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自领了皇帝让他联络西凉羌人的命令后,便一门心思地投入到这件至关重要的事务当中。他本就出身西凉,对那片土地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各方势力了如指掌,凭借着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没过多久,便精心整理出了一套详尽且颇具可行性的策略。
西凉境内,羌人部落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其中那些规模较大的部落,如先零羌、勒姐羌、烧当羌、沈氐羌、牦牛羌、参狼羌等,在过往的日子里,皆与马腾有过军事上的摩擦与冲突,都曾被马腾以武力镇压过。这些部落对马腾积怨颇深,无疑是此次拉拢的重点对象。贾诩深知,只要能巧妙地与这些部落达成合作,让他们在西凉内部对马腾形成掣肘,那收复西凉的计划便成功了一大半。
而对于其余那些相对较小的羌人部落,贾诩也有着清晰的判断。这些部落大多并非真心归附马腾,只是迫于形势,暂且屈从罢了。针对他们,贾诩打算先暗中派人去散布一些谣言,暗示朝廷大军即将前来,届时会对站在马腾一方的部落严惩不贷等等。之后便趁机派人前去接触,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将其拉拢过来。
贾诩精心挑选了一批曾经效力于西凉军的士卒,这些人皆是不二之选,他们对西凉这片土地极为熟悉,平日里走南闯北,知晓各处的情况。而且,其中不少人还和羌人打过交道,对羌人的习性、风俗以及内部状况都颇为了解,派他们去执行任务,再合适不过了。
这批人乔装改扮后,悄悄混进了西凉境内。其中一部分人径直来到羌人的聚集地,不动声色地开始四处散布谣言。他们逢人便神秘兮兮地说:“你们可知道啊,那马腾和韩遂心怀不轨,妄图造反割据呢,如今皇帝已然知晓此事,龙颜大怒,正准备御驾亲征,讨伐这二人。谁要是敢去帮马腾和韩遂啊,到时候可就株连九族了,那下场可惨咯!”
说罢,他们又压低声音,继续蛊惑道:“不过呀,皇帝可是心系咱们西凉的百姓和羌人兄弟们。待铲除了马韩二人之后,皇帝打算减轻西凉老百姓的赋税,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过起来。而且啊,对于羌人兄弟们,更是准备提高待遇。就拿和西域贸易这事儿来说吧,往后会减轻羌人在这方面的税,让大家都能在贸易里多赚些钱。”
这些话就像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西凉地区传开了。无论是生活在城镇乡村的汉人百姓,还是散居各处的羌人部落,听闻之后都不禁私下里议论纷纷。汉人们想着若真能减轻赋税,往后的日子可就轻松多了。羌人们也在盘算着,要是贸易的税能降下来,那自家部落的收益必定大大增加,可这马腾、韩遂若真要造反,自已又该如何抉择呢?整个西凉地区一时间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各方都在观望、审视着局势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在贾诩的预料之中,正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着。
一晃眼,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散布出去的流言已然在西凉地区充分发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贾诩见时机已然成熟,便向刘辩进言道:“陛下,如今局势对咱们颇为有利,是时候发兵西凉了。”刘辩听后,也觉得当下确实到了该行动的时候了,便紧接着问道:“此次收复西凉,应当选取何种路线进军为好?”
贾诩上前一步,恭敬地回道:“陛下,目前有两个选择,可攻打安定郡,亦或是汉阳郡。”刘辩微微皱眉,又问道:“那咱们能否同时出击,两路并进呢?”贾诩赶忙摇头,解释道:“陛下,此举恐怕不妥啊。这两个郡皆各自设有关隘,而且城防力量不容小觑。咱们现下兵力本就不算充裕,若是同时出击,恐怕会陷入焦灼的苦战之中,到时候兵力分散,首尾难以兼顾不说,后勤补给线也会被拉得过长,极易出现困难,这对咱们可是极为不利的。”刘辩听了贾诩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不禁点头表示赞同。
贾诩见状,继续道:“臣建议攻打安定郡,相较于汉阳郡,安定郡的补给线要短上许多。如此一来,咱们在物资供应方面便更有保障,作战也能更为顺畅。”刘辩仔细考量一番后,觉得贾诩的提议确实可行,当下便下定决心。
于是,刘辩即刻下令,任命太史慈为前锋,先行开路,打探敌情,为大军扫除障碍。又安排李傕、周泰统领中军。而刘辩自已则亲自统领后军,坐镇后方,把控全局。此次出征,总计发兵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士气高昂,径直朝着西凉的方向进发,一场关乎西凉归属、影响汉室局势的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就在刘辩宣布发兵西凉的命令的时候响起了系统的声音:叮,恭喜宿主顺从本心,奖励北凉铁骑1000人。刘辩听后心中一喜。
刘辩大军刚踏上西征之路,贾诩精心部署的下一步计划便迅速展开。他此前派往西凉的那些得力之人,旋即开始了极为关键的第二阶段任务——逐个部落地进行游说,力求在西凉内部为朝廷大军的到来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
这日,先零羌的首领乌拓正在自已的营帐之中尽情畅饮,只见他左手揽着一个身姿婀娜的羌族女子,右手亦紧紧环抱着另一位,好不快活。就在此时,一名羌人士兵匆匆走进营帐,单膝跪地,高声禀报:“报首领,天子的使者求见。”乌拓一听,顿时愣了一下,手中的酒杯也不自觉地停在了半空。虽说羌人时常与汉人发生冲突,叛乱之事亦屡见不鲜,内心深处对汉人也怀有不少仇视情绪,然而,大汉天子的威名以及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却依旧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