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无声地翻过几页,空气里的紧张感如同不断加压的气球,终于在5月28日这天达到了临界点。全市第三次模拟考试,如期而至。
清晨,八角台第二高级中学的校园笼罩在一片异样的寂静中。不再是朗朗书声,而是无数急促的脚步、翻动文具袋的窸窣声,以及深呼吸时压抑的、带着颤音的吐气声。教室门口贴着醒目的考场安排,学生们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匆匆走向各自的战场。
高三(4)班被拆散,杜逍分到了三楼一个靠窗的位置。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梧桐,阳光透过叶片缝隙洒下细碎的光斑,本该是宁静的夏日图景,此刻却无人欣赏。
5月28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
语文试卷发下来,杜逍快速浏览一遍。作为重生者,他对高考语文的脉络和考察重点有着近乎“先知”般的把握。三模果然如他所料,为了稳定军心,题目整体难度控制在中等偏上,没有刻意刁钻的陷阱和过于晦涩的文本。作文题目也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考察对“坚持”与“变通”的理解。
杜逍沉静下心,提笔作答。基础部分行云流水,阅读分析精准到位。到了作文,他并没有刻意追求文采飞扬或标新立异,而是紧扣题意,结构清晰,论证充分,确保拿到一个稳妥的高分,但绝非惊艳到引人注目的满分。他甚至刻意在引述一个不太常见的论据时,稍作模糊处理,避免显得过于“博学”。
下午的数学,才是真正需要“火候”的地方。
数学试卷难度确实比二模温和不少,但基础题占比更大,压轴题的综合性虽强,思路却相对清晰。对于拥有前世经验和近期高强度梳理的杜逍来说,这份试卷的满分并非遥不可及。
但他没有火力全开。
选择题,他流畅地解决掉大部分,却在倒数第二道关于立体几何空间想象的选择题上“卡壳”了。他盯着选项,眉头微蹙,在稿纸上画了又擦,最后“犹豫再三”,选了一个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答案(B)。监考老师恰好踱步到他身边,看到他稿纸上清晰的正确思路草图,又看到他最终选了错误的B,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填空题,他同样“失误”了一道。那是一道数列题,需要一点巧妙的构造。杜逍在稿纸上轻松写出了正确答案,誊写时,却“手滑”将最后一项的符号写反了。一个简单的正负号错误,足以让这道题目的分数化为泡影。
到了大题部分,杜逍开始展现出应有的实力。前几道解答题步骤清晰,答案准确,展现出扎实的功底。最后一道压轴的综合题,难度最高,融合了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杜逍审题后,脑中瞬间浮现几种解法。他选择了最常规、步骤也相对繁琐的一种,稳稳推进。然而,在证明一个关键的几何位置关系时,他本可以用一个更简洁的向量定理一步到位,却故意绕了点弯路,用传统的解析法一步步推导,虽然最终答案正确,但过程显得稍显臃肿,并且在倒数第二步的代数运算中,他“不小心”抄错了一个系数,导致后续几步的运算变得复杂且结果出现偏差。虽然最后他“及时纠正”了那个抄错的系数,重新推导得到了正确答案,但整个解题过程在卷面上留下了明显的涂改痕迹,显得不够干净利落。
交卷时,他看了一眼稿纸,上面清晰地列着那道选择题的正确解法以及填空题的正确结果,还有压轴题更优的解法思路。他将稿纸揉成一团,塞进口袋,平静地走出考场。身后,隐约传来几个学生懊恼的讨论声:“最后那道题我辅助线画错了!”“选择题最后两道好阴险!”
5月29日,上午考物理,下午考化学。
物理试卷发下来,杜逍快速扫过,心中了然。难度适中,实验题和计算题都侧重于对核心概念和基本模型的理解运用。力学、电磁学的主干知识覆盖全面。
杜逍答题依旧稳健。选择题,他再次“精准失误”了一道关于振动图像相位判断的题目,选了一个常见的干扰项。实验题数据处理,他在计算一个平均值时,“粗心”地少算了一个数据点,导致结果略有偏差(虽然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但不够精确)。大题中,他确保了解题思路和主要步骤的完整正确,但在一些非关键性的代数运算或单位换算上,偶尔“笔误”,留下一点小瑕疵。
化学考试同样如此。杜逍对无机推断、有机合成、化学平衡计算都驾轻就熟。他流畅地答完大部分题目,却在有机化学一道同分异构体数目的选择题上“犯了难”,最终选了一个漏掉两种可能性的选项(C)。在化学平衡的计算大题中,他设未知数、列方程式都无比正确,却在最后一步解方程时,“计算失误”,得出了一个接近但并非完全精确的答案。
每一次“失误”,都控制在合理的“粗心”范围内,不会显得突兀或刻意。每一次,他都在稿纸上清晰地写着正确的过程和答案,然后,在誊写到试卷上时,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引入一点偏差。
5月30日,英语。
这是杜逍相对最有把握的一科。前世上学时候英语是最差的一门,甚至大学英语还挂过科,后来若干年后他把新概念英语一到西册学了个通透,对于高中英语来说,得心应手。听力清晰,阅读理解的文本难度适中,完形填空的语境线索明确。作文题目是写一封建议信,格式和内容都中规中矩。
杜逍依旧没有追求极致。听力部分,他故意在最后一段关于旅行安排的对话中,“听漏”了一个时间细节,选错了一道题。阅读理解,他在一篇科技文的细节题上,“理解偏差”,选了一个干扰项。作文,他确保语法准确、结构完整、要点齐全,但用词和句式刻意保持在中上水平,结尾也稍显平淡,没有刻意升华。
当最后一科英语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整个教学楼如同经历了一场大战后的短暂沉寂,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混杂着解脱、疲惫、懊恼和期待的喧哗声。
杜逍平静地收拾好文具,走出考场。走廊里人声鼎沸,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在激烈地对答案、诉说着自己的“失误”和“遗憾”。
“数学最后那道题你辅助线怎么做的?”
“物理那个实验题数据我好像算错了!”
“化学推断我少写了一种物质!完了完了!”
“英语听力最后一段太快了,根本听不清!”
杜逍穿行在嘈杂的人群中,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他听到有人提到毕辉的名字:“毕辉好像考得不错,我看他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解出来了,步骤超清晰!”
“物理也是,他提前半小时就检查完了!”
“唉,学霸就是学霸,三模也稳如泰山。”
杜逍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稳如泰山?是的,毕辉的实力毋庸置疑,发挥稳定。而他自己,这场考试更像一场精心控制的“表演”。火力全开?没有必要。考得太好,分数过于耀眼,只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猜疑甚至嫉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尤其是在高考前这个敏感的冲刺阶段。他只需要确保自己的分数足够冲击年级前列,尤其是稳稳压过毕辉这个明确的目标,拿到赌约的胜利即可。至于那些“不小心”丢掉的小题分数,不过是通往目标路上,刻意撒下的一点无关紧要的沙砾。
他抬头望了望教学楼外湛蓝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考后带着自由气息的空气。控分,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基于对自身实力绝对掌控和对环境深刻洞察的智慧。这场模拟的“战役”己经结束,真正的决战,还在前方。而和代莉那个关于一顿饭和一场电影的赌约,似乎,也己经有了清晰的答案。他几乎能想象到成绩公布时,代莉看到自己分数和名次时那副既不甘又不得不服气的表情了。
想到此,一丝极淡的笑意终于浮现在杜逍被试卷掩住的嘴角。这场“不完美”的考试,某种意义上,正是他想要的“完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