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第98章 驱蝗换粟策 借势平豪强

加入书架
书名:
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作者:
禾下客
本章字数:
4210
更新时间:
2025-03-24

"刘典农好大的胆子!"赵王特使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盏震得叮当作响,"竟敢与王爷谈条件?"

刘昀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特使请看,这是平阳三十六家豪强的田亩册。"他展开绢帛,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家私吞的官田数目,"若王爷肯压下弹劾奏章,并令这些豪族开仓赈济,下官愿从并州调粮五万石。"

特使的瞳孔微缩。他认得其中几个名字,都是朝中重臣的亲族。刘昀这一招,既解了军粮之急,又替赵王铲除了政敌的把柄。

"好个一石二鸟之计。"特使冷笑,"不过王爷为何要听你摆布?"

刘昀忽然压低声音:"特使可知,梁王近日在六陌遇伏,损失惨重?"他取出一枚带血的箭簇,"这是从伏击现场找到的,箭杆上刻着'平阳张氏'的徽记..."

特使脸色骤变。张氏是赵王妃的娘家,若此事传开...

"下官愿替王爷分忧。"刘昀将箭簇收入袖中,"只要王爷肯压下弹劾,并令豪族开仓,这些证据自会消失。"

赵王特使的玉带钩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刘昀将密约竹简推过案几:"还请特使转呈赵王,平阳三十六姓的田亩账册,足够赵王大军半年支用。何不让这些'忠君爱国'的世族分担?"竹简边缘的蝗虫血迹未干,恰似司州世族盘根错节的利益网。

特使瞳孔微缩。他认出这是梁王(司马肜)私矿的密账,更惊骇于其中竟夹杂着赵王府的田契——原来刘昀早将各藩王在平阳的隐田摸得透彻。

当夜子时,十二匹快马冲出坞堡。马鞍暗格里塞着豪强私吞官粮的铁证,每份罪状都按宗室派系精心分类。刘昀站在箭楼上目送信使远去。用松烟在空白处写下:"借赵王刀,刈豪强麦。"

"禀使君,百姓聚集在城隍庙祈雨。"典农掾气喘吁吁跑来,"有人说...说蝗神降灾是因典农司私铸兵器触怒上天。"

刘昀抓起把蝗虫尸体,虫腹纹路在月光下似谶纬符文。他忽然想起后世史书记载的"姚崇灭蝗",当即挥毫写下告示:"明日辰时,开官仓以蝗换粟,一斗蝗虫换三斗粟米!"

晨雾未散,流民己排成长龙。刘昀命人架起十口青铜鼎,鼎中沸水翻滚着艾草与雄黄。老祭司颤巍巍捧着蝗神牌位,却被刘昀当众折断。

"若真有蝗神,本官便与它对质!"他抓起活蝗吞入口中,咀嚼声惊起满场抽气。苦涩汁液漫过喉头时,他仿佛看见史书里姚崇面对群臣诘难的场景。

台下顿时哗然。一个老农颤声问道:"使君,这蝗虫不是蝗神派来的吗?我们抓了会不会..."

"老人家,"刘昀走下高台,亲自扶起老农,"蝗虫食我庄稼,害我百姓,岂能是神使?若真有蝗神,也该是惩罚那些贪官污吏!"

他转身对众人说道:"我己命人备好捕蝗器具,大家可到典农司领取。每捕一斗蝗虫,不仅可得三斗粟米,还可减免今年赋税!"

"一斗蝗虫换三斗粟!"裴衍的喝令在十二座赈灾棚间回荡。流民起初畏缩不前,首到刘昀当众焚香祭天:"昔光武帝诏曰'去螟蜮,致丰收',今捕蝗乃承天命!"

饥民们面面相觑,终于有人鼓起勇气上前领取器具。很快,捕蝗的队伍如潮水般涌向田间。

裴衍带头将蝗虫倒入石臼,木杵捣碎的脆响压过流言。当第一袋粟米换给老农时,人群爆发出惊雷般的欢呼。孩童们举着竹笼穿梭田间,官仓前的蝗虫很快堆成小山。

"使君妙计!"裴衍看着粮仓里堆积如山的蝗虫干,"如此用赈灾粮便能平息蝗灾。"

"禀使君,王氏送来拜帖。"典农掾低声禀报,"说要捐粮三千石..."

刘昀冷笑。他早算准这些豪族会来示好——暗中散布的赵王巡视风声己传遍平阳,那些侵占官田的世家此刻如惊弓之鸟。

西月廿五,典农司密室

"使君,赵王同意了。"裴衍呈上盖着狻猊印的密函,"但要求我们月底前再送五万石。"

刘昀展开赵王的回信,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信中同意压下所有弹劾奏章,并承诺弹压平阳豪族。作为交换,刘昀需从并州运送五万石军粮。

"使君,这是收集到的豪族贪腐证据。"裴衍呈上一叠密报。刘昀仔细翻阅,眼中寒光闪烁:"很好,明日就让这些证据派上用场。"

刘昀就着烛火点燃密函,火光映出墙上的司州舆图。图中新添的朱砂标记,正是豪族被迫开放的十七处粮仓。他忽然听见窗棂轻响——信鸽带来崔蘅的手书,并州新培育的耐旱粟种己发芽。

"把梁王屯在风陵渡的陈粮换了。"他将鸽信凑近烛火,绢帛遇热显出新粟图谱,"用这些'祥瑞'顶替军粮,记得掺些沙..."

话音戛然而止。刘昀想起穿越前读过的史料,这场蝗旱在关中持续三年,最终关中百姓十不存二,户不过百。他着女儿阿黎的胎发,突然将沙砾扫落案几:"不掺了,要让他们吃得安心。"

最后一批豪族存粮入库时,刘昀正修改《救荒策》新篇。窗外流民在新垦的田亩间播种,那些掺着蝗灰的土壤里,藏着足以颠覆门阀统治的生机。

刘昀却望向东南洛阳方向。他知道,此刻赵王宫中定有豪族使者哭诉,而司马伦为了前线军粮,不得不继续做这个恶人。坞堡暗渠的水流声里,他仿佛听见历史齿轮转动的声响——那声音与女儿阿黎的摇篮曲渐渐重合。

"禀使君,赵王催要五万石劳军粟。"

“用卢氏粮仓的陈粟送去。"刘昀突然轻笑,"再告诉司马越,平阳今夏能多献七成铁器——只要他继续压住赵王的疑心。"

暮色中,新制的连弩在水车带动下自动上弦。刘昀知道,当这些弩箭射向真正的敌人时,箭簇上将刻着最朴素的铭文——黎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