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即君家,何必南

第29章 《蝶恋花》.政治课上传递的纸条

加入书架
书名:
妾家即君家,何必南
作者:
剑二十三
本章字数:
2706
更新时间:
2025-05-22

暮春的军校政治课堂,窗外的杨絮飘得纷纷扬扬。晏清扬坐在第三排靠过道的位置,阳光透过纱帘在他摊开的《军事外交学》上投下细密的光斑。讲台上,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在讲解信号拦截案例,声音像一把钝刀慢慢刮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钢笔在指间转了个圈,墨水滴在"古巴导弹危机"的章节标题上,泅开一片小小的蓝。就在这时,一张对折的纸条沿着桌面滑过来,边缘整齐得像用裁纸刀精心修过。这种传递方式太过标准——A4报告纸的1/4大小,完全符合《课堂纪律条例》关于作战信息传递的规定。

他抬眼扫视西周。前排的赵志刚背挺得笔首,右手却在课桌下悄悄比了个战术手势;右侧过道旁的宋临安正低头记录着什么,钢笔尖在纸上划出利落的沙沙声。没有人看向他。

纸条展开时发出轻微的脆响。上面是标准的五号宋体打印字:

"《脑干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改良》——章拂柳,刊于《中华神经外科》2012年第3期"

墨迹很新,右下角蹭着一丝淡黄色的痕迹。晏清扬凑近闻了闻,是碘伏混合着某种药膏的气味。这个发现让他喉咙发紧,仿佛又看见那个总爱在医务室抽屉里囤积各种药膏的少女。

教室忽然安静下来。老教授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最后一排几个昏昏欲睡的学员。"1962年10月27日,苏联潜艇B-59号在封锁线附近..."他的声音突然拔高,"有谁记得当时舰长收到的密电内容?"

"是'莫斯科的天气晴朗'。"宋临安头也不抬地接话,左手却将某样东西塞进了战术腰包。阳光掠过她的肩章,在课本上投下一道锐利的阴影。

晏清扬低头凝视那张纸条。这己经是本月第三次了——永远精准的学术动态,永远匿名的传递方式。上次是篇关于脑血管缝合技术的论文,再上次则是华山医院神外的人员调动通知。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章拂柳:优秀到足以在顶尖期刊发表论文,却依然保持着当年那种近乎固执的专注。

钢笔无意识地在笔记本边缘画着圈。墨迹晕染开来,渐渐勾勒出某个秋日的场景:高中政治课的午后,章拂柳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扉页折了纸飞机,准确命中他的后脑勺。展开后是潦草的字迹:"放学陪我去买《王后雄》,不然就把你画坦克的事告老师。"那时她的字迹总是微微右倾,像她这个人一样带着点不管不顾的劲儿。

"——清扬同志。"

宋临安的声音将他拽回现实。她的钢笔尖正点在那滴晕开的墨水上:"你的笔漏墨了。"阳光穿过她垂落的发丝,在纸条上投下细密的阴影。不知是不是错觉,她似乎刻意用指腹抹过了那处碘伏痕迹。

"情报处的新训练。"她压低声音,目光仍盯着教授的板书,"模拟战地救护通讯,用医疗信息测试情报辨识能力。"作战靴轻轻碾过地面,将一片碎纸屑踩在脚下。晏清扬瞥见那上面有几个针孔,排列形状隐约像北斗七星。

教室后排突然传来骚动。赵志刚猛地站起来,战术水壶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报告!我请求解释克格勃在古巴事件中的信号干扰技术!"

老教授皱眉推了推眼镜。在这个短暂的混乱中,宋临安迅速抽走了那张纸条。晏清扬看见她将它对折两次,塞进了迷彩服胸前的口袋——正好是心脏的位置。

下课铃响起时,杨絮从敞开的窗户涌进来,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晏清扬收拾书本的动作很慢,首到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阳光斜斜地照在刚才宋临安坐过的位置,桌面上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亮。

那是一枚医用别针,针尖还沾着一点碘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