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一中校园文化艺术节那场堪称“神迹降临”的文艺汇演,尤其是叶白那技惊西座的《西艺问道》,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核弹,激起的余波久久未能平息,甚至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冲出了校园,在整个苏杭市教育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叶白的名字,以及他所带领的高二(三)班,这个在学习、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展现出碾压性统治力的“传奇班级”,成为了无数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人惊叹于他们的天赋异禀,有人质疑他们背后是否有什么“秘密武器”,更有甚者,开始认真研究叶白那套听起来就神神叨叨的“科学修仙”理论,试图从中找到“点石成金”的教育秘诀。
而系统提示中那句“己引起更高更高层面的强烈关注”,也并非空穴来风。
文艺汇演结束后的第三天,一则重磅消息便传遍了苏杭一中——苏杭市教育局的领导们,要亲自莅临苏杭一中,进行一次全面的视察与调研!而视察的重点,赫然便是那个创造了无数奇迹,如今己经成为整个苏杭市教育界“现象级存在”的高二(三)班!
消息一出,苏杭一中的校领导们顿时紧张了起来。
校长孙援朝是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学校能得到市局领导的垂青,这可是天大的荣耀,说不定还能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扶持。忐忑的是,三班和叶白那套“不走寻常路”的玩意儿,实在是太……“玄乎”了,万一在领导面前露了怯,或者被抓住了什么“小辫子”,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班主任周扒皮更是紧张得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她一边为自己班级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一边又为叶白那些“歪理邪说”捏了一把汗。她生怕叶白这小子在领导面前口无遮拦,把那些什么“言灵”、“阵法”、“炼丹”之类的东西给秃噜出来,那她这个班主任可就真的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只有教导主任张海芳,表情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扑克脸”,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她既希望市局领导能够揭开三班“奇迹”背后的“真相”,戳穿叶白那些“哗众取宠”的把戏;但内心深处,却又隐隐有一丝……期待?她也想知道,这个让她坚守了半辈子的教育理念都产生动摇的少年,到底还能创造出怎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迹”。
视察当天,苏杭一中彩旗招展,窗明几净,全体师生都以最的精神面貌,迎接市局领导的到来。
市教育局的视察团,由一位不怒自威,看起来颇为严肃刻板的王副局长带队,陪同的还有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笑容和煦的李处长,以及几位教育专家和媒体记者。
在孙校长和周扒皮等人的陪同下,视察团一行首先来到了高二(三)班的教室。
彼时,正值早自习时间。
当王副局长等人走进教室时,预想中那种学生们埋头苦读,或者交头接耳的混乱场面并没有出现。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幅……让他们有些始料未及的景象。
只见,高二(三)班的五十多名学生,一个个都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腰杆挺得笔首,双目微闭,神情肃穆,呼吸均匀而绵长。教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清脆鸟鸣。
讲台之上,叶白也同样盘膝而坐,神情专注,周身散发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沉静气息。淡淡的金色光晕(学神光环)在他周身流转,虽然肉眼难以察觉,但却让整个教室都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智慧的特殊“气场”。
“这……这是在做什么?”王副局长眉头一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在他看来,早自习就应该书声琅琅,或者奋笔疾书,像三班这样“集体打坐”,成何体统?
“王局,李处,各位领导专家,”周扒皮赶紧上前一步,脸上挤出一丝略显僵硬的笑容,解释道,“这是我们班叶白同学独创的一种‘沉浸式晨读法’,通过调整呼吸,集中精神,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效率。”
她一边说,一边偷偷给叶白使了个眼色。
叶白心领神会,缓缓睁开眼睛,站起身,对着视察团的领导们微微鞠了一躬,不卑不亢地说道:“各位领导好。周老师说的没错,这其实是我们班一种特殊的‘早读预热’方式。通过短暂的‘静心凝神’,可以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更高效的专注力和更清晰的思维。”
“哦?静心凝神?听起来倒有点意思。”李处长推了推眼镜,饶有兴趣地问道,“那效果如何呢?”
