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庞青云讲述着,那话语如同潮水般涌来,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那些初次见识这般场景的孩子们被吓得嚎啕大哭起来,他们惊恐的哭声回荡在空中。
目光所及之处,还能看到那些饱受委屈的村民们,他们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痛苦。
“当匪,我们就要当最大的!”
二虎高声呼喊,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得很,在这混乱不堪的乱世之中,所谓的官府与土匪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成为最强悍的存在,方能在这片土地上立足生存下去。
然而,石锦标却不服,挺身而出,
“他之前可是清军啊,如今却带着我们去投靠清军,这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叫我们如何相信于你?”
气氛正僵住了,
此时姜午阳提议道,
“那我们纳投名状吧!”
纳投名状就是要求兄弟三人各自杀掉一名无辜之人,然后再起誓结拜。
对于赵二虎和姜午阳这两位土匪而言,杀人早已是家常便饭之事,在他们眼中,兄弟的性命固然重要,但其他人的死活则无关紧要。
可这件事在庞青云的心中却是另一番感受。在上一世的时候,迫于形势压力,他无可奈何地跟随着兄弟们一起杀了一人。
但这一世,他决心从一开始就做出改变。
“杀人就算了,这一世你们就听我的吧,这一世我不会再对不起你们,对不起任何一个人”
在结拜前,他们依照古礼,精心准备金兰谱。庞青云铺开泛黄的宣纸,手持毛笔,一笔一划写下自已的名字、籍贯、生辰八字,随后又工整地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名字逐一罗列。
赵二虎和姜午阳也同样认真,各自完成自已的谱帖,然后双手递出,郑重地交换。
做这一步主要是万一有人背叛,其余的人就可以找他家人的麻烦。
接下来便是歃血为盟。姜午阳从腰间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他将雄鸡牢牢按住,手起刀落,鸡血瞬间喷涌而出,滴入准备好的瓷碗之中。
与此同时,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也各自割开自已的手掌,鲜红的血珠接连落下,融入碗里。一时间,四种不同的血在碗中交融。
三人神情庄重,双手稳稳地捧起这碗混合着血的酒水,将这代表着生死与共的血酒一饮而尽。
他们三个跪在宗祠前,宗祠前黑压压的也一起站着这次准备一起投清军的7.800个村民,见证着这场仪式。
“今有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天地作证,山河为盟,有违此誓,天地诛之,人和一心。。。”
---
---
题外话:
所谓“投名状”,其实质便是呈上自已的把柄或罪证给对方。
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水浒传》,林冲上梁山那段。
话说当时林冲历经波折后登上梁山,见到了首领王伦。他坦诚地说道
“小人这一生犯下了死罪,正因如此才前来投奔入伙,还望头领不要心生疑虑。”
王伦却回应道:
“既是这般情形,倘若你果真诚心想要加入我们,那就先立下一份投名状吧。”
林冲随即答道:
“此事倒也并非难事。只是我需下山等待时机,就怕找不到合适的人下手。”
王伦接着说道
“好,那我便给你三天期限,如果在这三日内能将投名状交予我,便可准许你入伙;但若三日之后仍未能完成,那就休怪我无情了。”
林冲听后点头应允下来,然后自行回到房间歇息,心中却是烦闷不堪。
从王伦的立场来看,有人前来投靠并声称手中握有多条人命,这究竟是真是假实难分辨。
毕竟口说无凭,谁又能保证其所言非虚呢?所以只有亲眼目睹此人杀害一名无辜之人,并亲自获取到其犯罪的确凿证据,王伦方能放心接纳其入伙。
这样一来,即便日后发生变故,王伦手上也掌握着足以制衡对方的筹码。其实狂飙里钟阿四让李宏伟动手杀孟钰,也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