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储之制?
这新奇的话语让百官听得一脸懵,什么叫秘密立储?
难不成立太子还偷偷的立?
就连王纯卅也没搞明白朱权的意思,自已属实是没听说什么秘密立储制度。
“陛下,不知何为秘密立储?”
王纯卅拱手问道。
朱权则笑问道,“朕躬膺太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朕所有长子,但长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
“陛下是想等长子大些再立太子?”王纯卅询问道。
这也不算秘密吧?
朱权摇摇头,“当然不是,自古以来,皇位只有一个,可是皇子却不只一个,而且其中有嫡、有长、有贤。
如果皇帝册立储君,稳固国本,那么朝臣必定纷纷进行投靠,甚至结党营私来庇护未来的皇帝,想着从龙之功。
如此,太子权势便不断增长,必定进而侵犯和威胁皇权,历朝历代以来,为皇位父子相杀,兄弟相鸩者不在少数。
再加上太子位在亲王之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皇子嫉恨,进而反对太子的派系会明争暗斗,于朝局不稳。
要是最后闹成太子被废黜,各皇子之间又会陷入夺储之争,大臣们各怀鬼胎,结党营私纷争不休,更不利朝局稳定。
到那时,百官只管搞派系之争,又有几人能一心为国为民为君操劳?朕不想这等局面出现。
为江山社稷计,为百官安定计,为皇子兄弟计,朕决定颁布旨意,凡坐朝之君,不再明立太子!”
朱权缓缓开口,这番话直接让百官一阵尴尬。
皇子出世,注定引发派系之争,谁不想有从龙之功,甚至当帝师?
“陛下,何为不明立太子?”
钱多多疑惑,太子还有明立和暗立之说吗?
朱权回答道,“立太子,不论立嫡、立长、立贤,朕都可以,比起身份,朕更看重能力,要想大明永昌,储君不能轻立。
朕打算让朕以后的孩子们,自已凭本事来定,谁想当皇帝,自已站出来跟朕说,然后五年考验期。
三年从文,两年从武,成绩卓著者立为储君,想做皇帝,就得上马杀敌,下马治国,文可安邦,武能定国。
等朕选出立太子人选,朕就直接亲笔写下即位诏书,然后密封于匣内,就放在奉天殿的建极绥猷之后。
若朕意外驾崩,诸王和满朝文武共同开启,将旨意布告天下,遵旨而行,若朕一生安康,则此诏藏此几十年。
待朕寿终正寝之后再行打开,亦或者朕晚年退位,让新君即位,指点新君御极天下,也使诸王不至于动摇新君正统。”
朱权说出了自已的想法。
明朝的奉天殿挂着的匾额可不是什么正大光明,而是奉天敕命或者是建极绥猷。
满朝文武直接懵了,这秘密立储之制有毒啊!
“陛下,让诸皇子自已光明正大的争储,这不是鼓励皇子自相残杀吗?万万不可啊。”
礼部尚书赶忙站出来反对。
“想当太子,连来跟朕说的勇气都没有,那当什么太子?想当太子的,先放出去当三年县令,让他治理一方,然后送去战场,生死不论,储君之位,注定要见血,不想做太子的,那就一世无忧,做个太平王爷,众爱卿意下如何?”
朱权瞥了眼礼部尚书,这家伙最近怎么事事都要跟自已唱反调?
“陛下英明,这秘密立储之制既可以让诸皇子不知道自已究竟是不是接班人,又可以让群臣无法结党营私,看似未立太子,实则太子已立,只是未曾公布,臣盛赞陛下灼见。”钱多多这次抢在王纯卅前面支持朱权。
王纯卅直接翻了个白眼。
你这煞笔,利弊都没议完,你就急着支持,肯定会挨怼。
“陛下,若有人夜色潜入奉天殿,盗阅圣旨,然后去谋害上面写的储君人选该如何?”
户部尚书顾博文站出来问道。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谁敢保证这事儿不会发生?
篡改圣旨或许不敢,但是谋害圣旨上的储君人选,那可不难啊。
“臣附议!秘密立储之制不可取!弊大于利,陛下还是早立太子,绝了诸王争储之念吧。”户部侍郎站出来对此表示支持。
王纯卅给了钱多多一个眼神,怎么样,是不是挨怼了?
现在这事儿你怎么解决?
真以为顺着朱权的话说就都是对的了?你以为直接表态就能一锤定音了?
小子,你还得多学着点儿啊,事态未明之前,不要表态啊。
“王阁老,你的意见呢。”朱权看向了王纯卅。
王纯卅拱手道,“户部尚书所言有理,不过秘密立储之制,可以让皇子不再手足相残,不让百官结党营私。
同时表明陛下不看重出身,只看重能力之心,这对所有皇子都是公平的,至于偷阅圣旨的事情,只能严加防范。
臣以为可以组建护诏营,陛下放完圣旨之后,着护诏营日夜十二时辰保护,陛下不定时查看诏书情况。
只要诏书位置有变,被挪动了,护诏营不问缘由,全部问斩!一人叛变,护诏营全部问斩!
就和军中护纛营一样,护诏营各个武功高强,可配备火器,如此可尽最大可能,确保圣旨不被盗阅。”
王纯卅首先肯定了朱权秘密立储之制的可行性,又提出了解决办法。
配备火器,十二时辰巡逻。
“奉天殿乃百官议政之地,难道还要让一群普通人窃听朝政吗?”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
“这还不容易,陛下和百官上朝,他们就退出去,宣布退朝之后,他们立刻进来,无缝衔接。”王纯卅淡淡的反驳道。
这话让那个官员瞬间无话可说。
“那如何保证护诏营不叛变?毕竟说不定其中有人不怕死呢。”又有官员站出来提出了一个问题。
王纯卅回答道,“现在距离立太子还很久远,陛下可以去找一批孤儿,有足够的时间培养成死士!死忠陛下!”
在古时,是真有人能为了承诺赴死。
是真有人能为主人赴死,不惜一切代价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