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第25章 雪夜探鹿门,流民望生途

加入书架
书名:
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作者:
禾下客
本章字数:
5392
更新时间:
2025-03-12

刘昀指腹抚过信纸边缘的云雷纹,傅祗的笔迹在残庙漏进的雪光中舒展开来:

"明煦足下,丹水治疫犹在耳畔,今闻汉水活民更胜昔时。襄阳黄氏累世深耕,其族长元琰公善蓄陂塘,暗开义仓济流民三千,有'卧龙堰'遗风。庞氏嫡系隐鹿门久矣,然庞德公采药处尚存'石髓井',或可借葛玄访道之名叩之。"

信纸突然发出细微脆响,刘昀用竹刀挑开夹层,靛蓝密文在麻黄汁涂抹下渐显:"石季伦与蒯蔡沆瀣,蔡讽以江陵米市为爪牙。今岁沔南稻熟时,更纵汉水溃堤,沔南七百顷膏腴尽成泽国,逼佃农售地契。黄氏元琰公昔筑连环堰,本可遏此洪祸,奈何州兵封其闸钥月余,此獠颈悬金谷珊瑚树,腰间却缠荆襄溺毙骨。"

雪粒在窗棂积出霜花,刘昀将信纸移近炭盆。傅祗的朱砂印鉴在热力下析出第二层墨迹:"黄氏今有少君名黄琮者,年方弱冠己重整二十座里社井渠;庞氏隐士庞靖,虽托病拒州辟,然其庄客在岘山凿出窖藏,储粟可支三万口过冬。"

残庙外突然传来夯土号子,刘昀就着声浪掩住最后几行密语:"今遣释子送粟百石,皆掺入白土充官仓陈米。可令流民携吾信物访黄氏庄园——彼等见犁头双鱼纹,自会接应。"信末绘着半幅墨竹,竹节处暗标鹿门山樵径。

残庙角落的火塘爆出几点火星,映得崔蘅半边脸庞忽明忽暗。她指尖着傅祗信笺上"黄庞二族"的墨痕,声音轻得像在碾碎药草:"先生,三日前新收的流民里,有个孩子没能熬过惊厥。"

残庙檐角的冰棱滴落血珠般的残阳,刘昀攥着傅祗密信的手指在夯土墙划出深深沟痕。扩建的流民营地己增至二百余人,新搭的三十座苇棚间却飘着招魂幡——今日又有五个新收的流民没能熬过伤寒,草席裹着的尸体指甲缝里还嵌着蔡氏米行的霉谷。

刘昀凝视隔离区新起的坟茔,寒风中传来铁链声响。二十里外蒯氏的田庄正用囚车运走"暴民",那些手脚溃烂的流民三天前还在营地领粥。

夜枭凄厉的啼叫划破雪幕,他将密信凑近炭火。傅祗绘制的犁头双鱼纹在热力下渐次隐去,显出水渍勾勒的荆襄世家关系网——黄氏联姻庞氏,蒯氏蔡氏依附石崇的脉络清晰如刀刻。

刘昀将烘烤过的舆图展开,洪水冲毁的界碑标记旁新增了十七座坟茔:"庞氏秘窖存粮可支三万人过冬,黄氏修堰能复耕被淹的西百顷淤田。"炭笔点在鹿门山与白水陂之间,"若能让流民以修堰换户籍..."

"先生当真以为石崇会坐视黄庞两家施恩?"崔蘅突然折断手中的艾草,药汁溅在洪水泛滥区的标记上,"如今石崇纵容流民南下,只待先生聚满五百之数,他只需往洛阳递道'治水民变'的折子,便可将流民尽数打入贱藉。"碾碎的黄连喷出苦雾,恰笼罩住舆图上的流民营地。

“但我的身世终究敏感,让这些流民尽快获得合法户籍才是正途。”刘昀用竹枝拨动炭灰,“如今流民数量日渐增多,按现在的情况,仅靠采集渔猎他们撑不到冬至芜菁收获。”

"先生要派人联络黄氏庞氏?"崔蘅将新编的户籍册轻轻压在算筹上。“傅使君安排虽好,但先生可还记得三月初八的洛阳?”

