男生做对比。
呵呵,还真有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被我发现了。
比如有的人并不是所谓‘高冷男神’。
他们在男生面前热情得像一棒一句‘怠’的‘齐天大圣’,在女生面前就高冷得像从来不说话的‘白龙马’。
那逐渐红润的耳朵告诉我,他们不过是‘社恐’罢了。
而真正的‘高冷男神’就不会如此,他们不主动进行社交,甚至会拒绝无意义的社交,这就造成了‘高冷’的错觉。
在他们眼里,这么做不过是不过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当真诚真的破开了他们的内心,就会看见他们热忱的另一面。
还有的就比较特殊了,似乎是觉得自己是‘国民男神’,自己主动向别人搭话会显得很掉价,就连别人找他们说话时,也要先面试一番,‘你是不是喜欢我?’
忽略第三种不谈,我的目光定在了前两种人,那些‘高冷’或‘社恐’的人们身上。
因为外向的人与大部分人都乐意建立相对和谐的社交关系,但想要深入了解他们,与他们成为交心朋友,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反,内向的人们虽然难以接触,但真正挤进他们的圈子的人,也能真正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友谊。
而后者,恰好是我正在找寻的。
于是乎,我对接下来该做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
第一步,找到一个内向的,志趣相投的异性:第二步,敲开他的内心,和他成为知心朋友:第三步,在我不爱上他的同时,不让他爱上我。
说起来似乎还挺容易的,但真正做起来,每一步都很难。
第一步需要一点运气,那些内向的小男生大多擅长掩饰自己,想要找到一个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多数时候当我以为我终于找到了时,那不过是他们擅长迁就别人,从而造成的错觉罢了。
第二步需要极大的努力,想以一个异性的身份做到这件事可不容易,很多时候我都需要费尽心思地猜测他们的想法,而且那些想法阴晴不定地就像巴山楚水的传统戏剧。
更别说按照他们内向腼腆的性格,只要稍微跟他们走近一点,别人的一句调侃:‘哟哟哟,谈恋爱呢’之类的,就能让我功亏一篑。
第三步嘛,听起来有些奇怪,我暂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据我推测,这大概需要平日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的想法。
很困难,而且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
不过至少心中有了规划,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我将其称之为‘男女间纯友谊实验’,而我就是那个严谨的实验人员了。
我开始施行自己的计划。
就像我说得那样,第一步需要极大的运气,那次相遇便是如此。
为了让我遇到了他,大概消耗了我一生的好运吧。
那是一场令人忍俊不禁的意外,就像守株待兔的故事中那个意外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他也像一只冒失的肥兔子一样撞进我的生活。
我不知道那是好是坏,但至少我可以正式开始我的‘实验’,向着我所渴望的方向迈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