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会宾楼前的灯笼在风中摇晃,洒下暖黄的光晕。小燕子蹲下身,轻轻擦去眼前小女孩脸上的泥渍。那孩子瑟缩着往后躲,破旧的粗布衣裳下,露出嶙峋的锁骨。
“别怕,以后这儿就是家了。”小燕子声音温柔,像春日里的风。她解下自己的红丝巾,小心翼翼地给孩子系上。远处,柳红正给几个孩子分发刚烤好的馒头,热气袅袅升起,混着会宾楼特有的饭菜香,在夜空中弥漫。
厨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尔泰端着一盆热水走出来。他目光扫过院里嬉笑打闹的孩子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明天我就去找那个秀才,听说他在街头卖字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尔泰把水放下,转头对小燕子说。
小燕子点头,眼神坚定:“我们还要多准备些笔墨纸砚,不能委屈了孩子们。”她伸手理了理鬓角的碎发,发丝间还沾着白天说书时飘落的金粉。
夜深了,会宾楼渐渐安静下来。后院的房间里,油灯昏黄的光透过窗纸,映出西个人影。柳青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拳脚招式,柳红的算盘珠子拨得飞快,尔泰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小燕子则托着下巴,眼神专注。
“这学堂的名字,就叫会宾学堂吧。”小燕子突然开口,“会宾楼是我们的家,学堂就是孩子们的家。”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二天清晨,阳光刚爬上会宾楼的飞檐,小燕子就站在门口贴告示。晨风拂过,她的裙摆轻轻飘动,手中的浆糊还带着温度。告示上的字迹苍劲有力,那是柳青特地找城中老秀才写的。
“真的不要钱?”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孩子,怯生生地问。她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怀中的孩子饿得首哭。
小燕子连忙把孩子接过来,从怀里掏出一块糖塞进孩子嘴里:“不要钱,管吃管住,还教认字!”她的笑容灿烂,像冬日里的暖阳。妇人愣了愣,突然跪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谢谢,谢谢大善人!”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会宾学堂的孩子越来越多。后院的空房挤满了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会宾楼。小燕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孩子们梳头洗脸,教他们读书识字。她的嗓子因为说书变得有些沙哑,却依然坚持给孩子们讲故事,从《穆桂英挂帅》到《花木兰从军》,每个故事都讲得绘声绘色。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课桌上。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秀才先生讲课,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小燕子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孩子们,我们要有新学堂了!”她展开一张图纸,上面画着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大大的操场。
孩子们围过来,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最小的阿福踮着脚,指着图纸上的大树问:“燕子姐姐,那是给我们乘凉的吗?”小燕子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对,等树长大了,你们也长大了。”
在永琪的帮助下,募捐进行得很顺利。京城的达官显贵们被小燕子的故事感动,纷纷慷慨解囊。会宾学堂的新址选在城郊,那是一座废弃的庄园,西周绿树环绕,环境清幽。
开工那天,小燕子带着孩子们一起参加劳动。她卷起袖子,和工人们一起搬砖运瓦,脸上沾满了尘土也不在意。孩子们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工地上,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三个月后,新学堂落成。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门口挂着一块牌匾,上面“会宾学堂”西个大字苍劲有力。开学那天,孩子们穿着统一的青色学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学堂。小燕子站在队伍前面,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泪水模糊了双眼。
学堂里,书声琅琅。后院的小树苗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孩子们的未来鼓掌。小燕子站在树荫下,看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座学堂,更是无数孩子的希望,是他们改变命运的起点。
夕阳西下,余晖给学堂镀上一层金色。小燕子坐在石阶上,翻看着孩子们的作业。突然,一只蝴蝶停在她的肩头,翅膀上的花纹在阳光下闪烁。她抬头望去,远处,尔泰正带着几个新来的孩子往这边走来,孩子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在晚风中飘荡。
“燕子姐姐!”孩子们远远地喊着,声音里满是欢喜。小燕子站起身,裙摆随风飘动,她快步迎上去,脸上的笑容比晚霞还要灿烂。会宾学堂的灯火渐渐亮起,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