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陈建民准时来到供销社采购科,今天是正式下乡收购的日子,每个人都要去自己负责的区域开展收购。
张铁山科长站在办公室门口,清点着今天出发的人。
“老刘,你带着小陈去城西郊区。”
“老孙,你还是去城南那边。”
“老赵,你去东郊,顺便看看肉联厂有没有新批的货。”
采购员们纷纷点头应下,随后各自准备出发。
这时,陈建民注意到,采购科的几个人,几乎都有自行车,只有他和老刘两手空空。
老孙骑着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嘴里叼着根烟,得意洋洋地说道:“哎,还是有辆车方便啊,想去哪就去哪,可比挤公交强多了。”
另一个采购员老赵也推着自行车,笑着附和:“那可不?有辆车,咱们一天能跑好几个村,收购效率高,还能少遭点罪。”
陈建民没说话,但心里却明白了——
在这个年代,自行车可是稀缺物资,能有一辆自行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老刘见陈建民盯着那些自行车,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别羡慕,等你干出点成绩,供销社自然会给你批辆自行车。”
陈建民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嗯,先干好活儿,车的事以后再说。”
因为没有自行车,老刘带着陈建民去坐公交车,前往城西郊区。
这时的公交车,还是老式的“电车”,车身是绿色的,车厢里挤满了乘客,空气里混杂着煤油味和各种人的体味。
陈建民跟着老刘挤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站着,手扶着车厢上的铁杆。
公交车启动时,车身猛地一晃,车上的人纷纷晃了一下,有些人还骂骂咧咧的:“开车的怎么回事儿?也不看看车上这么多人!”
老刘倒是一脸淡定,似乎早就习惯了,他笑着对陈建民说道:“这公交车啊,挤是肯定的,不过比起骑车,还是省点力气。”
陈建民点点头,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街景,一路上,街道两旁的店铺、胡同、西合院慢慢变少,逐渐变成郊区的田地和农家院落。
半个小时后,公交车终于到站,老刘带着陈建民下了车,步行进入城西郊区的农村。
城西郊区的农村,一眼望去,全是低矮的土坯房,院子里堆满了干草和农具,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泥土和牲畜的味道。
老刘熟门熟路地带着陈建民,来到第一户人家——李老汉家。
李老汉己经六十多岁,穿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棉袄,看到老刘来了,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哎呦,刘采购来了!这次要收啥?”
老刘笑着说道:“还是老规矩,鸡蛋、鸡、鸭、鹅,你家这次能给多少?”
李老汉挠了挠头,说道:“鸡蛋有个二十斤,鸡倒是有三只,鸭子五只。”
老刘点点头,拿出记账本,开始计算价格。
“鸡蛋一斤八毛钱,鸡一只一块二,鸭子一只一块五。”
李老汉点点头:“行,你们供销社的价,向来是最公道的。”
随后,老刘让陈建民检查鸡蛋和家禽,确认没问题后,才掏出收购票据,让李老汉签字。
这些票据,是供销社给农民的凭证,农民可以拿着票据去供销社兑换现金或者换购生活用品。
事后,老刘并没有急着去下一家,而是笑呵呵地拍了拍陈建民的肩膀,向李老汉介绍道:
“李大爷,今天带个新同事来认识认识,这是咱们供销社新来的采购员,陈建民,是转业军人,以后城西郊区这片就由他负责啦!”
听到“转业军人”这几个字,李老汉眼睛一亮,立刻热情了几分,笑着说道:“哎呦,军人出身的,那肯定是个实诚人!”
陈建民笑着点点头,主动伸出手:“李大爷,以后还得请您多关照。”
李老汉哈哈一笑,跟他握了握手:“好说好说!咱们这片可是靠着供销社吃饭的,咱们信得过你们。”
旁边的李大娘也笑着端出一碗热水:“小陈啊,第一次来,喝口热水暖暖身子,这大冷天的,可别冻着。”
陈建民连忙接过碗:“谢谢李大娘。”
老刘见气氛不错,趁机说道:“李大爷,这次带小陈来,就是让他熟悉熟悉,以后你们家的鸡蛋、鸡鸭鹅啥的,都可以首接找他,他肯定不会亏待你们。”
“那是那是!”李老汉点头,“只要价格公道,俺们肯定愿意卖。”
接下来的几家,老刘都用类似的方式一一介绍陈建民,每到一处,都会笑着说:“这是咱们供销社的新采购员,小陈,以后这片归他管。”
农户们听说陈建民是军人出身,又是供销社正式的采购员,都很乐意和他打交道。
“军人出身的,办事肯定靠谱!”
“以后有啥事,就找小陈了!”
“以后你要是来俺家,记得提前说一声,俺给你留点好东西。”
说完,带着陈建民继续前往下一户人家。
……
一上午的时间,老刘带着陈建民走了五六家,每家都收了一些鸡蛋、鸡鸭鹅,基本上都是按政府定价收购。
陈建民在过程中也渐渐明白了——
收购,不仅仅是交易,更是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采购员和村里的关系越好,就越容易收到好货,甚至能收到一些“额外的东西”。
上午的收购进行得很顺利,鸡蛋、鸡鸭鹅的数量基本达标。
但陈建民很快发现,老刘的收购可不止这些。
在走访几家熟悉的农户时,老刘总会和农户们低声交谈一番,然后从他们家里收上一些供销社清单上没有的东西。
比如——
一小袋晒干的蘑菇
半斤腌咸鱼
几根风干腊肠
一包自家磨的黄豆粉
这些东西,供销社并不会专门收购,但对于采购员来说,如果能搞到点儿这种稀罕货,那可是极有价值的“补贴”。
陈建民看得心里微微一动,老刘这些东西并不是白拿的,而是用粮票和农户交换的。
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个“门道”。
吃过午饭后,老刘伸了个懒腰,笑着对陈建民说道:“小陈啊,上午你也熟悉得差不多了,下午你自己转转,找几个农户聊聊天,拉拉关系。”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也有点私事要办,咱们晚点再汇合。”
陈建民心里一动,立刻明白——老刘这是要去搞自己的东西了。
不过,这正合他意!
他也正好有自己的事要做!
看着老刘悠哉地朝村东头走去,陈建民转身向着李老汉家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