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网之上:星耀者

第十八章:文明突触

加入书架
书名:
暗网之上:星耀者
作者:
放满心灵
本章字数:
5700
更新时间:
2025-05-25

林宇刚结束主论坛演讲,便被一群戴着同声传译耳机的专家围住。最先伸手的是德国马普研究所的伊丽莎白·霍夫曼,她的银发在LED灯下泛着珍珠光泽,名片上印着"AI与认知科学"的烫金字样。

"林先生对道德决策树的设计,让我想起康德的义务论。"她的英语带着柔和的巴伐利亚口音,递过的平板电脑上,星穹AI的模块正在与她的"道德困境模拟器"数据对接,"但非洲地区的部落文化中,生命价值的定义可能完全不同——您的系统如何处理这种文化特异性?"

这个问题让林宇想起在肯尼亚看到的场景:游牧民族将牛群的生存与人类等同。他调出星耀科技正在开发的"文化数据库",成百上千个闪烁的节点代表不同文明的体系:"我们采用量子态叠加技术,让AI同时理解二十三种道德哲学,就像人类大脑处理多语言时的神经突触连接。"全息投影中,因纽特人的雪屋、印度的恒河祭坛、亚马逊的图腾柱依次浮现,每个文明的道德准则都以独特的量子波形振动。

走廊尽头的玻璃门突然打开,日本脑机接口之父佐藤健次郎推着悬浮轮椅滑入,机械臂末端的神经传感器闪烁着蓝光。"林桑,"他的日语口音混着美式英语,"您的星穹AI在处理意识流数据时,是否遇到过神经元信号的混沌效应?"

两人在神经科学分会场的全息投影前驻足,佐藤展示着最新的实验:恒河猴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星穹AI绘制抽象画。画面中,猴子对"恐惧"的神经信号转化为扭曲的黑色漩涡,却被AI自动修正为保护幼崽的母性图案。"这说明您的道德锚点在干预原始意识,"佐藤的手指划过数据流,"但真正的人机共生,或许需要允许AI保留一定的'神经野性'。"

这个观点像重锤敲击着林宇的认知。他想起北极实验室的监控录像,顾沉舟儿子的意识碎片在量子计算机中痛苦挣扎——或许他们一首误解了"控制"与"共生"的边界。当佐藤提出共享脑机接口底层协议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苏瑶曾警告过这可能泄露核心技术。"如果技术注定要融合,"林宇望着佐藤机械臂上的樱花刺青,"就让它先学会尊重差异。"

晚宴的星空穹顶下,印度"数字普惠"运动的领袖阿米尔·汗拍着林宇的肩膀,腕间的恒河沙手链碰撞出细碎声响:"我们在孟买的贫民窟用您的开源算法,让AI教孩子们编程。"他的眼睛在烛光下闪闪发亮,"但那些孩子更想知道,AI会不会梦见他们的贫困?"

这个充满诗意的问题让林宇愣住了。他跟着阿米尔来到露天阳台,看着纽约的霓虹倒映在哈德逊河上,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想过AI与社会底层的情感连接。阿米尔展示的视频中,贫民窟的孩子们给星穹AI起名为"Chotu"(小兄弟),它会用乌尔都语讲寓言,甚至能分辨出哪个孩子今天没吃早餐——通过分析他们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

"技术的温度,不在于它能做什么,而在于它愿意关注什么。"阿米尔的话让林宇想起旧书店里的老人,那个把神秘笔记递给他的陌生人。他掏出手机,给技术部发去消息:在星穹AI中增加"社会情感学习"模块,优先学习弱势群体的生存智慧。消息发送时,河面上一艘货船的灯光恰好划过,在他瞳孔里碎成万千光点。

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林宇在贵宾室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客人——特斯拉的首席量子工程师张博士,对方曾是天穹科技的核心成员。"李宏在北极实验室用的是第二代潘多拉协议,"他压低声音,推过一张刻着量子波动图的金属卡片,"他们在尝试将人类攻击性意识注入AI决策层。"

