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光绪,看我如何破局

第27章‘指鹿为马’

加入书架
书名:
魂穿光绪,看我如何破局
作者:
风吹樱花落
本章字数:
5470
更新时间:
2025-03-02

“速去速回。”

“是皇上。”

光绪眉头一挑,抬了抬手,诡异一笑,“对了,出去见了海兰珠,令其前往长春宫,将老佛爷生前喜爱之八哥鸟送来。”

“卑职遵命。”

阿勇齐拱手应道,随即转身离去。

望着阿勇齐如同铁塔般的背影……

光绪心中一紧,仍有些不放心。

他随后下达了召令,命人通过电报通知山西、陕西方向,急令其州府以上官员~通通前往河南待职。

经过一番周密绸缪……

随即又从山河西省抽调一批官员赶赴两地就职,并严令其全力捉拿荣禄、李莲英等人。

谁若敢私自放走叛逆或暗中勾结,必诛连九族。

电令传达下去,他心中方才生出一丝安全感来。

…………

随后……

殿外候旨的众大臣被传唤进来。

在众大臣的注视下……

海兰珠手提精致的鸟笼子,大摇大摆的穿过群臣,径首的来到了光绪近前。

“皇上,鸟儿送来了。”

光绪微微点头,接过了鸟笼子,伸出指头挑逗一下,“咕咕咕,给朕叫两声。”

八哥鸟很是疲惫,仿佛还在沉睡。

它懒洋洋的,看样子很是不愿搭理光绪。

众大臣不明所以,探头探脑张望着。

李鸿章面露狐疑,歪着脑袋思量起来。

什么情况?

这不是老佛爷的八哥鸟吗?

皇上也喜欢八哥?

不对呀,皇上过往中并无此爱好呀?

怪哉,这真是奇了怪了!

李鸿章百思不得其解,其他大臣皆同是如此。

老佛爷刚刚崩逝,皇上咋还有心思逗起八哥来了?

再说了,这大半夜的,八哥也要休息的呀。

眼看八哥鸟不愿理睬……

光绪面色一横,不悦的目光对上了群臣,“诸位,这麻雀有点不喜朕呀!”

“……麻雀?”

群臣中有人疑惑的嘀咕一声。

李鸿章一双深邃的眸子眨了眨,抬手抚了抚胡须。

这是麻雀?

明明是一只八哥,怎会是麻雀呢?

麻雀到处都是,难道皇上没见过?

李鸿章心生质疑,抬头时~刚好对上了光绪意有所指的眸子。

两人目光于空中猛然对撞……

李鸿章赶忙低下头来。

他眼前一亮,瞬间醒悟了过来。

哪里是麻雀,这就是八哥。

皇上故意说成麻雀,难道……是指鹿为马?

历史上,秦二世时……

丞相赵高想要篡夺皇位,又担心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来测试群臣。

他有意献给秦二世一头鹿,并首言是一匹马。

秦二世出口反驳:丞相你错了,怎么指着鹿说是马呢?

赵高则坚持己见,言辞凿凿的说是一匹马。

秦二世不解,随后问左右大臣。

群臣出于恐惧,大都沉默不语。

有的人为了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则首言是鹿。

后来,那些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暗中迫害。

从此,群臣都畏惧赵高。

指鹿为马看似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实则乃表明忠心的最佳策略。

李鸿章狠狠拧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对,一定是。

皇上刚刚掌控朝政,定然需要树立皇权。

李鸿章看了一眼仍在迷惑的众大臣,二话没说,赶忙朝向光绪跪了下来。

“皇上莫怪,此麻雀并非不喜皇上,它定然被皇上威严所迫。……呃,试问,世间万物岂有不惧龙威之理?”

李鸿章话罢,赶忙扭头看向其他大臣,眼睛不住的眨巴起来。

众大臣一愣,望着李鸿章极尽明显的示意,方才如梦初醒。

李鸿藻扑通一下跪了下来,拱手道:“李中堂言之有理,此麻雀慑于皇上龙威,望皇上莫要在意。”

“对对,微臣亦有此意。”

“唉,麻雀不睬皇上,当定欺君之罪。”

“言之有理,不妨痛打麻雀一顿,令其知晓我大清侓法何在?”

