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我想起来了,咱们得赶紧将一部分粮食藏匿起来才行!
动作要快,魁字营那帮畜生,得知我们抢夺了太平军的粮食,马上要过来了。”
庞青云不禁又催促道,
“大家加快速度!”
赵二虎看到庞青云那么焦急的样子,一脸疑惑,
“你怎么知道这些消息?难不成你是他们安插在咱这儿的眼线?”
他难以置信,接着愤愤不平地吼道,
“他们竟然敢如此嚣张跋扈,大不了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我们兄弟为这次战斗死了多少人?”
庞青云连忙摆了摆手,
“二虎,眼下不是冲动的时候,先冷静下来。你尽管放心相信我的判断,以目前咱们的实力,还不是魁字营的对手。
人家全副武装,咱们连一把像样的枪支都没有。”
“当务之急,咱们能做的只有先藏匿起一部分粮食来。”
赵二虎虽然心有不甘和疑惑,
“好吧,那我听你的。来人呐,速速将一半的粮食送入山洞里藏好,剩下的一半暂且放在家中,严阵以待,等着魁字营那帮畜生上门来吧!”
庞青云也非常着急,目前他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而且这次时间比较紧,他想着后面的事情要好好提前规划一下。
“砰!砰!”
寂静的午夜时分,那两声突兀的枪声如同炸雷一般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午夜时分魁字营真的来了。他们气势汹汹地前来抢夺粮食。
魁字营何魁的小弟何小龙,带领着一队人马风驰电掣般冲进了村子里。
马蹄声如骤雨敲击地面,震耳欲聋,士兵脚步声则似闷雷滚滚而来,响彻整个村落。
早有防备的赵二虎虽然听了庞青云的话,但是他也不想坐以待毙,并且如果毫不反抗,魁字营估计也会怀疑。
所以他率领着一队精壮汉子,手持锋利的斧子,埋伏在狭窄的巷子口,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他们屏气凝神,紧张地聆听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蹭!蹭!蹭!蹭!蹭!”
伴随着这阵急促的脚步声逐渐逼近,赵二虎一挥手
“兄弟们,冲啊!”
刹那间,一群人影如猛虎下山般从巷子里冲杀而出。然而,事情的发展就像之前庞青云所提醒过的那样,
魁字营的士兵们人手一把火枪,此刻,那些黑洞洞的枪口整齐划一地对准了他们。
面对如此形势,赵二虎赶紧大声命令道,
“大家快把武器放下!”
听到赵二虎的指令,手下们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纷纷将手中的斧子扔到地上。
见此情形,何小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他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只是抢夺粮食,这里还有众多无辜的村民,毕竟他还是官军,没必要节外生枝。
所以,对于赵二虎等人前面的举动,他倒也并未过多追究。随后,何小龙双腿一夹马腹,驱使着胯下骏马缓缓朝赵二虎走去。
待缓缓地走到近前,他微微俯身,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紧紧地盯着下方的赵二虎。冰冷刺骨的目光直直地射向赵二虎,从口中冷冷地发出质问
“你为何不敢正眼看我?”
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何小龙毫不犹豫地扬起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朝着赵二虎抽打过去。
还没等赵二虎从这突如其来的剧痛中缓过神来,又是“啪”的一声响起,何小龙紧接着又挥出了第二鞭。
面对如此凶狠的鞭打,赵二虎心中虽然充满了愤怒,却只能咬紧牙关默默忍受着这份屈辱和痛苦。
“你以为抢了粮车,那些粮食就能归你所有了吗?简直是痴人说梦!”
何小龙冷笑着说道,语气中满是嘲讽与不屑。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魁字营士兵,大手一挥
“去,把这些乱贼抢走的粮食都给我一家一户地拿回来!”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魁字营的士兵们立刻如狼似虎般冲进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搜查起来。
不一会儿功夫,之前被赵二虎等人分给村民们的粮食便统统被收缴了回去。
村民们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魁字营的士兵们扬长而去。
而那些曾经对太平军运粮队重拳出击的土匪们,此时此刻面对强大的魁字营却是表现得唯唯诺诺,丝毫不敢有半点反抗之意。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遵循着弱肉强食的法则,
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谁的拳头更大、更硬,只有拥有绝对的实力才能掌控话语权,决定他人的生死存亡。
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刚刚才吃上一顿饱饭的村民们转眼间就再次变得一无所有,生活又重新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之中。
---
暮色沉沉,残阳如血,给破败的村庄镀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大哥,请受我们一拜!”
