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师,微笑标本

第5章 标本匣

加入书架
书名:
标本师,微笑标本
作者:
刘大芳
本章字数:
4222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夜色如墨,浓得化不开。城市边缘,一片早己被遗忘、等待拆迁的破败工业区。几栋残破的厂房像巨兽的骸骨,沉默地矗立在荒草和瓦砾之中。没有灯光,只有远处高速公路上偶尔掠过的车灯,在断壁残垣上投下转瞬即逝的、鬼魅般的光影。

在其中一栋最为偏僻、几乎被疯长的野草完全吞噬的旧厂房深处。

黑暗,是这里唯一的主宰。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灰尘、铁锈、霉烂的木头,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刺鼻化学品和某种甜腻腥气的诡异味道。

一盏功率极低的、蒙着厚厚灰尘的节能灯,从高高的、布满蛛网的房梁上垂下来,像一颗即将熄灭的、浑浊的眼球。它吝啬地洒下一点昏黄、摇曳的光晕,仅仅照亮下方一小片区域。

一张巨大的、斑驳掉漆的旧木桌,如同祭坛般占据着光晕的中心。

桌面上,井然有序,却又散发着令人头皮发麻的诡异气息。

左侧,整齐地排列着五个玻璃标本罐。罐体擦拭得一尘不染,反射着昏黄的光。每个罐子里,都用透明的固定液浸泡着一件“展品”——一件沾染着暗褐色污渍、款式各异的旧衣服。拾荒老头的破棉袄,站街女的廉价亮片裙,赌鬼的皱巴巴西装,流浪汉的污浊夹克……还有,小娟那件洗得发白的、领口绣着一朵小花的棉布衬衫。衣物被精心整理过,在液体中呈现出一种凝固的、死寂的“姿态”。

罐体下方,贴着一张小小的白色标签,用极其工整、如同印刷体的笔迹写着:

> 标本01:画布A,完成度:72%

> 标本02:画布B,完成度:65%

> 标本03:画布C,完成度:78%

> 标本04:画布D,完成度:85%

> 标本05:画布E,完成度:91%

昏黄的光线下,那些衣物上的污渍仿佛在缓缓蠕动。

在标本罐的右侧,占据桌面更大面积的,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收藏”。

数十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透明盒子。有些是专业的昆虫标本盒,有些是改造过的塑料收纳盒。每一个盒子里,都精心固定着一只或几只昆虫。蝴蝶、甲虫、蛾子……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它们无一例外地被极其精巧地钉在背板或软木上,翅膀被最大程度地展开,展示着每一丝绚丽的脉络和花纹,肢体被摆成各种动态或静止的姿势,纤毫毕现。灯光下,它们翅膀上那些细微的鳞片闪烁着妖异的光泽,栩栩如生,却又透着一股凝固的、永恒的死亡气息。每一个盒子下方,同样贴着工整的标签,记录着拉丁学名、采集时间和地点。

而在标本罐和昆虫盒之间,靠近桌沿的位置,摆放着几件格格不入的工具。

几支细长的、闪着冰冷金属光泽的注射器,针头细如牛毛。

一套小巧精密、刃口薄如蝉翼的解剖器械,整齐地排列在黑色的绒布上。

几瓶贴着自制标签、装着不同颜色液体的磨口玻璃瓶。

还有一小碟深紫色的粉末,在昏黄灯光下闪烁着神秘而危险的光泽——正是那片蝴蝶翅膀碎片材质的来源。

桌子后方,阴影的深处,一个身影安静地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椅上。

他穿着一身深色的、毫不起眼的工装服,袖口和裤脚都沾染了些许灰尘。脸上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那是一双极其专注、近乎虔诚的眼睛,瞳孔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收缩,倒映着桌上那些“藏品”的微光。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五个浸泡着衣物的标本罐,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像是在欣赏一件接近完美却仍有瑕疵的艺术品。最终,他的视线落在标着“画布E,完成度:91%”的罐子上,那里面是小娟的衬衫。他的目光在那朵洗得发白的小花上停留了片刻,口罩下的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向上扯动了一下,形成一个难以察觉的弧度。

然后,他的目光移开,落在了桌面上摊开的一本厚厚的、黑色硬皮笔记本上。

笔记本的纸张己经有些泛黄,但保存得异常整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同样工整得如同印刷体的字迹。大量的化学分子式、复杂的结构图、精确到毫秒的时间记录、关于肌肉收缩幅度和神经反应强度的详细描述……冰冷的数据和公式,占据了绝大部分页面。

在笔记本最新翻开的一页,贴着两张小小的照片。

一张,是那张泛黄的慈安福利院1999年合影的复印件。照片上,那个站在角落阴影里的模糊侧影,被用红色的笔小心地圈了出来。

另一张,则是陈锋的证件照复印件。照片上的陈锋,穿着笔挺的警服,面容严肃,眼神锐利。这张照片旁边,用红色的笔,极其工整地标注着:

> 实验变量:观测者A(关键干扰因子)

> 状态:活跃,情绪波动阈值:高

> 污染指数:持续上升

笔记本旁边,放着一台老式的、屏幕很小的便携式收音机。天线被拉得很长。此刻,收音机里正发出滋滋啦啦的电流噪音,偶尔能捕捉到几个模糊的词语:“……专案组……加大力度……内部排查……”

戴着口罩的身影,伸出手指。

那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干净。他拿起一支细如发丝的绘图针笔,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情人的肌肤。

笔尖悬停在笔记本上,陈锋照片旁边的空白处。

他微微侧头,似乎在倾听着收音机里模糊不清的警用频道通讯,又似乎在感受着空气中某种无形的信号波动。

然后,笔尖落下。

极其稳定,极其精准地在“污染指数:持续上升”那一行字的后面,画上了一个小小的、代表着“确认”的、冰冷的对勾(√)。

笔尖抬起,没有一丝颤抖。

昏黄的灯光下,那个新画下的对勾,像一道刚刚刻下的、无声的判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