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象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拉拢氏族的政策。
首先,权衡家族底蕴、往昔功绩,敲定保荐规则。顶尖世家,每年可保荐10人。中等世家,可保举6人。小型世家则为3人。所荐之人,须德才兼备,聚焦军政指挥、民政统筹、农事改良、匠艺革新这类攸关发展的关键领域,确保输送的皆是实干之才。
设立七阶人才评定体系,世家举荐时,备好详实报告、拟定阶次,呈至尚书台。署内专业评审团交叉核验,比对才学实绩,敲定最终品阶与任用,严守公正,防举荐失准。
朝廷牵头,携手世家兴办学府,选址遍布全国各地。办学经费朝廷与世家均摊。学府所收学员七成以上由世家推荐,余下名额面向民间才俊,经严苛选拔入学。
师资多从世家耆宿、沙场老将中选聘,传授经典学识、实战谋略。课程紧扣七阶人才需求设计,力求学以致用。结业时,成绩与家族影响力加权考量,优秀者直入中枢、要地。稍次者依家族保荐,投身基层关键岗。
世家子弟建功,以功劳获勋衔,恩泽惠及晚辈。武将战功卓著,家族适龄者入伍得军备升级、名师点拨。文臣政绩亮眼,晚辈科考、选拔适度加分或优先试用,激发拼搏动力。
各地设“议事堂”,择世家贤达入驻。监督政令落地,反馈社情民意。遇募兵、税改、水利这类大事,充分听取意见,赋予一定话语权,促政令贴合地方,合力稳一方安宁。
阎象双手呈上这份精心草拟的拉拢世家政策,神色恭敬中透着一丝期待,静静候在一旁。袁术接过,目光缓缓扫过纸面,起初还面色沉静,可越看下去,眉头就拧得越紧,眉心处挤出个深深的“川”字。待看完,他把竹简“啪”地一声撂在案几上,面色凝重,闷声道:“这政策赋予世家的权力是不是太多了?往后诸事,他们插手干预,我这大业还能不能由我做主?”
阎象早料到袁术会有此顾虑,不慌不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和声解释道:“主公,此事我反复斟酌许久。您想称帝,可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啊。当下虽说放权不少,可往后好处也是看得见的。有了世家助力,咱们接下来无论是攻打荆州、扬州剩余之地,还是图谋益州,那都能事半功倍。那些世家底蕴深厚,人脉广布,钱粮充足,一声令下就能为大军提供军备、补给,还能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攻伐可不就轻松多了?”
见袁术神色稍缓,阎象趁热打铁,言辞愈发恳切:“再看朝廷那边,皇帝行事狠辣决绝,收复西凉,大批没收世家土地、财富。进取徐州,更是把当地世家一锅端,全给抄了家,闹得天下世家人人自危,对朝廷怨念极深。主公若此时抛出这些利好政策,与朝廷作为形成鲜明反差,他们定会把您视作救星,全力拥戴,助您成就大业。”
袁术手抚下巴,闭目沉思,脑海里翻涌着各方势力的盘算、天下格局的走势。良久,他缓缓睁开眼,目光中多了几分决然,点头赞同道:“先生所言甚是,就依此计行事。待我称帝之后,即刻将这政令昭告天下,宣示我对世家的诚意,收拢人心。”阎象心头一松,脸上露出欣慰笑意,拱手道:“主公英明,臣相信,届时必能四海归心,大业可期。”说罢,二人又凑到案前,就后续称帝的筹备细节、政策推行的节点,细细谋划起来。
万事俱备,袁术怀揣着勃勃野心,择定良辰吉日,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仲氏”。他振振有词,宣称袁姓源出陈国,陈国乃舜帝后裔,依五德终始之说,汉为火德,土能承火,自家恰逢应运之次。又拿谶文“代汉者,当涂高也”说事,牵强附会地以名字自比,笃定称帝乃天命所归,旋即昭告天下。
与此同时,那份精心炮制的氏族人才保举制度也公之于众。消息仿若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天下震动。南部各州世家大族率先响应,他们本就不满朝廷削减特权之举,看到袁术给出的优厚条件,自是趋之若鹜。一时间,各世家府邸访客不断,商议着举荐子弟、谋取高位之事,暗流涌动。
在颍川荀氏的宗族大堂内,家主荀爽端坐首位,面色凝重,率先打破沉默:“袁术称帝了,还大刀阔斧革新人才选拔制度,诸位有何看法?”话落,堂下议论纷纷,荀俭率先起身,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制度处处袒护氏族,扩充咱们在人才选拔上的话语权,袁术这是下血本拉拢天下氏族呢。”荀爽微微颔首,目光透着几分赞许:“正是如此。反观朝廷,一心打压氏族,铲除徐州世家那手段,大伙都有目共睹,咱们若还守着朝廷,氏族利益迟早不保。如今支持袁术,方能寻得生机。”众人相视,纷纷点头称是。
而远在益州的刘璋,看到袁术的诏令,气得拍案而起,破口大骂:“袁术这混账东西,为过把皇帝瘾,全然不顾后果,这般笼络世家,简直是饮鸩止渴!”他深知这制度一推行,益州本地世家心思定会活络起来,自家统治怕是根基不稳。
可袁术的动作并未停歇,紧接着又大放厥词,公然宣称大汉朝廷非法,抹黑刘辩被“西凉军余孽”操控,残害士民、无恶不作,煽动百姓与各路诸侯的不满情绪。随后派出一批批使者,封官许愿的诱惑,奔赴各地,要求诸侯臣服,俨然一副君临天下的做派,刹那间,本就纷乱的天下局势愈发波谲云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