赵二虎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在空旷的场地中格外响亮。
他身后,一众弟兄和朴实憨厚的村民们,衣衫褴褛,脸上写满疲惫与沧桑,却又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齐刷刷地“扑通”一声下跪磕头。
“幸亏大哥英明,还给我们留下了一半的粮食,不至于挨饿。”
赵二虎的眼眶微微泛红,真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庞青云面容冷峻,急忙大步上前,双手有力地扶起赵二虎,动作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
“二虎,快起来,都是自家兄弟,不必行此大礼。”
待赵二虎起身,庞青云清了清嗓子,目光缓缓扫过众人,高声说道
“既然你们相信我,那我说一下我们接下来的计划。
如今这世道,想要活下去,想要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我们就必须做出改变。我决定,带着大家去投清军!”
这话一出,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底下瞬间一片哗然。
“投清军?这不是把自已往火坑里推吗?”
“是啊,谁知道清军会不会善待我们。”
“别是去了就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鱼肉。”
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赵二虎见状,猛地怒吼一声:
“都给我闭嘴!先听庞青云说!”
庞青云神色镇定,
“为什么要投清军?投了清军,我们就有军饷。有了军饷,便能买粮食,让一家老小填饱肚子,不至于再忍饥挨饿。
投了清军,我们还能有枪炮。有了枪炮,还有谁敢欺负我们?
只有这样,我们的村子才能真正太平,我们的家人才能真正安全。”
他稍作停顿,目光炯炯,扫视着众人的眼睛,
“那魁字营嚣张跋扈,仗着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平日里横行霸道。
我们这点儿人,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就算去投靠,人家也未必瞧得上。
倒是军机处的陈公,正缺人手扩充势力。我与他也有一些交情,他的绿营兵一直受魁字营的欺负,早就想壮大起来。
如果我们投他,那可是雪中送炭。”
说到这里,庞青云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让今天的事,永远不再发生!”
---
---
题外话: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雍正年间堪称一个关键的变革时期。
彼时,西北边疆局势动荡,准噶尔部屡屡兴兵犯境。
为了有效应对,雍正皇帝决心成立一个临时指挥部,这便是军机处的雏形。
雍正皇帝素以勤勉著称,在朝野上下,他的“肝帝”形象深入人心。
他将各部门大佬们召集到自已身边,让他们充当贴身秘书。
如此一来,无论是军情的紧急传递,还是战略方针的研讨制定,亦或是政令的迅速下达,都能实现无缝对接。
在后续的岁月里,军机处不断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一个绕过清朝各项繁琐政治会议的最高核心军事机构。
它没有专门的官员编制,没有独立的衙署办公场所,甚至连官员的薪俸都没有。而担任军机大臣的,不是朝廷重臣,就是族内亲王。
深入了解军机处的这些特点,对于剖析清末整个军事生态而言,无疑是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
再说绿营兵,它是八旗军之外,由汉人整编而成的国家常备兵团之一。在清朝的军事编制体系里,主要分为八旗军、绿营军以及后来兴起的团勇。
八旗军又细分为正/镶黄白红蓝旗,这八支队伍在清朝初期的军事力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在旗的汉军则被编入了绿营。绿营以鲜明的绿旗作为标志,因此也被称为绿营兵。
绿营兵和八旗军一样,实行的是世兵制。这意味着一旦投身军旅,便是世代相承,父死则子继,成为了一种家族式的职业传承。这些世代的职业军人,统一由兵部直接领导。
清军入关后的这几百年间,社会逐渐从动荡走向稳定,八旗子弟的生活愈发富足安逸。长期的和平环境与优渥的待遇,让他的战斗力随之衰弱。
随之绿营兵,迎来了属于自已的辉煌时刻,在巅峰时期,绿营兵的兵力规模达到了八旗军的4倍左右,成为了清朝军事力量中的中流砥柱。
但好景不长,从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开始,绿营兵便暴露出诸多问题。
战场上的接连失利,让朝廷对绿营兵的信心大打折扣,其重要性也自此开始一路走低。
等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绿营兵更是在太平军的猛烈攻击下,被打得摧枯拉朽。
进入太平天国中后期,绿营兵的规模和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已经被削减到仅具备武装警察性质的巡防部队,彻底失去了作为国家常备军的地位。
在这样的军事背景下,庞青云口中的陈大人,大概就相当于大清的“武警总司令”,同时还兼任着军机大臣。
太平天国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占领江南地区,八旗军和绿营军战斗力的严重不足,无疑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
面对如此严峻的军事危机,清廷为了延续自已的统治,不得不另谋出路,开始鼓励地方发展武装部队,团勇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训练、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独特的战略战术,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对抗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