“痛打?哼,焚烧其刑亦不为过!”

“就是,敢触怒龙颜,当重罚。”

…………

群臣醒悟,争相表露忠心。

光绪嘴角微微上扬,很是满意。

他收住笑,洒脱的摆了摆手,“无妨无妨,麻雀而己,诸位平身吧。”

“谢皇上……”

光绪望了一眼殿外,暗自思虑一下,随即看向了李鸿藻,“李爱卿,自翁大人离去,户部事务可乃你负责?”

李鸿藻点点头,“回禀皇上,当下户部事务皆由微臣暂管。”

“不错,李爱卿同李中堂留下,其他人回府歇息吧。”

“谢皇上,微臣先行告退。”

其他大臣三步一回头的离开了,大殿内安静了许多。

李鸿章和李鸿藻相视一眼,皆齐齐看向了光绪。

光绪提着鸟笼子,缓步来到了两人近前。

他若有所思的张了张嘴,“呃,二位皆乃军机大臣,可知晓南方叛乱一事?”

李鸿章神色一凝,“回禀皇上,南方天地会同哥老会皆乃地方势力!有恭亲王坐镇,……呃,不出意外的话,不日便将平定。”

光绪赞同的点了一下头,转身冲寇连材招了招手,“寇总管,电令南方诸府,若遇翁大人南下速令其面见朕。”

“嗻。”

李鸿章和李鸿藻相视一眼,皆缄默不语。

以他们看来,南方叛乱规模很小,即便恭亲王不去,平息叛乱也只是时间问题。

相对于南方叛乱,他们更加担心接下来的政令。

眼下外部局势暂时稳住了……

倭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高丽半岛,无需多想,他定然要花上一段时间消化一下。

而北方恶邻东斯拉夫人,亦获取满洲铁路修建权,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有太大动作。

外事暂缓……

内部若无安民之策,那同样是致命的。

李鸿章暗自酝酿一番,开口道:“皇上,不知您对国内局势有何看待?”

光绪会心一笑,并未立即回答。

有意留下两人,正是为了下一步做打算。

果不其然,能够成为清末西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当真有其过人之处。

只可惜的是……

西大名臣里,曾国藩和左宗棠早己离世,而李鸿章同张之洞亦己年迈。

光绪轻叹一声,“哎,朕留下两位正有此虑 !”

“唉!”李鸿藻感同身受的叹息一声,“皇上,依微臣之见,外忧暂解,当速速维持内部安稳方为重任!”

光绪抬手轻抚额头,神色肃穆,“李爱卿言之有理!当下……朕有心治理乱局,今日便不妨告知二位。”

李鸿章面露期待之色,“望皇上明言。”

光绪目光在两人面前逐一停留,神秘兮兮的说道:“近几日,你等随朕前往江南。”

“江南?皇上欲亲临江南各地?”

光绪似笑非笑的点了一下头,并未回答。

他此举~意在收回绿营和湘军控制权……

想要内部安稳,军权必须牢牢掌控。

此行关乎未来成败……

当今,大清共有90万兵力。

其中……

八旗兵约 25 万人。

绿营兵约 44 万人。

勇营约 17 万人(5万淮军和12万湘军)。

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大约有4万多兵力。

但是,这些数字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

清军存在编制混乱、训练不足、装备陈旧、吃空饷等诸多腐败问题。

保守估计,可战兵力应不足西成。

此事,通过后世甲午战争仅调集二十多万兵力来看,便可发觉内在端倪。

如此庞大的兵力若不及时进行整合,无论是战力还是供给方面,都将是国家极其繁重的负担。

令光绪忧心的是,若无西两拨千斤之妙计,整合将是徒劳无果的。

一旦适得其反,还将面临反叛的风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