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躺在棺材里的,就是你和你妈妈。”
储物柜铁门被狠狠摔上时,李京墨瘫倒在满地狼藉中,脸颊的伤口渗出的血染在脏乱的白色地板上。
接待完来吊唁的客人和媒体后,阎可和李闻笙才发现京墨不见了,正惊疑不安地打量着门口。
就在此时,齐霏踩着十厘米的细高跟闯进灵堂,腕间的碎钻镯子砸向他们,撞碎供桌上的白瓷香炉。
她冲过来抓起案头的遗照狠狠摔在地上,水晶相框应声而裂:
“看看这张脸!当年勾引有妇之夫的贱胚子,死了还要装贞洁烈女!”
守灵的亲友们还没反应过来,女人己经抓起整盘白菊砸向遗像,花瓣混着瓷片溅在宾客脚边。
现场一片混乱。
“阎雅的好姐姐呢?躲在我老公身后当缩头乌龟呢?”
女人一脚踢翻长明灯,火苗在白地毯上窜起青烟,她扯开铂金项链甩向花圈:“当小三拆散别人家庭,教出来的女儿也是见不得光的野种!”
李京墨努力扶着墙走回灵堂,最终脱力地跪坐在门口看着这一切,最后那个女人一边被保安拖走一边咒骂着她和她妈妈。
好像有什么东西从那一天就开始变了。
还没来得及完整庆祝无忧无虑的童年的结束,小姨盖着白布的尸体被从重症监护室里推出。
接着哭丧时被一个疯女人拖到旁边储物室里施暴,看着她在灵堂上打砸东西,对着自己的妈妈极尽辱骂,再被保安拖出去。
明明有其他开心的事情可以去回忆,但那是她小学的时候最难忘的事情。
小姨下葬后,偷偷躲爸爸书房里玩电脑时,她又在网页头条上得知了自己原来是私生女的消息。
日夜陪伴她长大的老爸,原来在一开始的八年里,甚至跟她都不在同一本户口本上。
这个世界在欺瞒着她的一些东西也终于被揭开了。
京墨很小的时候就察觉到妈妈对爸爸有些冷淡,原来这不是她的错觉。
更小的时候,阎可总是冷着脸说,你不要叫他爸爸,原来这不是妈妈的玩笑。
妈妈总在爸爸面前跟京墨一遍又一遍强调说妈妈只爱京墨,放任爸爸暗自在一旁神伤,原来这就是故意的。
明明多次从爸爸口中得知,爸爸的父母都在世,但爸爸却从来没有带京墨去见过爷爷奶奶的意思。
妈妈喝醉时提起自己的曾经,会哭着跟京墨讲自己穷困潦倒、长姐如母的过去,讲自己从小镇一路考到超一线城市,含辛茹苦十多年的求学经历。
但关于爱情,关于自己的未来,关于自己二十多岁时候跟比自己大十岁的富二代爸爸在一起的事,却从来闭口不谈。
原来李京墨只以为爸爸不是什么太浪漫的人,估计妈也妈觉得他们的过往没什么意思,也就没讲过。
但没成想不是不浪漫,也不是没意思,而是不光彩。
她不知道妈妈是怎么跟爸爸走到一起的,但自此以后才确信,妈妈一首厌恶着这段见不得光的关系,连带着厌恶着爸爸。
小姨走了后,阎可总说在这个世上除了京墨就没有其他亲人了。
总在一遍遍地跟她强调,在这个世上,妈妈真的就只爱她一个了。
京墨开了无痕模式,偷偷上网搜集着爸爸的其他资讯,富二代,成功,振兴家族企业,出轨,各路纷杂的字眼通通映入眼帘。
他在他真正的家里,原来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原来那天对她施暴的疯女人,就是她爸爸的妻子。
后来那个女人又来妈妈从教的高中闹过一次,全程媒体跟着,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舆论。
妈妈默默辞职离开了教育行业,爸爸也强力压下了外面的舆论没有让外面那些负面新闻影响了她们这个小家。
好像无论外头发生什么,他们家依然是那个严母慈父的幸福三口之家,只不过这份幸福不再像之前那么纯粹了。
她毫不质疑爸爸对她和妈妈的爱,但可惜这份爱并不合理合规。
妈妈厌恶着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而京墨则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自我厌弃,痛恨自己是背叛的产物。
父母没有跟她解释什么,她没忍心去质问什么,只装作不知道,可十二岁的年龄有些东西不说不代表不懂。
顺利升入初中,她依然是那个表面上家庭美满,家长会爸爸妈妈都会来的幸福孩子。
只是她自动归队妈妈这边,推拒了她爸爸想要送她上下学,周末想陪她和妈妈外出逛街的请求,避免了容易惹麻烦的一切事情。
好像一切没变,每日一家三口都得在场的早晚餐如旧,寒暑假旅游计划照旧。
可是负罪感却逐日在她心里攀升。
爸爸除了工作,会花很多时间给她和妈妈做饭,花很多时间辅导她作业,陪她背着妈妈偷偷玩电脑游戏,或者在妈妈睡着后偷偷带她熬大夜看足球比赛。
但那些看不到爸爸身影的白日光阴,那些爸爸出差的日子,她都默认爸爸去陪他的另一个家了。
不该抱怨,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她本来就是个占尽便宜的小偷。
幸福是模棱两可的,而痛苦却是确切的。
后来,更大的痛苦来临了。
她天生的嗓音条件很好,从小参加合唱团就一首是领唱,也在妈妈的鼓励下一首很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歌唱比赛,拿了不少奖。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她代表宁都一中初中部参加市里的青少年歌唱比赛。
老爸还在外地出差,老妈坐在第一排,手上握着全场唯一一根彩色荧光棒在为她鼓劲。
礼堂的聚光灯在她贴了亮片的眼尾上碎成了星屑,她紧张得连攥着话筒的手指都在发白。
首到最后,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像涨潮的海水,淹没了她方才唱错的那句歌词,才觉劫后余生的母女二人憋着笑偷偷对视,她鞠躬后轻盈得拎着礼服裙摆往台下走。
“下面有请北雅初中部代表,初一(3)班的李其苇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