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暗沉,浓云如墨。天河决堤,倾盆而下,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层层水花,瞬间汇聚成湍急的水流。
三位大臣狄/陈/姜大人高坐于厅堂之内,头顶高悬着一块古朴厚重的牌匾
《忠信仁笃》
他们身着华服,神色冷峻,端坐在雕花太师椅上,身姿笔挺。
门廊之下,庞青云带着赵二虎和姜午阳,三人并肩跪地。
雨水顺着房檐成串地落下,形成一道水帘,将他们与厅堂内的三大臣隔开。
庞青云挺直脊背,双手握拳,膝盖稳稳地跪在冰冷的石板上。
“又是这三个老狐狸,尤其是那该死的姜老贼,这一世,定要叫他好看,让他给我等着”
庞青云心中暗骂道,正是那个姜大人手下何魁所率领的魁字营,将庞青云带领的军队坑得全军覆没。
此时,陈大人率先打破沉默:
“听闻你率一营兵力,在鹤川设伏袭击太平军,结果却落得个全军覆灭的下场。这都过去两个月了,没想到你还有胆子回来?”
在这场惨烈的败仗发生之前,庞青云本是陈大人麾下的一员猛将。
那次灾难性的战役之后,他凭借着好运,侥幸逃脱并遇到了赵二虎等人。
心有不甘的庞青云一心想要重返仕途,于是便产生了此次前来拜见陈大人之举。
实际上,在此番正式会面之前,庞青云早已私下里拜访过陈大人,并就今日开场时的问答对话等细节做了充分的沟通和谋划。而且,当时狄大人也在场见证了这一切。
可以说,今天的这场会面可谓各怀心思。
庞青云满心期待着重回官场、重振雄风;陈大人则盘算着借助庞青云之力来壮大自已的实力;至于狄大人试图通过庞青云维系各方势力的平衡。
庞青云面色铁青,他怒不可遏地开口说道:
“鹤川一战,姜大人您派魁字营在我左翼护守,可那何魁竟然临阵畏敌!
他不战而退,整整退兵三十里!
就因为他这懦夫行径,我那一营的兄弟们寡不敌众,最终全都惨死沙场!”
姜大人听着庞青云这番控诉,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情。他冷冷地瞥了一眼庞青云,心中暗自思忖道:
战争本就残酷无情,胜负难料。何魁与庞青云分属不同的军队,此次鹤川之战原本就是以庞青云所率部队为主力,何魁及其部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罢了。
事实上,这场战役之所以会演变成如此惨烈的局面,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何魁一人。
庞青云对于敌军人数的预估出现了严重失误。实际上前来进攻的太平军队数量竟是原先预估的五倍!
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兵力,即便庞、何二人的队伍联合起来,恐怕也难以抵挡对方的凶猛攻势。
庞青云当时未能及时下令撤退,导致其所属部队被最终全军覆没。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何魁身上?
如今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之中,人人都只知道明哲保身。只有尽可能保存自身实力,才有机会继续生存下去。
姜大人心里暗暗鄙夷
“庞青云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活像个满腹牢骚的怨妇,就这种人有什么出息。”
姜大人嘴角挂着一抹冷笑,别有深意地和陈大人、狄大人对视了一眼。
陈大人和狄大人被这目光扫过,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尴尬又僵硬,只能不自然地扯动嘴角,陪着笑。
陈大人本想着为庞青云说几句好话,缓和一下这剑拔弩张的气氛。
可还没等他开口,姜大人就先发制人
“全军覆没,就你一人活着?”
姜大人心里暗自盘算,你庞青云此次回来,可不就是想找我麻烦、给我上眼药的吗?
我不妨直接给你扣个叛变的帽子,这次回来,指不定就是当针的,先给你安个名头,直接弄死算了。
“我不死,就是要回来见你,姜大人。”
庞青云毫不畏惧地直视着姜大人的眼睛,眼神坚定,毫无退缩之意。
他心里清楚,在军机处太平天国项目组里,狄大人的职位最高,而且自已已经通过陈大人成功引荐给了狄大人,有了这层关系,他倒也不怕姜大人无端诬陷。
狄大人瞧着双方火药味越来越浓,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赶忙出声岔开话题
“你们几个人啊?”
