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孙儿雄英请皇奶奶登基

第173章 对李景隆的期望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孙儿雄英请皇奶奶登基
作者:
佛系无忧
本章字数:
4266
更新时间:
2025-04-05

明白了朱雄英的立场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散会之后立马开始落实。

随着新的改制推行,又新增了不少的岗位,这就导致整个官场现在乌烟瘴气,都在忙着买官升迁。

现在各级官员的权力不是一般的分散,自然就有更多人想往含权量高的职位爬。

随着首次恩科中榜的学子到各地上任,各地的水更浑浊了。

这些新人搞得许多人头皮发麻。

不能玩阴的,只能用光明正大的办法,那可不是一般的让人头痛。

毕竟谁屁股底下没有屎?

可偏偏这些年轻的官儿,还不和光同尘,愣是要对着干。

比如苏聿珩,干个小小镇长,人家给他送礼,他转手交到反贪局,并向反贪局举报他们行贿。

还有北宫折雪,他的压力更大。

宁江县可以说是金陵最富饶的一个地方之一,扔块石头都能砸到某个官员的亲戚。

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扫黑除恶!

威胁也好,利诱也罢,人家愣是油盐不进。

“殿下把宁江一县十三镇的江山社稷压在我的身上,我不能辜负殿下的期盼,更不能辜负朝廷的厚望!”

北宫折雪一上任,主打的就是个犯法就打击,伸手就抓捕。

到了年底,好不容易新年来了,也不让人过好日子。

朱雄英倒是稳坐钓鱼台,看着下面两派的人争权夺利。

“殿下,年三十儿都有人要弹劾他们,您都封笔了,他们还不让您过个好年。”

朴道斯又抱着一摞奏折过来。

朱雄英笑了笑,“那不挺好么?弹劾的越多,越说明这批人触碰的利益越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他们闹腾去吧,总归是翻不了天,把这奏折送到书房去吧。”

管他下面怎么争,黑猫也好,白猫也罢,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马秀英笑着道,“雄英,京城这潭死水算是彻底活络起来了,一派自诩清流,一派自诩和光同尘,谁也不让谁。”

朱雄英点了点头,“对啊,有些时候太首了也不好,他们清流只认为只要朝堂上全都是他们这类人,天下就能太平。

可是圣人书拿来读读可以,但要拿来办事儿却一点用没有,他们还需要被磨练,让现实磨平他们的棱角。”

马秀英微微点头,“你要把握好尺寸,别玩脱了。”

“奶奶放心吧,孙儿心里有数。”朱雄英嗯了一声道。

对于掌权者而言,手底下要有忠臣,也要有奸臣。

清流自诩忠臣,把那些现实派的官员都认为是奸臣。

然后在下面一心想要作出成绩,然后升迁,取代这些奸臣,让大明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太过于理想化了。

忠臣和奸臣之别,就如同长江黄河。

清流似那长江,汹涌澎湃,为大明带来滚滚生机,如同长江奔腾不息汇聚,他们在改革的浪潮中冲锋陷阵。

而那些个所谓的守旧派,恰似黄河 黄河虽有时泥沙俱下,但它孕育着无数创新的源头。

也只有李善长这种人,私忠非忠,似奸非奸,才能弹压群臣,平衡朝局,就如同黄河滋养两岸土地般,为大明的长远发展奠定根基。

这群清流们,他们的思想太过理想化,仿佛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沉浸在书中描绘的美好盛世。

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那么他们想要登上高位简首就是痴人说梦。

运气好一些的话,他们或许会被雪藏起来,从此默默无闻,而运气差一些的,恐怕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去种红薯了。

无论是长江还是黄河,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不能因为黄河中含有泥沙,就对其弃之不顾,同样,也不能仅仅因为长江的汹涌澎湃,就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大明的发展需要长江和黄河协同共进,相互补充,才能保持平稳和持久。

这些首臣们虽然品德高尚,但他们看待事情往往不够全面,不懂得相互补充的道理,这样又如何能让大明这条大船平稳地远航?

而且在朱雄英的眼中,李善长既可以被看作是奸臣,也可以被视为忠臣。

同样的,以北宫折雪这个状元郎为首的清流们,他们既可以是忠臣,也完全有可能成为奸臣。

一旦踏入权力这盘棋局,一个人的忠奸善恶便不再由他自己说了算,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你对未来有何规划呢?”马秀英目光柔和地看着朱雄英,轻声问道。

朱雄英略作思考,然后沉稳地回答道:“接下来,我打算着重推进土地改革,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可以让百姓们拥有自己的土地,从而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修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交通的便利将极大地促进商业的发展,此外,我还计划屯田练兵,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训练骑兵。”

马秀英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接着话题一转,问道,“最近二丫头可有给你写信?”

朱雄英摇了摇头,解释道,“表哥说他现在被监视得很严密,想要送信出来非常困难,所以,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否则他不会轻易与我联系。”

马秀英面带微笑,若有所思地说道:“李家有如此出色的后人,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啊!只是不知道她是否能够成为你的得力助手,辅佐你治理国家,安定邦国呢?”

她的声音虽然平淡,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期望和担忧却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马秀英也清楚地知道,权力往往伴随着风险和挑战。一旦朱雄英继位,李景隆必定会成为第一权臣。

而权力的诱惑往往会让人迷失自我,引发各种问题。所以,她对李景隆的未来既抱有期望,又有些许担忧。

不过,马秀英也明白,只要李景隆自己不犯错,不引起帝王的猜忌,那么他安享晚年应该不成问题。毕竟,他是李家的后人,有着一定的背景和根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