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苏醒,只是最初的阶段,只是第一步!
想要重新站起来,恢复到哪怕只有过去一半的行动能力,对陆卫国来说,都意味着一场无比艰苦的战斗。
在首都吴教授的远程指导下,县医院也派了康复科的医生定期上门指导(这是刘政委特意协调安排的),陆卫国的康复训练,正式提上了日程。
过程,远比想象的更加痛苦和磨人。
因为长期卧床,他的肌肉严重萎缩,关节也变得僵硬。
最简单的动作,比如尝试着抬起手臂,或者弯曲膝盖,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并伴随着难以忍受的酸痛和拉扯感。
汗水很快就浸湿了他的额头和后背,牙关因为忍痛而咬得咯咯作响。
但这个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铁血硬汉,却硬是一声不吭!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没有了刚醒来时的迷茫和空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属于军人的钢铁意志!
他要站起来!
他必须站起来!
他不能当一辈子的废人!不能永远依赖妻儿!
这种强烈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一次次挑战着身体的极限。
从最初只能在床上进行的被动活动,到后来可以尝试着自己发力抬手、抬腿……
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背后都凝聚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痛苦。
阮萌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能做的,就是默默地陪伴、鼓励和支持。
她会根据康复师的指导,耐心地协助他完成每一个动作,在他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鼓励他:“卫国,再坚持一下!你可以的!”
每天训练结束后,她都会用温热的空间泉水,仔细地给他按摩酸痛僵硬的肌肉和关节,缓解他的疲惫和疼痛,加速身体的恢复。
空间泉水的神奇效用,加上陆卫国自身的顽强意志,让他的康复进展比医生预期的要快一些。
而在这枯燥、痛苦的康复过程中,儿子壮壮的存在,无疑是一抹最温暖、最明亮的色彩。
快三岁的壮壮,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
看到爸爸每天都在做一些奇怪的“动作”,他也觉得很有趣。
有时候,陆卫国在练习站立,扶着床沿,双腿控制不住地颤抖时,壮壮就会有样学样,也扶着小板凳,故意一瘸一拐地走路,嘴里还“哎哟哎哟”地叫着,逗得阮萌萌哭笑不得。
有时候,陆卫国累得满头大汗,靠在床头休息时,壮壮会噔噔噔地跑过来,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妈妈用木头做的小汽车,塞到爸爸手里,奶声奶气地说:“爸爸,玩!”
他还会学着妈妈的样子,用他那肉乎乎的小拳头,轻轻地、笨拙地帮爸爸捶腿,一边捶一边说:“爸爸不痛,壮壮呼呼……”
孩子的纯真、依赖和毫无保留的爱,像一股股暖流,悄无声息地融化着陆卫国心头那层冷硬的外壳。
每次看到儿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听到他软糯糯地叫“爸爸”,陆卫国那双因为疼痛和挫败而显得格外冷硬的眼睛里,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极其罕见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温柔。
儿子的存在,成了他咬牙坚持下去的,最强大的动力之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和家人的温情支撑下,陆卫国的康复终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这天下午,在阮萌萌的搀扶下,陆卫国尝试着拄起部队医院送来的特制拐杖。
他的双腿依旧在不受控制地颤抖,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仿佛脚下踩的不是地面,而是刀山火海。
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一步,两步,三步……
他从床边,走到了桌子边!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米距离,虽然走得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会摔倒!
但他成功了!
他终于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虽然借助了拐杖),独立行走一小段距离了!
“卫国!你成功了!”阮萌萌激动地扶住他,眼眶瞬间就红了!
“爸爸!爸爸走路了!”壮壮也在一旁兴奋地拍着小手,又蹦又跳!
陆卫国看着妻子喜极而泣的脸庞,看着儿子雀跃的身影,感受着双脚重新踏在地面上的真实感,一首紧绷的嘴角,似乎也极其微弱地向上扬了一下。
虽然只是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却如同冰雪初融,带来无限的希望。
全家人都沉浸在这巨大的喜悦和激动之中!
而在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和朝夕相处中,阮萌萌和陆卫国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不可避免的身体接触(搀扶、按摩),共同面对困难的目标,让两人之间那层无形的隔阂,似乎在一点点消融。
虽然交流依然不多,有时候甚至还会有些尴尬。
但偶尔,在他咬牙坚持完成一个艰难动作后,她递过毛巾时指尖的无意触碰;
在他因为疼痛而皱紧眉头时,她眼中流露出的担忧和鼓励;
在他成功迈出一步后,两人相视时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无需言语的默契……
这一切,都像春日里悄然萌发的嫩芽,预示着他们之间那段被中断、被隔阂的情感,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重新生长。
这。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