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创世
首页 > 科幻小说 > 星际创世

星际创世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科幻
标签: 科幻末世、 天才、 星际、 末日求生、 漫威
65.34万字 3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作者:前半晌 更新至:第131章 淬火归巢
更新时间:2025-07-09 17:05:37
65.34万字 3万次阅读 0收藏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31章节)

简介

一场空前的资源战争,将地球毁灭殆尽。云帆的父母意外获得了地外文明的几项高科技技术,试图借此拯救地球。然而,财阀却想将这高科技据为己有,进而控制并奴役地球人类,驱使他们为自己的外迁计划努力。最终,财阀残忍地杀害了云帆的父母。云帆目睹了生态难民的痛苦与绝望,下定决心继承父母的遗志。在消灭了身为财阀的七大家族后,云帆发现地球的灾难竟是地外文明维瑟斯的智能AI造成的,而且父母的意识体也被这智能AI吞噬。为了解救父母的意识,他毅然与外星文明展开斗争。

第1章 破碎的版图

在上世纪末爆发的第三次资源战争,将人类带入了"大崩溃时代"。

各国或联盟为了争夺赤道上集全球资源建立的十二座氦-3聚变塔能源的配额,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争。战争结束时,曾经繁荣的大陆己沦为锈蚀的废土,焦黑的油田燃烧带如放射状的伤疤蔓延,而夜晚,磷化物污染的荧光区泛着病态的黄绿色,像溃烂的伤口。季风裹挟着金属颗粒在平流层下形成一片一片的尘埃雾团当阳光透过时,整个世界折射出铁锈般的橙红滤镜,而偶尔出现的酸雨云涡旋则在人们的头顶缓慢旋转,不断溶解着曾经超大城市钢筋混凝土的骨骼并同时消磨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当最后一份《主权国家宪章》被焚毁时,文明被重新分割,战后的人类成立了五大联盟——亚洲大陆联盟、欧洲大陆联盟、美洲大陆联盟、非洲大陆联盟和环太平洋大陆及海岛联盟,为避免再度发生战争导致人类的毁灭,五大联盟达成共识建立了“晶穹议会”形成了地球联邦制度,议会的议员按五大联盟人口比例分配席位,亚盟45席,欧盟38席,美盟36席,非盟33席,陆岛联盟31席。人类在浩劫之后摒弃前嫌,各联盟分别派出各自的政治精英人物组建了地球联邦临时政府并统一了立法这一制度维持了短暂的和平,却也划分出新的阶层。

战后世界唯一的清洁能源的来源就是建立赤道上的十二座氦-3聚变塔,在联邦政府的统一分配下,五大联盟各自控制着不同数量的聚变塔,并以此为基础,在赤道上空建造出了七座超级生态穹顶城市,它由反重力引擎支撑的生态穹顶船为基础搭建而成,内部拥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表面覆盖着人工光合膜,这里聚集着全球78%的清洁能源以及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各大科技公司还建立了量子计算中心、基因生物实验室和反物质实验室等研发中心,全球16.5%的精英人口居住其中。这里是全球民众最向往的居住地——漂浮在赤道上的“翡翠星环”。

其实早在战争开始前一些有实力的国家或联盟便己经开始在赤道无风带的平流层上依托氦-3聚变塔建造悬浮城市,这也是各国不顾环境影响敢于动用各种终极武器的原因。大战后五大联盟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及各大科技公司技术支持共建成了七座生态穹顶城市,这漂浮在赤道上空的城市群就像一串镶嵌在大气层的翡翠项链,绿意盎然熠熠生辉。

这些悬浮在平流层的巨型城市,它们以星座命名:

亚洲大陆联盟管理猎户座与麒麟座

欧洲大陆联盟管理鲸鱼座与宝瓶座

美洲大陆联盟管理长蛇座

非洲资源联盟管理狮子座

环太平洋联盟管辖小马座

但穹顶城市的容纳能力有限,联邦实施了严格的身份星卡制度——只有贡献值达到联邦政府设定标准的的人才能获得星卡,并享有星级要求的穹顶城市居住区域和生活福利。没能得到星卡的民众,只能在辐射、酸雨和资源匮乏的地表挣扎求生。他们被联邦政府定义为“生态难民”,而“翡翠星环”的居民们则戏谑的称他们为“锈带垃圾”。

分布在翡翠星环两侧,南北纬30°至45°之间,则是被称为“锈带”的战争废墟带,这里曾被称为“旧大陆文明摇篮”曾经是最宜居的地区,如今却像两道溃烂的伤疤匍匐在这曾经耀眼的蓝色星球上,它既是人类文明的烙印,又是残酷战争的镌刻,这里便是“生态难民”聚集地——锈蚀星环。