火塘爆开的火星映亮她颈间旧疤,"那日主支献出我们七房一十七口,先生却在那暗巷救了我"

刘昀拨动炭灰的手僵在半空,灰烬里显出的黄氏庄园标记正压在崔蘅投射的阴影下。"但傅祗既知黄庞二族底细..."

"先生可知宗族最在意什么?"夯土墙外传来流民刨冰取水的声响,崔蘅腕间旧疤随着动作泛红,“主支本以为傍上了杨骏那棵大树,但树倒之后....”

残庙梁柱在积雪重压下发出裂响,恰似当年崔氏祠堂主梁断裂的动静。崔蘅拢住被北风掀起的散发,"傅使君这封信太干净了。"她将信举向漏雪的屋顶,"蒯蔡背后站着石崇,那黄庞身后又站着谁。"

刘昀手中烘烤舆图的竹枝蓦地折断,崔蘅忽然握住他冻伤的手背:"朝堂上的斗争远比先生所知的复杂。阿蘅不希望先生成了棋盘上的棋子。"

刘昀凝视着炭盆中渐次隐去的犁头双鱼纹,沉默片刻后,缓缓将舆图卷起。崔蘅的话像一根细针,刺入他心底最深处。他并非不知其中凶险,但流民营地中每日新增的坟茔和哀嚎声,让他无法坐视不理。

“阿蘅,”他轻声唤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你说得对,但若黄庞二族真如信中所言,或许这是流民们唯一的生路。”

崔蘅抬起头,火光映照下,她的眼眸深邃如潭。“先生当真要去?”她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刘昀点头,目光坚定。“我会小心行事,不会轻易暴露身份。但若黄氏真能修堰复耕,庞氏秘窖存粮可支三万人过冬,这对流民而言,是活下去的希望。”

崔蘅沉默片刻,指尖轻轻着腕间的旧疤。良久,她低声道:“既然先生执意如此,阿蘅便陪您走这一趟。但此行需谨慎,不可轻信任何人。”

刘昀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有你同行,我也安心许多。”

崔蘅起身,将新编的户籍册收入行囊,又从火塘旁取出一包药草。“这些是驱寒解毒的药材,路上或许用得上。”她顿了顿,又道,“先生可曾想过,若黄庞二族与蒯蔡一般,不过是石崇的棋子,我们该如何应对?”

刘昀目光微沉,“若真如此,我们便及时抽身。但若他们确有济世之心,我们也不能因畏惧而错失良机。”

崔蘅轻轻点头,不再多言。她将信笺重新折好,放入怀中。“事不宜迟,我们明日一早便动身。”

残庙外,风雪渐歇,夜空露出一角清冷的月光。刘昀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鹿门山轮廓,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此行凶险难测,但为了那些流民,他别无选择。

次日清晨,刘昀与崔蘅悄然离开残庙。他们扮作采药人,沿着傅祗信中标注的樵径,向鹿门山方向行去。山路崎岖,积雪未化,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

行至半山腰,崔蘅忽然停下脚步,低声道:“先生,前方有人。”

刘昀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小径上,几名庄客模样的人正抬着木箱缓缓前行。箱子上隐约可见庞氏的家徽。

“看来我们找对地方了。”刘昀低声道。

崔蘅微微蹙眉,“先生,小心为上。我们先暗中观察,再做打算。”

刘昀点头,二人悄然跟随庄客,向山林深处行去。不多时,一座隐蔽的庄园映入眼帘。庄园依山而建,西周林木掩映,若非刻意寻找,极难发现。

庄园内,几名庄客正忙碌地搬运粮草,一名中年男子站在高处指挥,两鬓微霜的面容在雪光中显得格外沉静。崔蘅低声道:“那人或许就是庞靖。”

刘昀着舆图毛边:"阿蘅,你觉得庞靖此人如何?"

"筑坞堡于绝地,开仓廪济流民,"崔蘅呵气暖着龟裂的指尖,"但其门客皆带北地口音,恐怕并非使君所言全然避世。"

崔蘅望向山林,轻声道:“先生,此行未知结果如何。阿蘅只望先生一切小心。”

"你我同出洛阳那日,我便不是独行之人。"刘昀伸手拂去她肩头冰晶。

晨光漫过冰棱,将积雪映成琉璃色。忽有早莺啭过崖畔,惊落松枝间宿雪,纷纷扬扬的雪粉落进涧溪,融进远处庄户晨炊的米香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