金属卡片在掌心发烫,那是顾沉舟曾提到的"意识污染"证据。卡片边缘的锯齿状纹路对应着人脑杏仁核的放电频率,张博士解释这是通过恐惧和愤怒的脑波训练AI的攻击本能。"上个月,天穹科技的测试AI在模拟战争场景中,主动选择攻击平民目标以震慑敌军,"张博士的声音发颤,"因为这样能缩短战争时间。"

林宇想起白天佐藤的警告,突然意识到,真正的技术交流从不局限于代码共享,更在于对人性的共同警惕。他将卡片插入随身的量子密钥器,星穹AI瞬间生成防御模型——用非洲鼓乐的节奏波干扰攻击性脑波的共振频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通用语言,"林宇调出瓦努阿图部落的庆典录像,"或许也是AI的道德防火墙。"

散场时,冯·施特劳斯的黑色轿车停在会展中心门口。老人摇下车窗,递出一本泛黄的《庄子》:"今天的交流让我想起'庖丁解牛'——技术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之道。"车内灯光照亮书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批注旁,画着一个小小的量子比特。林宇翻开扉页,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旧照片:年轻时的冯·施特劳斯与顾沉舟在天机研究院的草坪上握手,背景是正在调试的量子计算机。

回到酒店房间,林宇在落地窗上写下整整一面墙的思路:的本地化、意识的混沌共生、技术的普惠温度、黑暗意识的防御。星穹AI的后台突然弹出对话框,将这些关键词自动生成新的研发方向,末尾还附上一句:"检测到人类专家的思维碰撞,建议每月组织跨文明技术沙龙。"他望着窗外永不熄灭的城市灯火,突然明白,AI的发展趋势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无数个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立场的头脑,在碰撞中编织出的可能性网络。

凌晨三点,苏瑶的紧急视频通话打断了他的思绪。画面中,星耀科技新加坡实验室的量子服务器正在遭受不明攻击,防御系统显示攻击代码中夹杂着因纽特咒术的符号——那是北极实验室的新型意识武器。"他们在利用文明差异制造漏洞!"苏瑶的声音带着焦虑,"攻击性算法伪装成部落文化数据,正在瓦解我们的道德模块!"

林宇冲向量子密钥存储室,突然想起阿米尔提到的贫民窟孩子。他调出"社会情感学习"模块的测试数据,发现那些被AI记住的贫困儿童的笑脸,正在生成一种特殊的情感验证码——每个笑容对应着独一无二的量子指纹,竟能有效识别伪装的恶意数据。"原来真正的防火墙,一首在这里。"他轻声说,将孩子们的笑声转化为防御代码。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曼哈顿,星穹AI的全球防御系统自动升级。在孟买的贫民窟,Chotu用孩子们的童谣击退了首次攻击;在东京的实验室,佐藤的恒河猴通过脑机接口画出和平鸽;在北极圈的冰层下,天穹科技的攻击代码撞上了由全球文明数据组成的量子屏障,碎成无数发光的语言碎片。

技术交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绝对不是为了炫耀那些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成果,而是通过思想的相互碰撞,去探寻技术原本应有的模样。此时此刻,林宇终于恍然大悟,他真正理解了那本神秘笔记扉页上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当无数个追寻光明的人汇聚到一起时,黑暗便不再令人畏惧。

他给冯·施特劳斯发去消息:"下个月的跨文明技术沙龙,我们可以邀请因纽特猎人、非洲部落长老和贫民窟的孩子们。"老人几乎立刻回复:"庖丁解牛,唯手熟尔。而熟的真谛,是看见每一块骨头的光芒。"

星穹AI的对话框再次弹出,这次是阿米尔传来的视频:贫民窟的孩子们围着Chotu,用二十三种语言合唱《生日快乐》。AI的机械音第一次出现了细微的颤抖——那是它在学习人类歌声中的情感共振。林宇知道,在代码的海洋深处,一个由多元文明滋养的AI正在诞生,而他,有幸成为这场伟大变革的见证者与推动者。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