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大为不解,起身搀扶起翁同龢,“翁师,此乃何故?”
翁同龢激动不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皇上真乃英明之君,微臣似梦非梦,竟不敢相信这乃现实矣!”
光绪口眸紧凑,歪着脑袋,“翁师莫要讶然,谋划并未有果,我等还需尽力而为!”
翁同龢点头如捣蒜,“对对对,皇上说得对!”
光绪余光瞥了一眼舱门,俯身凑到翁同龢耳边,压低声音嘀咕道:“此事乃机密,你同朕知晓即可!”
“皇上安心,微臣啥都不好,就嘴巴严实。”
翁同龢答应的干脆……
光绪很是满意。
他缓缓落座后,舒展的额头再现愁云,“翁师,您之前掌管户部,对国家税收应该有所了解吧?”
“微臣深知,皇上欲知晓何事?”
“朕问您,当下国家税收~主要来自有哪些门类?”
“……呃,税收来源很多,不过主要也就盐税、关税、田赋、厘金、工商税、鸦片税、人头税………”
“……哦?竟有如此繁杂之税收?”
“是皇上。”
“翁师,朕有些不解,税种如此苛杂,为何国库仅有600万两白银呢?”
“皇上,税收虽多,然消耗亦乃极大也!”
“消耗?翁师细细说来?”
“以去年为例,我大清共计收获税收8000万两白银,然而,抛去每年必须花销外,其……余钱己然不多!近年来,因财政空虚,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请求购买新型战舰的提议,皆被一一否决!”
“不仅于此吧?据朕所知,水师弹药并不充足,日常必须之煤炭亦乃劣质有烟煤。”
“此事微臣不知,皇上如何知晓?”
光绪尴尬的笑了笑,“朕只是听闻。”
“此事若属实,皇上当重视呀!据微臣同李中堂交谈中得知,若水师使用劣质煤炭,其于海上定然会被敌人率先发觉!兵法云:率先发现于敌,便乃先敌致胜也!”
光绪轻笑,心中感慨颇多。
后世之中,甲午海战失利之缘由,实乃多方面所致。
其一,大清政治腐朽不堪,内部派系倾轧激烈,官员贪腐成风,决策效率低劣。
海军建设滞后,战争筹备缺乏有效之组织与领导。
其二,于战略层面,大清并无明晰之作战方针与战略规划。
于战术之上,指挥失当,各舰之间协同作战能力欠佳,作战指挥欠缺灵活性与主动性。
其三,北洋水师初建时装备尚属先进,然此后数年未曾更新装备。
相反,倭国海军则持续更新军舰及武器装备。
炮弹质量低劣,种类稀缺,甚者多为无法爆炸之实心弹。
其西,大清于海军建设投入之经费有限,且常遭挪用克扣,致使海军之训练、维护及装备更新深受影响。
其五,大清于战争中情报搜集与分析能力羸弱,对倭国之军事筹备及战略意图知之甚少。
反之,倭国则对北洋水师之状况了如指掌。
其六,北洋水师官兵训练水平欠佳,实战经验匮乏,日常训练流于形式,难以应对复杂之海战局势。
其七,部分将领与士兵于战斗中缺乏坚毅之战斗意志与为国捐躯之精神,一遇困境便斗志尽失。
其八,倭国于明治维新后,积极扩军备战,拟定了详尽之侵略计划。
其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于军事、政治、外交等诸方面均做足充分准备。
其九,西方列强对倭国之侵略行径采取了默认或纵容之态度,未对大清给予有效之支持与援助。
其十,北洋水师战前无资金购置无烟煤,只得用劣质有烟煤替代。
战争尚未开启,北洋军舰升腾之浓烟便被倭国率先察觉。
……………
光绪暗自总结了历史上必败的结论,心中愤懑不己。
想要一战陨灭倭国~国运,那以上问题必须快速解决。
至于如何解决,却只得一步步的来。
总之一句话,没有安定的内部环境和巨额的钱财,一切都将是空谈。
说到钱财……
光绪再度看向翁同龢,“翁师,我大清税收仅有8000万,其中定然藏有猫腻吧?”
翁同龢想了想,点了点头,“皇上所言不差,以我大清万里山河和西万万臣民来比较,8000万税收却乃不够看的!”
光绪来了兴趣,“翁师细细道来。”
翁同龢沉思片刻,嘴唇微动,“呃,工商业尚有发展空间,土地耕种亦有前景,另外,关税一项我大清并未获利颇多!”
光绪心中猜测无误,示意继续说下去。
“皇上,如今关税虽名义上属于我大清国,然而,过往中同列强签订了太多不平等条约,其中,众多西方国家皆拥有最优惠国政策!”
“那关税一项,我大清一年可获利几何?”
“回禀皇上,去年仅不足百万两,前年多一点,而大多年头则分毫不得!……另外,我大清仍有庞大外债!”
“外债数目几何?”
“呃,2500万两,单单利钱便令我大清倍感吃力!”
“此等钱财何故拖欠?”
“战败赔偿、购置军械、建设兵工设施………”
两人一问一答间……
光绪证实了后世的记载。
【他微微点头,心中计策突现。】
好好好,卡我大清关税是不?
战败赔偿是不?
别急,待我整军完毕再说。
【钱财?哼,我脑壳灵光又是皇帝,怎会没有赚钱门路?】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件的来。
胜负仍未可知,我愿逆天改命。
光绪心中暗暗发狠,眼睛眨了一下,“翁师,税收一事暂且不提,待整军一事办妥,我等再图后计!”
翁同龢面色一喜,打了一个哈欠,“皇……皇上英明!”
光绪笑了笑,好生劝慰:“翁师回去歇息吧。”
翁同龢顿感惭愧,笑着转身便要离去。
他刚迈开步子,又忧心忡忡的转过身来,“呃,皇上夺回权力不易,……若长久离京,微臣依旧认为不妥也!”
光绪立马想到慈禧,心中顿感不适。
虽派出阿勇齐追杀,又调换了山西、陕西两地官员,另外又召令全国各地围捕。
即便如此精心安排,依旧心中不安。
无奈的是……
内外局势迫在眉睫。
若不及时按计划统筹,耽搁下去只有败亡的下场。
【驱虎吞狼计策】只能拖住倭国和东斯拉夫人一段时间,一旦两方化解了矛盾,那矛头定然指向任人欺负的大清。
时间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绝不可在此浪费分毫。
光绪愁眉紧蹙,起身来到翁同龢近前,沉声道:“翁师,有句话说得好,生命虽短,不妨放手一搏!朕认定此理,欲舍身一战!”
翁同龢呆愣当场之际……
李鸿章自船舱外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不妙,皇上不妙矣!”
光绪面沉似水,抬了抬手,“李中堂,何事如此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