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恋味志

第六章 滑州通判欧阳修

加入书架
书名:
滑县恋味志
作者:
苏书影
本章字数:
3816
更新时间:
2025-07-09

次日清晨,阳光斜斜地照进“老刘滑县黄牛肉馆”,给这家百年老店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老灶台上,一口巨大的铜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锅里的汤底用欧阳修诗中提到的“滑台柴胡”精心熬制,浓郁的香气裹挟着草药的清苦,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引得路过的行人频频驻足。

上官晖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一本翻开的《欧阳修全集》,书页间还夹着几张写满笔记的宣纸。他的手指轻轻着书页,目光在诗句与笔记之间来回穿梭,试图从欧阳修的滑州诗作中,探寻出与苏轼早期文风的微妙联系。忽然,一阵急促的刹车声打破了店内的宁静,紧接着,一只土黄色的狗如旋风般冲进店里,径首奔向他的牛肉碗,尾巴摇得像螺旋桨。

“阿黄!”随着一声清脆的呼喊,沈青雨戴着头盔出现在店门口。她取下头盔,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散落,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笑意,“阿黄昨天梦见你了,说你是掉进《宋史》的书呆子。”

上官晖无奈地笑了笑,伸手轻轻拍了拍阿黄的脑袋,将碗里的一块牛肉夹给它。“看来我这书呆子的名号,在阿黄这儿是坐实了。”他说着,将《欧阳修全集》推到沈青雨面前,“不过,你看看这几首诗,欧阳修在滑州所作,与苏轼的文风,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沈青雨在他对面坐下,阿黄乖巧地蹲在她脚边。她接过书,随意翻了几页,挑眉道:“相似又如何?难不成你想说苏轼来过滑州,是受了欧阳修的影响?”

“苏轼并未到过滑州。”上官晖语气笃定,从包里取出一本《苏轼年谱》,“年谱中并无相关记载。”

“尽信书不如无书。”沈青雨哼了一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你看看这个,《重修落霞亭记》的碑刻,上面写着‘宋元祐间有苏姓贤士捐银’,除了苏轼,还能有谁?”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声渐渐大了起来,引得店内其他食客纷纷侧目。老灶台上的铜锅依旧沸腾着,鲜牛肉的香味愈发浓郁,与两人激烈的辩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

用过午餐,两人骑着电动车来到欧阳书院。午后的阳光透过书院的古树,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上官晖站在复原的“欧阳修画舫”前,眉头紧锁:“据《滑州漕运志》载‘舫宽不过丈二’,这画舫明显尺寸有误。”

沈青雨双手抱胸,反驳道:“县志说这舫是他离任后百姓所建,大了才显爱戴!你这考据,也太不近人情了。”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来到落霞亭。亭外的湖水波光粼粼,远处几只白鹭悠闲地掠过水面。上官晖望着亭上的匾额,再次强调:“苏轼从未到过滑州,这是史实。”

“史实?”沈青雨从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张复印件,“你看看这个,民间碑刻《重修落霞亭记》,上面明明白白写着……”

两人正争得不可开交时,上官晖忽然注意到亭角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布满灰尘的古籍。他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取下那本书,吹去封面上的灰尘——竟是明万历版《滑州志》。他翻开书页,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视,突然,一段记载映入眼帘:“欧阳修离任前夜在落霞亭宴客,席间有人赋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沈青雨,你快来看!”上官晖激动地招呼道。沈青雨凑过来,两人的指尖几乎同时按在书页上,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两人都微微一怔,三秒后才慌乱地移开手。

“这……这与苏轼后来的名句仅一字之差。”沈青雨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将大运河染成一片绚丽的红色。微风拂过,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的画舫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上官晖和沈青雨并肩走在运河边,谁也没有说话,只有阿黄在前面欢快地跑来跑去。

不知不觉,两人来到了阿妹火锅店。店内灯火通明,热气腾腾,此起彼伏的喧闹声中,飘来阵阵火锅的香气。沈青雨径首走向柜台:“老板,来个麻辣锅!”

上官晖连忙跟上:“我要清汤锅,苏轼《老饕赋》说‘淡而有味’。”

“哟,还搬出苏轼了。”沈青雨调侃道,“欧阳修当年可没火锅吃,你就别这么讲究了。”

两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阿黄蹲在桌下,眼巴巴地望着他们。沈青雨夹起一片牛肉,在麻辣锅里涮了涮,放进上官晖碗里:“尝尝,辣度堪比我的歪理。”

上官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牛肉放进嘴里,瞬间被辣得呛出眼泪,却仍嘴硬道:“……辣度堪比你的歪理。”

沈青雨笑得前仰后合,正要说些什么,突然,店内的灯光暗了下来,一束聚光灯打在中央的小舞台上。一位身着古装的服务员走上台,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各位客官,小店今日有诗词节目,且听我诵一首欧阳修的《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随着悠扬的诵读声,上官晖和沈青雨相视一笑,方才的争论早己烟消云散。火锅的热气模糊了他们的面容,却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窗外,大运河的水波在月光下闪烁,宛如一首流动的诗,诉说着滑州的千年往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