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第81章 张婕感谢

加入书架
书名:
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作者:
钟看不钟用z
本章字数:
3994
更新时间:
2025-07-06

“什么?!”张婕猛地倒抽一口凉气,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她像是被一道惊雷劈中,整个人都僵住了!

“秋…秋野?《麦田》…是…是你们传达室那个林知秋同志写的?!”

她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拔高变调,引得旁边几桌的茶客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赵小曼赶紧做了个“嘘”的手势,示意她小点声。

张婕这才意识到失态,赶紧捂住嘴,但那双瞪大的眼睛里,还是透露出不敢置信。

她刚刚还在为自己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作《从森林里来的人》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这篇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小说,确实在厂里和一些文学青年圈子里引起了一些小范围的讨论和好评,让她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工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被认可的喜悦。

她甚至偷偷幻想过,自己或许真的有那么一点点写作的天分?

然而,还没等她从这点小小的成就感中回过味来,《麦田》便发表了。

她张婕的《从森林里来的人》,那点刚刚冒头的小水花,在《麦田》掀起的滔天巨浪面前,连个涟漪都算不上,瞬间就被淹没了。

原本被大家讨论的《从森林里来的人》,也迅速换成了《麦田》,不光是他们工厂大院,就连有时候走在路上,都能听见三三两两的路人在谈论书中的情节,大家都在议论着如果自己是主角,最后会选择回到农村还是留在城市。

《麦田》这篇小说,她也看了不少遍,其中的一句:“麦子黄了能再种,人误了节气,就一辈子撵不上了。”,是最带给她触动的。

“这…这怎么可能…”她喃喃自语,感觉像在做梦。

“千真万确!”

赵小曼看着她震惊的样子,非常满意自己制造的“爆炸性”效果,“所以啊,张婕同志,你想想,能让林知秋同志,也就是秋野,亲自力保你的稿子,那说明什么?

说明你的作品是真的好!是真的打动了他!能得到他的认可,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赵小曼的话,瞬间点醒了她。

对啊!《麦田》的作者认可了她的作品!这不就说明,自己写的其实也没那么差吗?

原本有些受到打击的心,也逐渐火热起来。

结束了闲聊,张婕表示如果近期有创作的思路,一定尽快开稿,赵小曼得到了她的回应,这才满意的离去。

张婕一回到家,就忍不住就跟自家男人,同样在一机厂抡大锤的丈夫王建军叨叨开了。

“建军,你说这事儿…邪门不邪门?”张婕压低声音,把茶馆里赵小曼的话复述了一遍。

王建军正扒拉着饭,闻言差点呛着,瞪圆了眼珠子:“啥玩意儿?那个看大门的…是写《麦田》的大作家?媳妇儿,你没听错吧?赵编辑真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张婕用力点头,“赵编辑亲口说的,还让我保密呢!说林同志特别低调,不想让人知道。”

王建军放下筷子,抹了把嘴,琢磨开了。

他这人实在,但道理门儿清:“媳妇儿,甭管这事儿多邪门,人家赵编辑没必要诓咱。要真是这样…那林知秋同志,可是咱家的大恩人啊!”

他拍了下大腿:“你想啊,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要不是人家林同志在编辑部帮你说了话,力保了你的稿子,你那《从森林里来的人》,还能登在《人民文学》上?咱家还能收到稿费改善伙食?”

他指了指桌上那碗白菜炖豆腐。

张婕深以为然,心里那点小火苗又蹭蹭往上冒:“对!建军你说得对!咱得好好谢谢人家林同志!”

“那是必须的!”王建军一锤定音,“咱两口子都是工人,工资算高的,肯定比林同志条件富裕些。买点像样的东西,登门道谢!这是礼数!”

两口子一合计,第二天王建军特意请了会儿假,陪着张婕去供销社,咬咬牙买了罐上海冠生园生产的麦乳精,又拎了半斤大白兔奶糖。

可别小看这两样东西,麦乳精在这个年代,可是妥妥的高级营养品,大白兔就更不用说了,一首是糖果中的高端货。

普通麦乳精也就三毛到五毛钱一罐,而上海冠生园生产的麦乳精价格更是达到了1块两毛钱。

大白兔奶糖价格也是不菲,两块二毛五一斤的价格,是一般什锦糖的两倍了。

两夫妻虽说都是一机厂的工人,但是张婕的工资比丈夫低了不少,每月45元,王建军作为厂里的老师傅,工资也不过50元,最高的一个月也就60元。

张婕觉得光吃的有点单薄,又加了两盒印着“劳动模范”图案的香皂,用个红网兜装着,喜气洋洋地就奔《人民文学》杂志社去了。

林知秋在传达室里刚把手稿完成,还在想着要不要请个假去一趟《燕京文艺》,一抬眼,就看见传达室窗外站着俩人,一男一女,女的有点眼熟…好像是…张婕?旁边那个魁梧的汉子应该是她丈夫?

张婕脸上堆着感激又带着点拘谨的笑,把手里的红网兜就往窗口里递:“林…林知秋同志!您好!我们…我们是特意来感谢您的!”

林知秋看着那鼓鼓囊囊的红网兜,里面麦乳精的罐子、大白兔的糖纸、香皂盒子清晰可见,有点懵圈:“啊?感谢我?张婕同志,您这是…?”

张婕赶紧解释:“林同志,您就别瞒着了!赵编辑都告诉我了!上次我那篇稿子,多亏了您力保!

要不是您慧眼识珠,在陶主编那儿说了话,我那稿子就…就黄了!更不可能发表了!您是我们的大恩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