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地主家的傻儿子

第11章 借粮与建房

加入书架
书名:
唐末地主家的傻儿子
作者:
天天写诗
本章字数:
47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村口的老槐树下,钱管家摆开了长桌,身后站着几个运送粮食的护院。

“诸位乡邻,最近咱们附近都遭了匪灾,大部分人家粮食都被抢空了,房屋也多有焚毁。”钱管家说到这里,又提高声音道:“我家老爷不忍乡邻受苦,虽然家里也损失惨重,还是拿出家里救命的存粮借给大家伙儿救急。各家按照人头,能借到一个月的粮食,等夏收过后再还。需要借粮的来这里登记、打条子。”

五十石黄澄澄的粟米和三十石杂粮堆在一旁,散发着的香气,那是小李庄村民活命的希望。村民们在短暂的死寂后,爆发出压抑的哭声,心中充满了对李家的感激之情,庆幸生在了小李庄,庆幸庄子里有一个大善人。最起码附近村中的亲戚就不会有这样幸运。

钱管家找来村里的里正李彦,在他的见证下严格按照李员外的吩咐,登记造册,按户按人头发放借粮,并让户主按上手印签下借据。

李彦今年三十多岁,是李朔同族,府兵出身,按照军功,官府应该赏田了三十亩,但现如今的大唐哪有那么多的土地给他,于是给了他十亩薄田,顺便让他当了村里的里正。平时除了伺候家里的薄田外,还帮李员外调教家里的护院,也算是李家的一份子。兵匪来时,因势单力薄,只能护着乡邻逃走。

当第一袋沉甸甸的粮食被一个枯瘦的老汉颤抖着背回家时,“活命粮”三个字和“李家仁义”的感激,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李朔站在不远处静静看着,知道这“借”字背后的智慧,既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又给了村民尊严和希望,更在无形中加强了李家的凝聚力和话语权。

一首忙到中午,最后一户也借到了急需的粮食。钱管家按照李朔的交代,要求各户当家人再次集合起来,李朔走到众人面前。大家伙儿看着这个以前呆傻的李家少爷,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各位大爷、大伯、大叔、大哥!”稍显稚嫩的声音从李朔嘴里说出来,却带着沉稳。“今天借给大家的粮食,就是再节省也只能够坚持月余,不过不要担心,我爹己经安排人去外地采购粮食,会帮大家伙儿渡过难关。”

村民惊叹呆傻少爷真的开窍了,同时也因为他所说的话而眉头舒展开了一些。

“距离麦收还要两个多月,咱们小李庄也一定能够扛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候。不过,大家伙儿想过没有?就是收了麦子,大家还要交租,因为我李家也是要向官府交粮的。我李家按照最低的西成租子收取,大家还有多少粮食能坚持到下次收粮。”

大唐现在的地租是真高,要按照后世的标准,所有地主心黑得枪毙几回都不够。都畿道因为靠近东都,地租还不是最高的,大概在五、六成不等,江南道的地租最高能到七成,稍微遇到点灾年,百姓不反才怪。

“就算粮食够吃,再遇到匪灾怎么办?”李朔看大家都是一脸担忧,赶紧趁机又道:“大家伙儿担心,我李家也担心,故此,我李家要带领乡邻把咱们村进行改建,让大家能够吃饱,穿暖,再也不用担心土匪来抢掠!”

“朔少爷,只要能吃饱饭,不饿死,大家伙儿都听你的。”李朔说完,就有村民接话。

“大家伙儿跟着干,也不让白干,劳动力可以抵扣粮食,抵扣完借粮还能领到新粮,保证大家有饭吃!不想要粮食的还可以领铜钱。”

“朔少爷,你就说咋干吧!”

“对,我们都听你安排!”

“好,既然各位乡邻都没有意见,小子就说说接下来的安排。”

李朔看村民都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村庄建设,不禁感叹,终于要有自己的班底了,虽然如风中的烛火,很弱小,也是自己在乱世建设避风港湾的第一块基石。

“各家的房屋多有损毁,这次不如推倒重建,按照夯土堡垒的建法,在村外西面建墙……”。李朔按照福建土楼,结合后世筒子楼的建法,给大家说明接下来的安排,也征求大家伙儿的意见,共同商定建设方案。也避免了后世想法水土不服的问题。

王木匠带着徒弟和几个伶俐后生,日夜赶工,一批简易但结实的木质夯土模具迅速做了出来。按照李朔结合大家意见的选址,第一道堡墙开始建造。

首先是地基沟槽的处理,结合地形,避开低洼潮湿处,深挖近两尺的地基沟槽,底部铺上从沙溪河边捡来的鹅卵石和碎石块。

李朔成了最忙碌的“技术总监”,他安排一部分壮劳力去挖沟槽,一部分准备夯土的材料:挖取色泽发黄,粘性较强黏土,筛去石块草根;从沙溪河滩运来粗砂和细碎石;收集麦秸,麦秸实在不够,就用其他干草切碎;又让钱伯派人从西山运回了成筐的块状生石灰,洒水进行熟化。

配比与拌和是关键,李朔必须亲自蹲在拌料场,仔细回忆前世帮爷爷打土坯时查阅的福建土楼建筑资料,脸上的表情像个严谨的小小化学家。他让人把黏土、砂和碎石按照5:3:2的大概比例堆好料,然后撒入切碎的麦秸,最后再小心翼翼地加入大概半成的熟石灰粉。

“加水,再加点,好…差不多了!要能攥成团,落地能散开!”李朔大声指挥着,铁柱带着几个半大孩子,拿着木桶小心地泼洒。壮劳力们则挥动铁锹、耙子奋力搅拌,汗水混着泥浆。

长约六尺,高约一尺半的模具支在夯实好的地基上。拌好的湿土料被一锹锹填入模具槽内。几名精壮汉子,两人一组举起沉重的方形石夯,喊着粗犷的号子:

“嘿哟!——落!”

“嘭!!”沉闷而有力的撞击声响起,泥土被狠狠压实。

“嘿哟!——起!”

石夯抬起,再落!

“嘭!嘭!嘭!”

号子声、夯土声、妇女儿童的加油声汇成一片,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每一层土料都要反复夯打,首到表面光滑坚硬,夯锤落下只留下浅印才算合格。一层夯实,模具上移,继续填土、夯打…如此往复。随着模具的增多,堡墙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当第一道崭新的、呈淡黄色、异常厚实坚固的夯土堡墙在短短五天内拔地而起时,整个小李庄沸腾了!村民们抚摸着那光滑坚硬的墙壁,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和狂喜!这比他们被烧毁的房屋不知结实了多少倍!速度快,成本低,还如此坚固!

原本对少东家“开窍”将信将疑的村民,此刻看向那个站在土堆上指挥若定的小小身影,眼神里充满了由衷的敬畏和信服!李员外在远处看着,老泪纵横,只觉得李家后继有人,祖宗保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