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我觉醒了真心实意系统

第39章 军阀混战开始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我觉醒了真心实意系统
作者:
夜银河
本章字数:
4864
更新时间:
2024-11-11

第二天一早,李成早早地从何府起身,简单收拾了一番,便来和何老爷告辞。

“何老爷,承蒙厚待,今日我便回乡了,在下多谢您的款待和信任。”李成恭敬地说道。

何老爷笑容满面,摆了摆手:“李司马,不必如此客套。昨日只是小小的家宴罢了,咱们如今已经算是自已人了。以后若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来找我。”

李成听了心中感慨万分,何老爷不仅是汝南的大户人家,且阅历深厚,他的厚待对李成来说是莫大的支持,但李成也明白,得到这样的支持意味着责任和期望也愈加沉重。

“何老爷如此厚爱,在下铭感五内,必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一定会尽快挑选一个好日子,再亲自上门下聘礼,不让令媛受委屈。”李成郑重地回道。

何老爷爽朗地笑着:“好好!这才像话!等着你早日迎娶我家小女过门,到时咱们再痛饮一番。”

李成拱手说道:“在下遵命!”

何老爷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笑道:“如此甚好,我家小女也是个贤惠之人,配得上你。你只管好好准备,日子选好了再来知会我。”

两人再客套了几句,李成再次拱手作揖告辞,随后踏上了回村的路。

随着李成娶何家小女儿的消息逐渐在县里传开,李成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何家在汝南郡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如今李成与何家联姻,等于获得了一座靠山,整个乡里的村民对他更加敬畏。

本来李成在治理乡里时就颇有威望,如今再加上何家的支持,李成的地位愈发稳固。许多村民见到李成时,脸上不再仅仅是尊敬,更多了一份敬畏。李成对自已在乡里的影响力心知肚明,但他并未因此骄傲,反而更小心翼翼地处理各方面事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一天,李成正在院中休息,士兵急忙前来禀报:“主公,最近有不少流民纷纷投奔过来,他们说听闻咱们这里治安良好,生活安稳,想要留下定居。”

李成点了点头,心中不禁感慨,这段时间乡里发展迅速,流民自然慕名前来。乱世之中,拥有稳定的乡村便如同拥有一片避风港,李成知道这是积累实力的好机会,立刻吩咐道:“接收这些流民,给他们安排住处和粮食,能劳作的赶紧组织起来开垦农田。不要怠慢他们,这些都是咱们的宝贵资源。”

随着流民的不断涌入,李成在乡里的威望进一步提高,李成以他精明的治理手段,逐渐建立起了完整的防务体系,村民们的生活也比之前更加安稳,大家对李成感激不已。

另一边,董卓深知自已无法抗衡十八路诸侯的联军,眼看着形势愈发不利,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迁都长安。这一消息一传开,原本高涨的士气瞬间冷却,战场上的形势也风云变幻,各路诸侯开始露出各自的真面目。

表面上,诸侯们是以讨伐董卓为名联合起来的,但实际上,各怀鬼胎。袁绍作为这次联盟的领头人,心中最为复杂。他深知,董卓的迁都意味着失去了直接击败董卓的机会,然而袁绍更担心的,却是其他诸侯趁乱做大的局面。眼看着联军日渐松散,袁绍开始盘算着如何削弱那些潜在的对手。他对外口号喊得响亮:“董卓虽迁都长安,但我等讨伐未竟,怎能轻言放弃?”可实际上,他暗中压制了许多进军的建议,目光早已投向了内部的权力争斗。

“这些诸侯若一个个坐大,岂不对我不利?”袁绍心中冷笑,明白此时正是清理内部的好机会。

曹操则对整个局势抱有不同的看法。原本他是最坚决主张讨伐董卓的诸侯之一,但眼见着战事拖延,各路诸侯心思各异,曹操渐渐失去了继续参与这场战事的兴趣。“这些诸侯只想着自已的利益,根本无意真正讨伐董卓。”曹操心中冷冷一笑,他知道与其继续跟这些虚伪的盟友虚与委蛇,不如早作打算,静观其变。他暗中思量,是否要尽早撤出这场无意义的混战,将目光转向更具战略价值的地方。

孙坚则是另有打算。当他得知董卓迁都的消息时,非但没有沮丧,反而暗自窃喜。他心中清楚,董卓离开洛阳,洛阳势必空虚,这正是他借机夺取洛阳的绝好机会。孙坚心中盘算:“只要我占据洛阳,便可以掌控整个中原的要道。”于是,孙坚秘密调动兵马,准备趁机夺取洛阳,为自已日后的扩展奠定基础。

相比之下,袁术的想法更为直接。他打从一开始便心怀私心,从未将讨伐董卓当作真正的目标。得知董卓迁都的消息后,袁术甚至有些庆幸自已未投入太多兵力。他心中暗笑:“董卓一走,我正好避免了与这些诸侯的纠缠,现在正是扩展自已势力的好时机。”袁术已经不再关心联军的前景,而是暗自调动人马,准备回到自已的地盘,趁着诸侯分心时扩大控制范围。

随着董卓的迁都,联军的内部分裂变得愈发明显。各路诸侯心思各异,袁绍怀疑曹操,曹操警惕孙坚,孙坚则瞄准洛阳。互相防范与猜忌,让原本的讨董大军变得四分五裂。甚至有一些诸侯在战场上停滞不前,借口补给不足而主动撤军。几场象征性的战斗后,联军的力量便彻底瓦解,很多诸侯在暗中悄然撤退。

此时,各路诸侯早已心怀各自的野心,开始将目标转向自已所能掌控的地盘。董卓的威胁一时被解除,但新的战乱却悄然开始了。

袁绍回到冀州后,第一件事便是迅速巩固自已的领地。他一边号召诸侯“继续讨伐董卓”,一边秘密调兵遣将,悄悄吞并了周边几个小势力的领地。他清楚,眼下董卓虽然逃去了长安,但战乱仍未结束,而他必须在这些乱世中先站稳脚跟。

曹操回到兖州后,也立刻开始扩展自已的地盘。他并未与袁绍一般高调宣扬讨伐董卓,而是悄悄将目光放在了青州和徐州上。对于曹操来说,他更看重的是如何趁着各路诸侯内斗时,迅速扩充自已的实力。

孙坚则没有回到江东,而是大摇大摆地带兵占领了空虚的洛阳。他不仅夺取了洛阳,还从洛阳城中搜刮了大量的财物和珍宝。这一举动让其他诸侯心中惊叹,却又无力阻止。孙坚心中得意:“只要我控制了洛阳,就能掌握中原局势。”

袁术虽然没有直接卷入战事,但他回到自已的地盘后,立即开始扩展人马。他不断与周边的小诸侯拉拢结盟,一边巩固地盘,一边积蓄力量,准备伺机而动。

董卓成功迁都长安,虽然失去了洛阳,但他并不因此感到沮丧。看着诸侯们争抢地盘、互相厮杀,他冷笑道:“这些人自称匡扶汉室,不过都是各自为战。待我稳住长安,再逐个击破他们!”

就这样,讨董的联军逐渐分崩离析,各路诸侯回到各自的地盘,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权夺利。而此时的天下,已经进入了军阀割据、各方势力混战的局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