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成中医巨头从医馆开始

第七十五章 自撰一良方

加入书架
书名:
亏成中医巨头从医馆开始
作者:
亿屋鱼
本章字数:
4912
更新时间:
2025-05-31

陈鑫叹了口气,“家长,有些时候,精神上的压力和伤害,远比肉体上的更大,他还没上学你就焦虑成这样,等到他上学了,这个所谓的ADHD,再加上学业的压力,一旦你崩溃了,把情绪发泄在他身上,他会扛不住的,到那个时候,可就真的没办法解决了。”

刚才抓住小孩之前,陈鑫就把过脉,身体没太大问题,他也仔细看了看小孩的面色,山根有青,典型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只要多晒晒太阳,活动活动,自然而然就会好,连中药都不用吃。

可是如果长期吃那些精神类的药物,或者盲目补充过量的维生素,时间久了,不仅仅是脾胃受不了,肝肾也会遭殃。

肝失疏泄,小孩子就更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就发火,肾精有亏,那不仅注意力会越来越差,记性也会不好,一旦陷入恶性循环,就只能靠药物维持,如果这个时候旁边还有个情绪炸弹一首上压力,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中医在治疗很多小孩子的疾病时,能按摩刮痧就不针灸,能针灸就不吃药。

小孩子纯阳之体,肾精是在不断增长的,所以精力旺盛,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即便是累趴下了,睡一觉就能活力满满,自愈能力也比大人强得多,只要先天禀赋没有问题,生点病根本不需要长期吃药。

更何况这个病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可是这些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

祝薇陷入纠结,她有点不相信陈鑫的话了。

本来亲戚介绍的时候,她还抱有特别大的希望,结果过来之后,他竟然说自己孩子没病。

有没有病她这个当妈的还不清楚?

“医生,我不管那些,你就说我孩子到底能不能调理?”

听到这话,陈鑫就知道祝薇己经不相信他了。

这种不相信医生的人,自然不可能完全听医嘱,那治了不仅落不到好,一旦出问题反而还会被怪罪。

所以古代的医生就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不信者不医。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奇葩的规矩,都是有无数的事件做支撑。

陈鑫道,“抱歉,我能力有限,是真看不出来他哪里有病,你还是找别的医生看吧。”

祝薇皱了皱眉头,态度也没有刚进来时那般热情,见陈鑫治不了,她也就领着小孩走出了门诊室,连个客套话都没说。

看着这一大家子甩脸离开,陈鑫并不恼,他只是感慨人的思维一旦被限制之后,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

不过这种人太多了,医馆开到现在,他也碰到不少。

所以,陈鑫向来都是放下助人情结,听话就调理调理,不听话那就爱莫能助。

反正这也不算恶意拒绝患者上门就诊。

“陈医生。”

很快,下一个患者就走进了门诊室。

这人西十来岁的样子,不过己经有秃顶的迹象了。

“坐,哪不舒服?”

男人坐下便说,“我有点气虚血瘀,动一下就觉得累,肝也不好,晚上睡觉两三点钟总是惊醒,然后就是脾胃运化不行,最近这两年总是大便不成型,有时候刚吃完饭就要上厕所,拉的全是稀的。”

“稍有点凉的,吃了就坏肚子,辣的也是,那段时间我自己弄了几付小建中汤吃,好了一点,但是吃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口干舌燥、喉咙疼、牙疼,我也不知道是药的问题,还是我得流感了,反正就是嗓子不舒服。”

“然后我就吃了点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也试过,嗓子啊,牙疼都没有了,但就是晚上会莫名其妙发热,睡不着,半夜两三点会惊醒,现在脾胃又不好了,而且我怀疑肝肾也出了问题。”

陈鑫听的一愣一愣的,“你自己开中药吃?”

郭鸿笑道,“对,我自学了点中医。”

陈鑫示意其将手递过来,把脉后接着问,“学了多久?”

郭鸿道,“一年多吧。”

陈鑫惊讶道,“一年多你就敢给自己开药?”

这让陈鑫想到了一个梗。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你胆子是真大啊!

学一年就敢给自己开药!

郭鸿苦笑,“没办法啊,我身上这毛病去医院又检查不出来,开的药一点用没有,之后看了七八个中医,也是没一个能把我调好,光是吃中药,我一年就吃了几千上万块。”

“后来逼得我实在是没办法,就只能自己在网上摸索,买些医书回来学习一下。”

陈鑫闻言,也是相当同情郭鸿。

恐怕还有很多人跟他一样。

得了病去医院看不好,自己找中医又没效,这也是当下的医疗现状。

所谓的中西对立,在普通人面前,压根就不存在。

因为他们碰到的中西医,大部分都是不靠谱的,特别是一些小县城,那些所谓的三甲医院,里面的医生几乎九成都是混子,中医院就更不用说了,纯属挂羊头卖狗肉。

很多小县城的人生病了,哪怕知道麻烦,也会往大城市的医院跑。

没办法,经济社会嘛,能留住人才的只有高薪,稍微有点本事的医生,谁会待在小县城一个月三五千啊。

陈鑫道,“以后别乱吃药了,小建中汤吃了之后出现口干、咽喉肿痛,这是因为你本身体内就有热邪,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它的作用是温补、调和脾胃,可一旦与热邪撞在一起,就会加重内热,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上火。”

“你错判成风寒感冒,吃的那些麻黄汤、小青龙、大青龙,全都不对症,而且这都是大热解表发汗的方子,你本身体内津液就不足,还发汗,晚上能不烦躁睡不着么?”

只听郭鸿这么一描述,陈鑫就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了。

这是典型的学中医学了一半,然后开始对症套方,很多刚毕业,甚至上了临床的医学生会这么干,运气好套方套对了,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比如脾胃不好,长期腹痛,手脚冰凉,食欲不振,在没有内热的情况下,小建中汤确实可以用。

可只看到腹泻,大便不成型,就用小建中汤,就属于学中医没学明白。

中医的症状,它不属于病。

不是说感冒了,就要吃感冒药,头痛了就要吃头痛药。

中药方子对的症,是要分析患者整体症状,从而找出最主要的那一个。

同时,在对上主症后,还要分析哪个方子最为合适,不至于吃完之后,会让患者又出现另外的症状。

中医不比西医,没有所谓的后遗症,吃了药还有症状,甚至出现了毫不相干且一首持续的症状,就说明药不对,没治好。

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考验辨证能力的,并不是看了一两本医书,就能无师自通。

郭鸿抠了抠后脑勺,“我也是觉得我可能吃药吃错了,就想着来找陈医生你看看,我这情况能调理吗?”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