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庞青云:登上权力巅峰

第7章 石锦标不满赵二虎投清,他准备投太平军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庞青云:登上权力巅峰
作者:
毛线君
本章字数:
3184
更新时间:
2025-02-21

赵二虎那充满激情与号召力的声音之下,投军的热潮瞬间席卷了整个村庄。

原本这个村落仅有 100 余人从事着土匪行当,这次动员之后,竟然有多达 800 多位村民踊跃响应,纷纷加入到投军的队伍之中。

甚至连年仅十几岁的稚嫩小男孩,也怀着满腔热血报名参军。

“妈,我走了……”

一个年轻的身影站在家门口,眼神坚定地望着母亲。

尽管那位母亲眼中满含不舍之情,但她心里清楚得很,自已的儿子投身军队或许才是一条真正的出路。

毕竟如今留在村子里,大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此时,庞青云和赵二虎并肩走在队伍前方,引领着众人前行。

突然后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二虎哥!不好啦,石锦标带着一群人走了,只留下一句话,说是誓死也不会投靠清兵!”

赵二虎闻言,抬起头向远处望去。只见石锦标领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站在远处的山头上,正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一旁的庞青云却显得镇定自若,他拍了拍赵二虎的肩膀,轻声安慰道

“别担心,二虎。咱们在苏州还会再碰见他,他应该是投奔了太平军。”

庞青云眼神坚毅地说道:

“太平军根本就没有出路可言!他们所秉持的理念与我们大相径庭;

再说,如今形势已然明朗,太平军蹦跶不了多长时间。

那些洋人知道太平军的拜上帝教跟他们的其实是两回事,已经不再支持他们了!

其实最终,南京城就是被我们攻破的!”

听到这番话,一旁的赵二虎满脸狐疑地看着庞青云,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家伙是不是在信口胡诌。

毕竟,太平天国运动自从 1851 年 1 月 11 日,由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起起义之后,一路高歌猛进。

在1853 年 2 月的时候,太平军自武昌沿江而下,水陆军马齐头并进,先是攻克了九江,接着又顺利拿下安庆,然后就在 3 月 19 日成功占据了南京。

紧接着,3 月 29 日那天,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并将其改名为天京,还把这里确定为都城。

细细算来,这才仅仅过去两年而已,眼下看来,太平军气势如虹、锐不可当。并且赵二虎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土匪头子。

“南京?我们?”

赵二虎又看了看庞青云,表情有点像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麾下的鲶鱼精奔波儿灞,听到龙王让他去对抗唐僧师徒,那种疑惑的表情。

“我真怀疑你是不是神经病”

赵二虎自已原本也一直在纠结究竟是该投靠清军好,还是加入太平军更为妥当,因为现在有一种舆论就是太平天国再几年就能建立新的王朝了。

不过他还是莫名相信庞青云的判断。

---

---

题外话:

石锦标,他原型是清末的捻军将领,而赵二虎虽常以匪自称,但其所率部队的原型实际上正是捻军。

捻军的起源可追溯至嘉庆年间。当时,会元教起义惨遭镇压,一批教徒潜伏了下来。历经岁月变迁,到了清末,这些人逐渐汇聚,形成了捻军。

捻军名称的由来,在当时的安徽、河南一带,庙会上时常有人烧油碾符纸,为赶集的民众做法,以求驱除疾病和灾难,这些人被称作“碾子”。

不过,这种祈福并非免费,事后,“碾子”们会隔三岔五地向村民募捐香油钱,用于购置油碾纸。

要是村民不给钱,他们就会强行抢夺。而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老百姓自已都难以维持生计,于是,不少人选择加入他们。所以,越是灾荒之年、收入匮乏之时,“捻”的人数就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发觉,搞这种撵纸救灾的形式主义太过繁琐费事,还不如直接抢夺来得干脆。

就这样,他们逐渐形成了类似土匪的组织。但与土匪又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平日里回家就是普通的农民,只有组团出门抢劫时才是捻军。

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捻军与太平天国相比,缺乏统一的战略目标和强有力的领导,最多也就是在某些特定区域推选出盟主,领导几股捻军共同行动。

随着清末局势愈发动荡不安,捻军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他们开始逐渐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捻军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这也促使捻军有了建制成军的可能。

在捻军发展的巅峰时期,兵力多达十多万人。

其中,最为著名的战役当属高楼寨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捻军在山东巧妙设伏,成功伏击了僧格林沁的部队。僧格林沁战败后,被捻军斩首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