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雨水惊呼一声,小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傻柱也是眼睛瞪得溜圆,首勾勾地盯着那发光的灯泡,半天没说出话来。
“亮……真亮啊!”
他喃喃自语,感觉这光,比他见过的任何光都要神奇。
“妈,这……这就是电灯?”傻柱有点不敢相信。
“是啊!”吕冰心看着孩子们惊喜的模样,心里头比吃了蜜还甜。
“以后啊,你们俩写作业,就不用凑在煤油灯底下熏眼睛了。”
“晚上起夜,也不怕黑灯瞎火地磕着碰着了。”
吕冰心温柔地摸了摸雨水的头,又看了看傻柱。
“特别是柱子,你现在用功读书,费眼睛,这电灯亮堂,对你眼睛好。”
傻柱听着吕冰心的话,心里头热乎乎的。
他知道,妈这是心疼他们呢。
以前家里穷,点煤油灯都得省着点用。
现在,为了他们,妈竟然装上了这么亮的电灯。
他想起自己以前的混账样,再看看现在妈为这个家操持的一切,鼻子突然有点发酸。
“妈……”
傻柱声音有点哽咽。
“我……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一定孝顺您跟我爸!”
他这话,说得斩钉截铁。
吕冰心眼圈也红了,欣慰地拍了拍傻柱的胳膊:“好孩子,妈知道你懂事了。”
雨水也使劲点头:“哥,我们一起孝顺爸妈!”
一家人围着那明亮的电灯泡,心里都充满了暖意和对未来的憧憬。
没一会儿,何大清也下工回来了。
他一进院门,就听见自家屋里传来说笑声,比往常热闹。
“当家的回来啦!”
吕冰心迎了出来,脸上喜气洋洋的。
何大清“嗯”了一声,走进屋里。
他一眼就看见了屋顶上亮着的电灯泡,还有墙上新拉的电线。
“哟,这是……通电了?”
何大清有些意外,随即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是啊!”吕冰心笑着说,“今天下午刚弄好的,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
“挺好,挺好!”何大清点点头,“这下亮堂多了,孩子们学习也方便。”
他心情正好呢,儿子成绩上去了,老婆的病有指望了,家里再添个亮堂的电灯,真是喜上加喜。
“这得花不少钱吧?”何大清随口问了一句。
吕冰心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人家说,连工带料,一共……一共八十五万呢。”
这个数字,确实不小。
搁以前,何大清听了肯定得皱眉头。
但现在,他刚为了药材花了大价钱,心气儿不一样了。
“嗨,钱财身外物,花了就花了!”何大清大手一挥,满不在乎。
“只要孩子们用着舒坦,你看着高兴,比啥都强!”
他现在觉得,只要一家人好好的,比什么都重要。
吕冰心听了,心里更是踏实和感动。
与此同时,西合院的另一头,贾家。
老贾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工地回来,刚进门,就听见贾张氏在那儿叨叨。
“哎我说,你可算回来了!”
贾张氏坐在小马扎上,撇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怎么了这是?谁又惹你了?”老贾有气无力地问,只想赶紧歇着。
“还能有谁!何家呗!”贾张氏哼了一声。
“他们家,今儿个通电了!好家伙,那灯泡亮的,刺眼!”
“说是花了八十多万呢!”
贾张氏的语气里,酸溜溜的,满是羡慕嫉妒恨。
老贾一听,眉头皱了起来:“通电?花那么多钱弄那玩意儿干啥?”
“烧包!”
他嘟囔了一句。
“可不是烧包嘛!”贾张氏立马接茬,“我说老贾,咱们家要不也……”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老贾打断了。
“通什么通!咱们家好好的,点煤油灯不也一样过?”
“那钱留着买棒子面不香吗?净整这些没用的!”
老贾最烦的就是花冤枉钱。
在他看来,电灯那就是个摆设,中看不中用。
贾张氏被噎了一下,心里不痛快,但也知道老贾这犟驴脾气,说不通。
“哼,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她悻悻地闭了嘴。
隔壁院的易中海家。
聋老太太也听说了何家通电的事儿。
傍晚,易中海一回来,老太太就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过来了。
“中海啊。”
“哎,老太太,您怎么过来了?”易中海赶紧扶着。
“我听说,何大清家安电灯了?”聋老太太问。
“是吗?这倒是个新鲜事儿。”易中海点点头。
“中海啊,我看咱们院儿,也该与时俱进,考虑考虑了。”聋老太太慢慢悠悠地说。
“这电灯,亮堂,对眼睛好,也安全。”
易中海琢磨了一下。
他是一大爷,院里的事儿他也得上心。
而且,他也觉得电灯确实方便。
“老太太,您说的是。”易中海点了点头,“这事儿我看行,明儿我就去街道问问,也给咱们家安排上!”
“哎,那就好,那就好!”聋老太太满意地笑了。
夜幕降临。
西合院里,大部分人家都点起了昏黄的煤油灯,或者干脆摸黑。
唯独何大清家,窗户里透出明亮的光芒,在漆黑的夜里格外显眼。
屋里,傻柱正坐在桌前看书。
以前在煤油灯下看书,时间长了眼睛就又酸又涩,还总有一股煤油味儿。
现在这电灯底下,光线充足又不刺眼,看书都觉得是一种享受了。
“嘿,这电灯可真是个好东西!”傻柱心里美滋滋的。
雨水也在一旁写写画画,小脸被灯光映得红扑扑的。
何大清和吕冰心看着一双儿女在明亮的灯光下用功,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周围的穷邻居们,也都悄悄议论着何家的电灯。
“哎,看见没,何家那灯,真亮堂!”
“可不是,听说得不少钱呢。”
“有钱就是好啊……”
羡慕的,嫉妒的,各种眼神都投向何家那扇明亮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