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五一开局,军工天才

第4章 吹牛也要有个限度啊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五一开局,军工天才
作者:
一只山竹榴莲
本章字数:
4762
更新时间:
2025-06-01

"各位同志,"周怀安提高声音,

"请允许我反驳一下。首先,火箭炮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本质上就是往火箭弹里塞推进剂,然后点火让它飞出去。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

"这也叫简单?"李工程师嗤之以鼻,"你知道火箭弹的平衡设计有多难吗?稍有偏差就会偏离目标几百米!"

周怀安不慌不忙:"正因为如此,我才选择107mm口径的火箭炮,而不是更大口径的。这种火箭炮不追求精确打击,而是区域覆盖,主要用来对付敌人的集结点、补给线、阵地等大面积目标。"

"就算是107mm的,也需要精密的生产工艺啊。"一位技术员不屑地说。

周怀安摇摇头:"各位可能误解了我的意思。我设计的这种火箭炮,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实用,可以大幅降低制造难度。"

"怎么降低?难道火箭会自己飞?"又是一阵哄笑。

周怀安没有被激怒,反而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各位别急,我这里有完整的设计方案。这种火箭炮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有发射器可以发射,没有发射器可以单独发射,没有发射架用几根木棍一绑也能发射,实在不行,还能埋在地里当地雷用!"

全场一片哗然。

赵主任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胡说八道!这怎么可能?"李工程师拍案而起,"周同志,吹牛也要有个限度啊!"

"就是,火箭炮怎么可能这么随意使用?这不符合物理学原理!"

"埋在地里当地雷?那火箭弹岂不是要烧穿地面才能飞出来?笑话!"

周怀安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拿出一卷图纸:

"各位别急,请看我的设计图。"

他将图纸在桌上展开。

这是一套详尽的107mm火箭炮设计图,包括火箭弹结构图、发射装置设计图、简易发射方法说明和弹道计算数据。

图纸工整清晰,每个细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甚至连材料规格和生产工艺都有详细说明。

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盯着那些图纸,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这...这...这是你画的?"赵主任结结巴巴地问。

"是的,赵主任。这套图纸是我根据北极熊的喀秋莎火箭炮原理,结合我们国情设计的简化版107mm火箭炮。"

周怀安说着同时将图纸又往桌子中央推了推。

会议室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李工程师手忙脚乱地戴上老花镜,差点把镜腿都掰断了;

几个年轻技术员拥挤着挤到图纸旁,争先恐后地想看个究竟;

那个刚才嘲笑最欢的张工程师更是手一抖,首接把茶杯打翻,茶水洒了一桌子,他却浑然不觉,目光死死盯在图纸上。

"我了个擦..."一个年轻技术员忍不住爆出一句粗口,然后赶紧捂住嘴巴,但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参数、每一个计算数据都精确到了毫米级别,甚至连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角度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最让人震惊的是,周怀安不仅设计了火箭弹的结构,还详细说明了如何用不同材料替代原材料,以及不同发射方式的操作步骤。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赵主任摘下眼镜,使劲揉了揉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周同志,你是什么时候完成这些设计的?这工作量至少得几个月啊!"

周怀安心里暗笑:要不是系统开挂,就算给他几个月也未必能画得这么详细。

不过嘴上却说:"昨晚熬夜画的。我在北极熊留学期间,对火箭炮技术有过深入研究,这些设计其实是我一首在思考的问题。"

"熬夜?一晚上?"李工程师的眼镜差点掉到地上,

"你开什么玩笑!这么详细的图纸,我们技术组五个人画一个月都未必能完成!"

周怀安笑而不语,心想:装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震惊中时,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年技术员突然站了起来,他是基地的火炮专家王明。

"等等,我仔细看了看这些图纸,有些问题需要指出。"

王明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服气,

"周同志,你这个设计固然精美,但是太理想化了。

首先,这种火箭弹的壳体需要用特种钢材,我们根本没有;

其次,推进剂配方太复杂,现有工厂无法生产;还有,这种精度的加工,我们的设备达不到啊!"

王明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被点燃的热情上。

会议室里的气氛又低沉下来。

"就是啊,"另一个老工程师跟着说道,

"图纸是好图纸,但这不还是纸上谈兵吗?我们连喀秋莎都造不全,就算有了图纸,材料从哪来?

精度怎么保证?质量怎么控制?这不是在做梦吗?"

"就连咱们自己都造不出喀秋莎,凭什么能造出这个来?别看图纸画得好看,实际操作起来难如登天啊!"

"我看这事还是先放一放吧,咱们还是解决步枪统一问题比较实际..."

质疑声此起彼伏,会议室里的气氛又回到了先前的悲观状态。

周怀安看着这些摇头叹气的老工程师们,心里有些失望但并不意外。

"各位同志,请听我说,"周怀安提高了音量,会议室慢慢安静下来,

"我完全理解大家的顾虑。但是,我设计这种火箭炮的初衷,就是考虑了我们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物资限制。"

他走到图纸前,指着火箭弹的壳体部分:

"王工提到的特种钢材问题,我己经在设计中考虑了替代方案。这里看,我们可以用普通40号钢代替,只需要增加壁厚2毫米,就能满足基本强度要求。"

"至于推进剂,"周怀安又指向另一张图纸,

"我设计的不是标准配方,而是简化版,主要成分是硝酸铵和木炭,加少量添加剂,这些材料我们都能生产或获取。"

"还有精度问题,"周怀安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大家都知道,火箭炮本来就不是精确制导武器,它的价值在于区域覆盖打击。我们追求的不是单发命中率,而是多发齐射的群体效果。"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大家若有所思。

"可是...就算材料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工人技术水平跟不上啊,这么复杂的东西,谁来生产?"

一个年长的技术员无奈地摇头。

"就是,图纸再好,没人会做也是白搭,"另一个工程师附和道,

"我们连最基本的螺纹都加工不好,更别说火箭弹的尾翼平衡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