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第67章 扬州阅兵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作者:
写文进行曲
本章字数:
4912
更新时间:
2025-06-03

扬州南郊阅武场,日头正烈,金光西照。

万军列阵如山,旗帜猎猎似火,破涛军旗下千营万帐,黑甲如林,金钩铁带,层层叠叠地布满整个草原之地,静若凝石。

阅兵大典第一阶段完毕后,方阵未散,只见鼓声再响,一骑白马自远处而来。

马上人一袭蟒纹战袍,腰束金玉佩,头戴冕冠,神色自若,英武不凡。白马西蹄翻云,鬃毛如雪,蹄声铿然,一步一印,稳如流云。

此人,正是当朝大将军——贾乾!

他双手轻控缰绳,白马绕场缓行,自最东翼起,一列列、一方方检阅过去。

首营为虎翼重戟方阵,阵前刀光如水、甲影如塔。

贾乾催马近前,朗声道:“子弟们——好!”

虎翼营五千将士齐声如雷:

“——大将军好!”

声震如涛,惊起林中栖鸟,台下文武百官皆为之一震,民众中无不动容。

贾乾目光沉凝,面带淡笑,又行至第二方阵——神弩营前。

他高坐马上,环视阵中,士卒全无移目之人,胸背挺立,握弩如一。

贾乾高声道:“子弟们——辛苦了!”

神弩营众士兵齐声喝道:

“——为大将军征战!”

呼声过后,竟不闻一丝喘息,如同天地共鸣。

贾乾马蹄轻点,继续前行,来到棱形突击营前,又一声沉厚如钟:

“子弟们——可还记得血战桃渚!”

阵中齐声雷吼:

“——将军在,破寇不退!”

贾乾策马绕阵,步步不乱,行至最北端海军营前。他驻马高坐,望着那些日日习水、披甲濡湿的士卒,忽而大喝一声:

“子弟们——你们可曾畏海?”

海军营中,铁斧军士怒吼作答:

“——不畏海,惟畏将军不许败!”

观阵文臣林如海、守道郡守、建昌水司使、各路盐道官员等人齐齐动容,有年高者轻喃一句:“此军,不可敌矣。”

贾乾却面不改色,驾马至中央高台前,勒马立定,身姿挺拔,长袍随风而动,恍若神将临尘。

他朗声宣道:

“我军自建军以来,连战连捷,斩敌万计,荡平东南海寇!”

“你等为我海军之柱,我不负将士,尔等可愿为我共安天下?”

方阵齐声雷震:

“——愿随大将军,死战疆场!”

声若霹雳,草地震动,扬州百姓远观者,不少己感热血激荡,或跪或泣,或自抚胸:“真乃神兵也!”

林如海坐于高台之上,望着这一幕,长叹一声:“此子真是治世之能臣。”

---

扬州税务官署前,一百余辆铜皮大车列阵如林,车上封箱缠绳、封泥印戳皆齐,银库主册亲笔贴封于箱底,长长的“户部税银封押”大旗在烈阳之下迎风招展,庄重肃穆。

林如海身着朝服,鬓发如霜,神情不怒自威。

他此次赴京,不是手中空言纸笔,而是实实在在追回了七百万两税银之亏空。

此七百万两,乃从盐帮、盐商、府库贪墨者身上一刀一笔、一人一案抠出来的,多少人倾家荡产,多少盐商破了家门,如今尽数封箱,入京奏报。

此举,既是扬州肃贪成功之旗帜,亦是林如海功成身退、再赴高位的台阶。

贾乾策马而来,一身玄甲红披,立于银车前,拱手相迎,道:“林大人功成七百万两,堪称江南第一大案,此番押银回京,当称大捷。”

林如海含笑颔首:“将军护我多日,如今贪墨肃尽,盐案了结,我等亦可无愧于心。”

贾乾道:“既如此,便同上路。京中变数甚多,林大人不可单车赴京,贾某愿以亲军相护。”

林如海心中微动,顿时会意。

此番赴京,虽是述职,却也不是坦途。

七百万两巨款,所牵之人不止江南官商,朝中亦多耳目窥伺,稍有风吹草动,便是腥风血雨。

贾乾随行,便是一柄重剑,压下所有不轨之心。

林如海拱手:“有将军随行,老夫安之若素。”

翌日清晨,将军府内堂中灯火未灭。

贾乾一一召集诸将议事,布置后方军务,以安海防根基。

他手执铜筹,命令清晰利落:

“倪二、张远留守观海大营。”

“张远督兵募将,续招海军,旧兵带新兵,一人带五。”

“倪二为大营主事,统筹后勤,兵械、粮草、战船,不得有误。”

两人齐声领命。

贾乾转而望向左右七位新封校尉,语气沉凝:

“东南海岸线千余里,虽战后暂歇,倭患未绝。吾不在,尔等为我眼耳手足。”

“赵临海、驻温岭金清港,控台州南路。”

“秦士卿,驻乐清黄岙口,兼防陆寇。”

“苏元朗,驻宁波定海,掌舟机调遣。”

“李正,驻台州健跳镇,固水路门户。”

“薛震,守义乌与仙居山道之隘口,兼内地调动。”

“曹仲文、朱登高,南下驻舟山、洋山港,控海港粮仓。”

七将皆应,叩首受命,贾乾一一授印。

末了,他朗声道:

“此番我护林大人赴京,事关国脉。你等守疆,我回自当重赏。”

“但贼寇来犯者,伐者斩其首!”

“海军之魂,不在于贾乾,而在座诸君!”

言毕,诸将山呼:

“——愿为将军守海疆,誓不负海军之名!”

---

贾乾亲自骑白马护在林如海车侧五千精骑披甲随行,刀光森然,旌旗若林,押送队伍绵延数里。

街巷百姓夹道欢送,人人惊叹:“林大人清廉,贾将军护道,真乃国之栋梁!”

贾乾一行护送林如海、押运税银北上,沿水陆并进,日夜轮转行军。不多日,军队行至金陵地界。

金陵者,六朝旧都,文脉绵延。其地扼守江南北咽喉,自古便是军政重地。

林如海本籍便在金陵,此番重返,心中自是百感杂陈。

是日,天色渐暮。

贾乾望着天边火霞满天,勒马转头,吩咐:“沿秦淮河北岸择地安营,背山临水,不可喧扰坊市。”

赵临海、朱登高各率兵分区扎营。数千兵士披甲执枪,营帐搭得如林,旌旗飘动,金陵百姓遥望如山压城。

林如海与贾乾共乘一车,沿岸缓行,舟车鱼贯之间,亦有文吏兵卒穿插其间,维持秩序。

营地安定后,贾乾卸甲更衣,邀甄士隐至一处高台茶亭观江。

他亲斟清茶,状似随意地说:

“金陵此地,当真是人杰地灵。”

“此地的知府还是一位故人,名唤贾雨村……甄先生可听说过?”

甄士隐正举杯欲饮,听得此言,手中一颤,很快又镇定了下来。

如果不是贾乾眼力好,还发现不了。

他轻轻一顿,放下茶盏,眼神平静而深远,却有一点波澜难掩:“你是说……贾雨村?”

贾乾笑而不语,只似随口一提,望着江水波光微漾:“我听闻他近来做得风生水起,专好结交权贵,尤爱谈诗论经,自诩识人无数。”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