经过战争洗礼后曾经的城市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尤其是曾经的超级大都市无一幸免,在那里那些尚未倒塌的玻璃幕墙建筑像插在大地上的碎镜片,偶尔反射出刺目的眩光似是要折射出曾经的辉煌,而龟裂的军事基地废墟则用完美的几何图形,记录着最后一次冲击波扩散时的暴力美学,这些地方目前己变们的拾荒圣地,总有拾荒者穿着破旧的隔离服冒着被身体被感染或腐蚀的危险在各大超级城市每个角落发掘着,当他们发掘到有用的工具或是未被损坏和污染的生活必需品,但没有一位拾荒者会奢侈的使用它们,他们会把这些有价值的物品卖到黑市上去,以便在更需要这些物品的人手里换到能维持生存的物资。在“锈带”上生活着几十亿民众,占全球80%以上的人口,各联盟为了减少各自辖区民众污染机率,提高民众的生存生活质量,更主要是利用这些“生态难民”为穹顶城市提供基础工业品,按照战争前五大联盟所辖地域,依托各地损坏比较小的城市,开辟了近千个覆盖了生态人工光合膜的生存点并用磁悬浮管道相串联着,在高空看去就像一个一个的蜂巢因此锈带的民众还称这里为“锈带蜂巢”。

由于资源有限在很多年前各联盟就停止了生存点的建设,但己有的生存点远远不能容纳所有的“生态难民”,由于各联盟不想浪费资源和精力对锈带地区进行管理,只在各生存点设立了星卡申请机构以及保障民众生存的定期发放合成食物发放点,便对生存点不闻不问了。导致个生存点变成了鱼龙混杂、弱肉强食的另一种人间炼狱。这也逼得大批“生态难民”远离生存点,勉强生活在没有生态人工光合膜保护的被战争摧毁的破败不堪的城市里。

南北极的冰盖早己不再是世界的尽头,而是被电离层笼罩的流放之地——"永夜自治区"。人工极光如幽灵般悬浮在漆黑的天幕上,幽蓝的辉光渗透进冰层,将整片荒原映照成一座巨大的发光坟场。冰面之下,扭曲的隧道如冻伤的血管般蔓延,地热管道在永冻层中搏动,为苟活的流放者输送最后一丝温度。冰原上,蜿蜒的荧光并非自然奇观,而是成千上万电子镣铐的冷光,那是被放逐者们在拖着这些发光的枷锁在冰面上行走,就像一群被标记的幽灵,他们的足迹很快被风雪抹去,唯有镣铐的微光仍在极光下闪烁,如同冰塚中的磷火,上位者们却骄傲的称他为——永夜星环。

远处,执法无人机的黑影掠过天际,液氮导弹在冰面上炸开霜白的死亡之花。被清除的"非法生态试验体"在超低温中爆裂,碎成冰晶,随风散入永夜。在冰层深处,一条由小型矿石船组成的长龙蜿蜒盘旋,如同被冻结的巨蟒,蛰伏在永夜之下的矿道中。这些船身斑驳的运输舱,舱门大张,像饥饿的钢铁兽口,等待着被填满——填满流放者们从冻土中刨出的稀土矿石,填满从远古冰芯里剥离的基因样本,填满被镣铐禁锢的躯体里最后一点可榨取的价值。

每一艘船都连接着量子信道,数据流在黑暗中无声闪烁,将开采进度实时传输给远在温带世界的联盟总部。而船身外壁,则贴满了早己褪色的编号与警告标语:"未达配额者,能源配给削减30%"。流放者们沉默地拖着矿石箱,在无人机的监视下机械装卸,他们的呼吸在面罩上凝结成冰,又随着每一次弯腰搬运而碎裂。

然而,最近极光的波动变得异常——电离层偶尔会闪烁出不属于任何控制频段的暗红色纹路,像是某种古老的信号正在苏醒。冰层下的震动频率也在增加,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格陵兰的远古冰芯中缓慢复苏。流放者们开始低声谈论那些被刻意抹去的档案,关于冰盖深处那些不属于人类纪元的休眠体,以及为何联盟宁愿放逐整个文明的反抗者,也要死死守住这片永夜之地。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墓志铭,一座被极光诅咒的冰塚——但或许,它也是某种更古老、更冰冷的存在,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警告。

从太空俯瞰,被三个星环缠绕的地球就好像被不同颜色的发箍紧紧勒到变形的锈迹斑驳的球体,仿佛每个发箍环都在地球表面微微震颤着,折射出苍凉又冷冽的光,当球体自转时这些发箍环又像几百年前的黑胶老唱片的沟槽,仿佛播放着亿万年宇宙中一粒尘埃演变的旋律。

继续阅读
上期强推排行榜
根据作品好评、人气、互动等综合得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