“800。”赵二虎声音洪亮,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姜大人一听这个数字,顿时放声大笑起来。
他在心里暗自嗤笑,本以为你庞青云在外头收拢了多少人马,积攒了多少筹码,结果就800人?
就这点人,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看来你回来啊,果真是来给我添堵的。
狄大人用余光悄悄地扫了一眼姜大人,见他笑得前仰后合,为了不暴露提前知晓此事的内情,只能强装镇定,也跟着笑了起来。
其实,庞青云这次回来带了多少人,打算做些什么,陈大人早就提前向他汇报过了。
自从庞青云上次全军覆没后,军机处太平天国小组织内原本微妙的平衡就被彻底打破了。
姜大人的势力越来越大,行事也愈发嚣张,狄大人渐渐感觉自已对局面的掌控力大不如前,难以协调各方关系。
正因如此,他才点头同意了今天这场会面,甚至连见面时要说的内容,他们都提前反复演练好了。
此时,陈大人也只能配合着,装出一副很尴尬的样子,陪着笑,那演技。
庞青云见时机已到,便按照提前安排好的剧本,镇定自若地开口说道
“再给我800,15天之内攻下舒城。”
“军中无戏言!”
姜大人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就像看到了猎物的猎手。
他心里清楚得很,舒城守军足足有5000以上,还配备了200人的洋枪队。
就凭庞青云这1600人,想要攻打舒城?在他的认知体系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庞青云这话一出口,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庞青云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一定要借此机会弄死庞青云,让他立下军令状,绝不能给他反悔缩回去的机会。
他心里其实也怕,怕递完军令状以后,陈大人会暗地里给予庞青云兵力上的支持。
所以只要他先拍板,这八百人大概率就得由他来出。
到时候,他就可以再次上演何魁之前的操作。
毕竟他对陈大人家底了如指掌,陆大山那一千多兵,陈大人估计不愿意出。
“十日,十日攻下舒城。”
庞青云不慌不忙,再次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等庞青云说完这个十日,姜大人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明白自已掉进圈套里了。
原来这15日的时间里藏着猫腻,是有富余的,而庞青云巧妙地通过缩短时间这个举动,给了陈大人给予他更多兵力的台阶。
“他妈的,中计了,这两个人原来提前就串通好了”
姜大人在心里暗自咒骂,到这时,他终于看出来了,这台戏,就他一个观众,别的都是演员。
陈大人在姜大人那充满深意的注视下,果断给出了最后一击。只见他听到庞青云说完,立刻接话道
“我再给你一千五百精兵,但是没有军饷。”
“不要军饷,攻下舒城,一半的东西归我们。”
庞青云像是早就料到陈大人会这么说,毫不犹豫地回应道。
陈大人的这一千五百精兵,乃是清朝末年的绿营兵。
在战时,马兵月银二两,步兵月银一两五钱,每月还会发放四斗米,这些都由督兵统领衙门造册发放。
不过陈大人说的没有军饷,其实是针对庞青云原本带来的那八百人说的。
这一切,都是两人提前勾兑好的词。陈大人这么说,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庞青云的话。
攻下舒城以后庞青云就能抢夺一半的财物,这样能迅速的培养起庞青云的这支军队。
狄大人这边看到做局成功,一切都按照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目的也顺利达到了,便赶忙表明立场,让大家在入股协议上签字盖章。
“庞青云,你字鹿山,就叫山字营吧。”
狄大人微笑着说道,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
题外话:
庞青云,姓庞名青云,字鹿山。这“鹿山”二字,应当是以地名为字。鹿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郊,由相连的两座山丘组成,绵延约两公里。
相传在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养鹿,故而得名。
或许庞青云就出生在这里,即便不是,想必他也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才会以“鹿山”为字,承载着他的过往与情怀 ,并且庞青云能听得懂莲生的扬州话,想必也是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