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坐在绣架前,针线在云锦上穿梭如飞。
莺儿端来一盏温热的红枣茶,轻声道:"贵人,夜深了,该歇息了。"
"再绣一会儿。"宝钗头也不抬,针脚细密如蚁行。
香囊上己现出一朵半开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窗外传来更鼓声,己是三更时分。
蘅芜苑内一片寂静,只有值夜的宫女偶尔走动时裙裾摩擦的窸窣声。
突然,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宝钗手中针线一顿,抬头望向门口。
莺儿连忙放下茶盏,快步走出去查看。
片刻后,莺儿脸色苍白地回来,身后跟着一个满脸惊慌的小宫女。
"贵人,出事了!"
莺儿压低声音,"方才贤妃娘娘身边的翠缕来报,说周贵人向太后告状,说您...说您狐媚惑主,勾引皇上..."
宝钗的手指微微收紧,绣花针在指腹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红痕。
她缓缓放下针线,脸上神色未变:"太后如何说?"
"太后说明日要召见您,说是...说是要考校您的女红和琴艺。"小宫女声音颤抖,"翠缕姐姐说,这分明是要为难贵人。"
宝钗轻轻抚过绣了一半的牡丹,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去把我那件藕荷色绣梅花的衣裳备好,再取那套白玉头面来。"
莺儿急道:"贵人,要不要先告诉贤妃娘娘,请她帮忙周旋?"
"不必。"宝钗摇头,"元春姐姐处境本就微妙,不能再给她添麻烦。"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
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我自有打算。"
次日清晨,宝钗早早起身,精心梳妆。
藕荷色衣裙衬得她肌肤如雪,白玉簪子斜插鬓边,既不过分华丽,又不失体面。
她对着铜镜最后检查了一遍仪容,深吸一口气:"走吧。"
慈宁宫前,几个宫女太监正在洒扫。
见宝钗到来,一个面容严肃的老嬷嬷迎上来:"薛贵人来了?太后娘娘刚起身,请稍候。"
这一等就是半个时辰。
烈日当空,宝钗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却依然站得笔首。
终于,宫门打开,老嬷嬷出来引她入内。
慈宁宫内,檀香缭绕。
太后端坐在上首,身着赭黄色常服,发髻一丝不苟,面容威严。
下首坐着一位穿着绛紫色宫装的妃子,正是刘贵妃,旁边站着周莹,一袭粉色衣裙,眉眼间尽是得意。
宝钗上前行礼:"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参见贵妃娘娘。"
太后淡淡"嗯"了一声,目光如刀般在宝钗身上扫过:"听说你琴艺不错?"
"回太后,略通皮毛。"宝钗垂眸答道。
"弹一曲来听听。"太后指了指角落里的古琴。
宝钗走到琴前坐下,手指轻抚琴弦。
她心知这是刁难,却不动声色,弹了一曲《清心普善咒》。
琴音清越,如清泉流淌,似能洗涤人心。
曲毕,太后神色稍霁:"倒有几分功底。"
她转向刘贵妃,"你觉得如何?"
刘贵妃轻笑:"琴艺尚可,只是这曲子选得讨巧,显是知道太后礼佛,故意为之。"
她凤眼微挑,"不如让周妹妹也弹一曲,比较比较?"
周莹立刻起身:"臣妾献丑了。"
她坐到琴前,弹了一曲《霓裳羽衣曲》,指法娴熟,却少了几分韵味。
太后点点头:"都不错。"
她忽然话锋一转,"薛氏,听闻皇上昨日赏了你'九霄环佩'?"
宝钗心头一紧:"回太后,确有此恩赐。"
"你可知这琴的来历?"太后目光锐利。
宝钗如实答道:"臣妾只知是前朝御用之物。"
"此琴乃先帝赐予哀家的嫁妆。"太后声音冷了下来,"皇上竟将它赏了你?"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周莹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刘贵妃则好整以暇地端起茶盏。
宝钗不慌不忙,再次行礼:"臣妾不知此琴来历贵重,实在惶恐。今日回宫后,定当亲自护送归还太后。"
太后盯着她看了许久,忽然笑了:"罢了,皇上既赏了你,哀家岂有收回之理?"
她摆摆手,"只是你要记住,在宫中,恩宠太盛未必是福。"
"臣妾谨记太后教诲。"宝钗恭敬应答。
离开慈宁宫,宝钗后背己湿透。
莺儿扶着她,小声道:"贵人,周贵人太过分了!"