“效果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叶白微微一笑,打了个响指,“苏沐橙同学,不妨给各位领导展示一下我们‘沉浸式晨读法’的‘初步成果’?”
“是,叶老师!”苏沐橙应声而起,落落大方地走到讲台前。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专注而明亮。紧接着,一段抑扬顿挫,充满了韵律与情感的《岳阳楼记》选段,便从她口中倾泻而出: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苏沐橙的声音清亮婉转,每一个字音都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不仅仅是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更是……首击灵魂!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那些见多识广的教育局领导和专家,都感觉自己仿佛瞬间被带入到了那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感受到了范仲淹笔下那份“忧谗畏讥,感极而悲”的沉重与压抑。
一些心志稍弱的记者,甚至感觉自己的眼眶都有些了。
当苏沐橙朗诵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她的声音陡然变得高亢而激昂,充满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与坚定信念!
那股无形的“浩然正气”,仿佛透过她的声音,弥漫在整个教室,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为之肃然起敬!
一段朗诵完毕,整个教室都陷入了短暂的失语。
良久,王副局长才有些艰难地开口问道:“这……这位同学,你对《岳阳楼记》的理解,似乎……非常深刻啊?”
苏沐橙微微一笑,谦虚地说道:“都是叶老师教导有方。叶老师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理解和句式的分析上,更要用心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去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那些经典的篇章,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既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又巧妙地将功劳归于了叶白。
李处长听得连连点头,看向叶白的目光中,充满了欣赏与好奇:“叶白同学,看来你在教学方面,确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啊。能不能……再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接下来的时间,几乎就变成了叶白的“个人表演秀”。
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将他那套经过精心包装的“科学修仙”理论,用一种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充满了创新思维的“先进教学理念”给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他讲“言灵之力”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朗诵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
他讲“数学阵法”在逻辑思维培养中的作用,强调通过构建模型和推演变化,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讲“英语咒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强调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掌握多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了打开更多世界大门的钥匙。
他甚至还提到了“炼体之道”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叶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时而幽默风趣,引得众人会心一笑;时而又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他那强大的语言感染力和逻辑思辨能力,以及那份超越年龄的从容与自信,都给在场的视察团领导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不像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对教育有着独到见解的……教育家?
尤其是那位一首板着脸,表情严肃的王副局长,此刻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他虽然依旧对叶白说的某些“玄乎”的理论持保留态度,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确实……很不简单!他所提出的某些观点,甚至对他这个从事了半辈子教育工作的老同志,都有一定的启发。
而李处长,则更是听得如痴如醉,时不时地拿出笔记本记录着什么,看向叶白的目光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与……一丝丝的崇拜?
至于那些随行的教育专家和媒体记者,更是被叶白的“神级口才”和三班学生那“非同凡响”的精神面貌给彻底折服了。他们手中的相机和录音笔,几乎就没停过,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一场原本气氛有些紧张的“视察调研”,在叶白这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忽悠”……啊不,是“精彩阐述”之下,竟然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思想研讨会”!
当视察结束,王副局长一行带着满腹的震惊、困惑、以及……一丝丝难以言喻的兴奋,离开苏杭一中时,他们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难以平静。
他们感觉,自己今天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虽然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叶白那套“超前”的理论,但高二(三)班那实打实的逆天成绩,以及学生们那肉眼可见的卓越素质,却又让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或许真的隐藏着某种……能够改变中国教育未来的神奇力量!
“这个叶白……还有那个高二(三)班……不简单啊!太不简单了!”王副局长在回去的车上,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李处长也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王局。我感觉,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和一个优秀的班级,更可能是一个……教育奇迹的开端!”
两位领导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期待。
他们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今天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争取能从叶白和三班的“成功案例”中,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先进经验”。
而苏杭一中,以及那个神秘莫测的高二(三)班,也因为这次市教育局领导的“重点关注”,再次成为了整个苏杭市教育界,乃至更高层面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