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老御史问温母:“所以,你是嫌一个女儿不够,要再认一个来分走婵儿的父亲母亲吗?”
这话有些严重,温母不敢回话,求助地看向明老夫人。
明老夫人叹口气,拍拍明老御史的手背,问二人:“这事是谁先提出来的?谁的主意?”
“是婵儿提出的,”担心御史爹不相信,温母忙补充道,“爹,娘,婵儿说过之后,我也实际了解了这个孩子,才情容貌不比京城的世家贵女差,就是身世低了些,也是个可怜的姑娘。
爹您要是不信,可以把婵儿叫来,一问便知。”
明老御史道:“婵儿今年才15岁,将将及笄,焉知不是你们两个哄她!”
不再听温父温母的辩解,明老御史手指向明子清,道:“你去查,去齐山县把整件事查清楚,尤其是这姑娘和婵儿相处的始末都要查清楚。”
明子清应声,同情地看眼姐姐,转身出去忙活了。
严格说来,认干亲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但是这牵涉到了温婵。
明老御史一开始就不同意温父温母把温婵也带去齐山县,齐山县哪有京城的东西齐全。
连带着迁怒温父温母,明老御史认定温婵在齐山县受了委屈。
快到午膳时间,放完风筝的八人嘻嘻哈哈地走进悠然居。
八人聊得热火朝天,屋内有些微妙的气氛也被冲散了。
一行人围绕桌子而坐,除了去齐山县办事的明子清,一家人聚齐了,明子净也从官署赶了回来。
温婵面前全是她爱吃的菜,明老夫人还安排了两个丫鬟伺候她,帮她剃刺剥虾。
小丫鬟服侍的很好,换做是在现代,肯定是大老板面前的顶级生活助理,温婵决定等会悄悄给这个小丫鬟多打赏点银子。
吃饭席位按照辈分排,温婵离温父温母有些距离,没看清爹娘面前的菜全是他俩不爱吃的。
温父口味较重,面前摆的是清炖鲈鱼和三鲜豆腐;温母喜食清淡,偏面前放的是麻辣鸡丝和爆炒猪肝。
温母抬眼看明老御史,明老御史淡淡看她一眼,慢条斯理地夹菜。
温母光是看着盘子里的辣椒,就有些想冒汗。
御史爹明知道她从小就不吃辣!温母气的在桌下拧温父的胳膊。
还好两人坐在一起,温父忙讨好地给妻子夹菜,夹的是鲈鱼和三鲜豆腐,温母这才有些解气,给温父夹辣菜。
明老夫人瞪了老御史几眼:一把年纪了,也不怕孩子们笑话。
吩咐丫鬟把温父温母面前的菜互换,明老御史没有阻拦,他平静不代表他不生气,但是他担心温父温母看不出他生气,所以才有此举。
温父温母:......我们不瞎,倒是您安排的菜,差点把我们弄哑。
饭毕,明子净和姐姐一家聊了会天,忙不迭地上值去了,官署离明御史府较远,他通常中午不回府用饭。
温婵跟着父母兄弟回到梅竹轩,一路上,温婵都在想着沈湛约自己出去的事情。
回到梅竹轩,温母看着还跟在身后的温婵,问道:“怎么了?婵儿。”
温婵期待地道:“娘,沈家姐姐邀我下午去一盏茶馆听说书,这个说书先生是新来的,听说讲的比之前几位先生都好,我想去看看。”
温母疑惑道:“沈家,哪个沈家?我怎么不记得你跟沈家哪个姑娘玩得好。”
温婵道:“是平西侯府上的二小姐沈宜梅。”
温母思考了一番,想起来了,平西侯府是尤大夫人的娘家,温母应道:“行,过不了几日我们就要返回齐山县了,出去玩玩也好,让你哥陪你。”
温母说罢,让下人把温云书喊来,让他陪妹妹一起去茶馆。
两人到了茶馆,掌柜将二人带到二楼雅间,沈宜梅和丫鬟坐在雅间内,看见温婵来了,起身迎道:“婵妹妹来的挺早,吃过午饭没?”
温婵笑道:“劳烦沈姐姐久等了,己在家用过午饭了。这是我哥哥,我哥哥正好出门有事,我娘让他顺路送我。”
沈宜梅将温婵迎进雅间,温云书不方便入内,帮二人关上雅间的门,下到一楼大堂边喝茶边等妹妹。
沈宜梅和温婵并不熟,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去年京城的元宵节灯会上,两人也只是点头之交。
这次约温婵出来,沈宜梅也是受堂弟沈湛所托。
沈宜梅的大伯父,也就是沈湛的父亲是平西侯府的世子爷。
沈宜梅听父母亲谈论过,等大伯父下个月从外地历练回京,祖父便会上折,将平西侯府的爵位传给大伯父。
沈宜梅的父亲在府中行二,也曾眼馋过平西侯的爵位,但是他没有大伯父的本事强,爵位轮不到二房。
大伯父凭借军功得到了如今的官职,沈湛这个堂弟不走武举走文路,学识过人,明年科举必能上榜。
沈宜梅的父亲虽然有些拎不清,但是母亲却非常清醒,一首叮嘱二房的子女要和沈湛打好关系。
大房目前就沈湛一个孩子,不出意外,沈湛就是下下任平西侯,想在侯府过的好,还要仰仗大房。
这次沈湛第一次有事找沈宜梅这个堂姐帮忙,沈宜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并保证对此事守口如瓶。
沈宜梅简单和温婵唠了两句家常,吩咐丫鬟将一面墙上的山水画卷起,露出两扇被一把小锁锁起来的屏风。
这也是一盏茶馆装修时的巧思,在京城这地界,雅间不能设计的太小,但是太大又占地方。
茶馆老板想了一个主意,将雅间之间用屏风隔开,平日里锁上,遇到一群人来茶馆喝茶听书,想坐在一起,奈何单个雅间不够大的时候,再把屏风打开,几个雅间连成一个大包厢。
为防止小人作祟,陷害茶馆在京城得罪贵人,老板给掌柜下了死命令,只有将相邻雅间全部预订的客人,掌柜才能把钥匙给他,而且只能亲手交给付钱的人。
沈宜梅对温婵道:“婵妹妹放心,今日之事我不会跟别人说,一门之隔的另一处雅间内,有想见你之人,如果婵妹妹同意一见,推门进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