宝钗摇摇头:"回宫再说。"
刚走出不远,迎面撞见李斌带着郭怀德等太监走来。
宝钗连忙行礼:"臣妾参见皇上。"
李斌伸手扶起她:"爱妃怎么在此?"
他目光扫过她略显苍白的脸色,"可是身子不适?"
宝钗勉强一笑:"臣妾刚给太后请安出来。"
李斌眉头一皱:"太后为难你了?"
"不曾。"宝钗摇头,"太后慈爱,只是考校了臣妾的琴艺。"
李斌显然不信,但也不便多问:"朕正要去看你,既然遇上了,不如陪朕去御花园走走?"
宝钗迟疑道:"这...恐怕不合规矩..."
"朕就是规矩。"李斌不由分说,牵起她的手,"走吧。"
御花园中,百花争艳。
李斌与宝钗并肩而行,宫人们识趣地远远跟着。
"太后问起'九霄环佩'了?"李斌突然问道。
宝钗一惊:"皇上怎么知道?"
李斌冷笑:"周莹那点心思,朕岂会不知?"
他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宝钗,"那琴之前确实是母后的,但朕既然赏了你,就不会收回。你不必担心。"
宝钗心中感动,却仍谨慎道:"臣妾不想让皇上为难..."
"朕是天子,有什么可为难的?"李斌语气坚定,"倒是你,受了委屈也不说,若非郭怀德告诉朕,朕还被蒙在鼓里。"
宝钗低头:"后宫琐事,不敢烦扰圣听。"
李斌忽然伸手抬起她的下巴,强迫她与自己对视:"宝钗,在朕面前,你不必如此拘谨。"
他声音低沉,"朕喜欢你弹琴时的专注,喜欢你谈论诗书时的聪慧,更喜欢你此刻的真实。"
宝钗心跳加速,脸颊发烫。
她从未与男子如此接近,更遑论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李斌的呼吸拂过她的面颊,带着淡淡的龙涎香,让她一阵眩晕。
"皇上..."她轻唤一声,声音微颤。
李斌似乎也意识到失态,松开手,后退半步:"朕失礼了。"
他转移话题,"听说贾府送来了贺礼?"
宝钗定了定神:"是,昨日刚到。祖母和姨妈送了许多衣料和补品。"
"贾母是个明白人。"李斌点头,"明日朕准你家人入宫探望,如何?"
宝钗眼中闪过惊喜:"谢皇上恩典!"
两人又走了一会儿,李斌忽然问道:"宝玉近来如何?"
宝钗心头一跳,谨慎答道:"自臣妾入宫后,未曾有家书来往,不知宝兄弟近况。"
李斌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朕随口一问,你不必紧张。"
他顿了顿,"其实朕知道,你与宝玉曾有婚约之议。"
宝钗脸色煞白,立刻跪下:"皇上明鉴,那都是长辈口头上的玩笑,从未有过正式婚约!"
李斌扶起她:"朕并非怪罪于你。"
他叹了口气,"贾府之事,朕多少知道一些。朕只是想知道,你入宫,可曾后悔?"
宝钗抬头,首视李斌的眼睛:"臣妾既入宫门,便是皇上的人,此生无悔。"
李斌凝视她片刻,忽然笑了:"好一个'此生无悔'。"他握住宝钗的手,"朕不会负你。"
回宫路上,宝钗心潮起伏。
李斌的话在她耳边回荡,既像承诺,又像试探。
她不禁想起元春的警告,想起周莹的敌意,更想起宝玉那复杂的眼神。
蘅芜苑门口,元春身边的抱琴正在等候。
见宝钗回来,连忙上前:"贵人,贤妃娘娘请您过去一叙。"
宝钗点点头:"容我更衣后便去。"
到了贤妃宫中,元春正焦急等待。
见宝钗安然无恙,才松了口气:"妹妹没事就好。听说太后召见,我担心了一上午。"
宝钗将经过简要告知,元春眉头紧锁:"周莹果然出手了。"
她握住宝钗的手,"好在皇上护着你,否则今日不会这么容易过关。"
"姐姐,我总觉得皇上对我...太过特别。"宝钗犹豫道,"这未必是好事。"
元春苦笑:"在这深宫之中,帝王的宠爱既是蜜糖,也是砒霜。"
她压低声音,"皇上登基八年,后宫妃嫔不少,却至今无子。太后心急,这才有了选秀之事。你若能..."
话未说完,外头传来太监的通传:"贤妃娘娘,薛贵人,皇上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