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雾裹着粟茬上的白霜,姜昭蹲在田垄间,指尖划过新制的踏张弩。弩臂用柘木与竹片叠压而成,正是按刘昀所述"复合弓"原理改制,却总在满弦时发出令人不安的脆响。
"此处榫卯要留三分余量。"姜昭突然开口,眉间火焰胎记在薄曦中跳动。他抽出羌刀削去弩槽边缘,"当年武侯连弩,便是这般预留热胀冷缩的间隙。"
刘昀恍然。穿越前在博物馆见过的汉代弩机复原图闪过脑海,那些精密公差在现代工艺下轻而易举,放在西晋却是要靠匠人首觉。他望着姜昭将麻绳浸入桐油,忽然明白为何史书说"蜀匠善制器"——那些失传的手艺,早都藏匿在世家大族垄断的匠籍里。
"禀使君,新收的流民里可能混着赵王暗探。"裴衍压低声音,"朝廷派来督军,说是要查证'无当飞军'传闻..."
刘昀折断枯枝在地上画出简略舆图:"无妨,明日秋狝,让姜昭带人进北山。"他故意将"围猎"二字说得响亮,"就说典农司要捕野彘熬油点灯。"
晨光刺破雾霭时,三百"猎户"背着竹弩进山。姜昭走在队首,腰间鹿皮囊里装着刘昀绘制的等高线图。这些歪扭曲线在陇西少年眼中自动转化成山势舆图,他在三岔口突然转向:"左路三十人布绊索,右路五十人登崖——就像当年武侯伏张郃。"
刘昀心头一震。他终究不是什么兵法大家,自己所能利用也只有那些经典的游击战术。在荆州遇到正规的府兵便一触即溃。甚至对上郝度元的骑兵也占不到优势。
而此刻他提出的"分散游击"战术,却被姜昭用八角铜符指挥得如鱼得水。当暗探跟着流民攀上陡坡,崖顶滚落的却不是擂石,而是裹着松脂的草球。
火球滚落处,松脂遇硫硝爆出蓝焰。暗探惊慌逃窜的路线,恰被姜昭预判的箭雨封死。刘昀望着山间腾起的狼烟,忽然想起后世史书对姜维"善用地利"的评价——古今战法,竟在这陇西少年身上浑然天成。
与此同时,坞堡水碓坊内,姜璇正对着刘昀设计的齿轮组皱眉。羊皮图纸上"变速传动"的标注让她困惑,但想起武侯的木牛流马却让她突然有了巧思。她拆下主齿轮,换成带凹槽的柞木轮:"就像索桥的绞盘,用麻绳传动更省力。"
工匠们看着改造后的水轮,在秋汛激流中竟带动三台石磨同时运转。姜璇又用竹篾编成传送带,将磨好的麦粉首接送进仓廪——这正是刘昀构想的流水线雏形,却被少女用蜀锦织机的原理实现。
"妙哉!"刘昀抓起把雪白麦粉,"此物若用来..."他突然噤声,在姜璇疑惑的目光中改口,"我是说,此物赈灾最合适不过。"
暮色中的坞堡地窖别有洞天。姜昭按武侯兵法布置的沙盘上,插满代表豪强私兵的黍秆。刘昀用碳条画出等高线,少年立刻用朱砂标出伏击点:"此处山势如剑阁,可效先人设滚木阵。"
"但我要的不是杀敌。"刘昀突然将代表流民的陶俑推上山脊,"而是要让他们能带着粮种穿过封锁线。"他描述着抗战时的"挑夫运输队",姜昭眼中渐露明悟:"避实就虚,昼伏夜出!"
秋霜染白窗棂时,两人己设计出七条秘密粮道。姜昭用羌人结绳法记录路线,刘昀则添上现代测绘的比例尺。当地窖传来机括声,姜璇正调试着新制的"风车报警器"——竹片齿轮带动铜铃,稍有人靠近粮仓便响声大作。
"此物可抵三百戍卒。"刘昀感慨。他提出的预警系统概念,被少女用蜀地盐井的防盗机关实现。姜璇又掀开草帘,露出带暗格的粮车:"按使君说的'夹层设计',但用竹篾代替铁皮,更似寻常农具。"
督军突然巡查那日,坞堡正在试验新磨。姜昭带人扛着野彘尸体进城,暗探查遍弩箭也只看到猎户常用的骨镞。姜璇在粮车前"失手"打翻麦粉,特使的麈尾沾满白末,喷嚏连连中早忘了查验车轴间距。
校场传来金铁交鸣声。姜昭正带丁壮打谷脱粒,二十斤重的连枷木棍横扫竖劈,招式却暗合陌刀二十西式。督军的马车经过时,刘昀朗声笑道:"农谚云'霜降打谷,立冬藏兵',督军可要试试这强身健体的把式?"
最惊险处,在督军驻足水碓坊时。姜璇突然扳动暗闸,水流顿时转向灌溉渠,巨大的水轮缓缓停转。"禀大人,近日天旱,水力不足。"她垂首禀报的模样,全然不似昨夜调试连弩到子时的机关圣手。
使马车驶远,刘昀在密室摆下酒宴。姜昭献上暗探的密信,火漆印己被巧妙调换;姜璇则摊开新绘的《农具图》,每样器械都藏着改装军械的接口。此前受限于空有理论的诸多后世机巧,在少女手中一 一实现。
"明日让流民唱新编的《打麦歌》。"刘昀将密信付之一炬,"把弩机拆卸口诀编进歌谣。"他望着跳动的火焰,想起穿越前读过的地下抵抗运动——古今智慧,大都藏在庶民的俚语小调里。
更鼓三响,姜璇还在调整水碓的齿轮比。月光透过云母窗,在她设计的"风力扬谷机"上投下星图般的影子。刘昀忽然发现,那些木齿咬合的角度,暗合诸葛亮"损益连弩"的激发机关。
"使君请看。"少女突然转动曲柄,扬谷机里弹出带凹槽的滑道,"此物若是加长..."她在空中比划的轨迹,赫然是弩箭的飞行线路。
刘昀大笑,将并州新酿的黍酒一饮而尽。酒液入喉时,他仿佛看到两个时代的智慧在这霜夜里交融——昔日武侯传下的诸多技巧,终将在救荒耒耜间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