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纱橱后隐隐传出呜咽之声,小王太医叹了口气,悄声说道,让国公爷预备预备。
代善明白此意。请了小王太医出去写药方,送走了小王太医,拿着药方去见了还在看账本的贾源。
贾源闻言跌坐在椅子上,许久才说了句,“去煎了药,好生伺候你母亲吧。”
贾代亮在一旁闻言忍不住哭出声来,贾源反倒怒吼一声,“你们太太还没死呢!”
代亮素来怕父亲怕得很了,一声怒吼就让他把呜咽憋回到嘴巴里了。
代善又一贯看不上二弟唯唯诺诺的样子,便让弟弟们都退下了,又让自已的小厮观言出去叫人按方煎药,务必用最好的药材。
之后父子二人又开始商议对那些不忠不义的奴才该如何惩治。
这一夜荣国府几乎是一夜未眠,除了不知道事情的几位小主子,没人能睡得着。
直到天亮了,史兰馨才离了上房回屋处理事情,其余几人则是轮流侍疾,几位小少爷小姐不过在上房露了个脸就各自被带走了。
而外面几位账房轮班,连续不停地查了三日三夜的账,最后盖棺定论,连这些外头的账房都不敢置信,贾家的奴才居然这般胆大妄为。
所有管事都被拘在上房,每查出一个,贾源亲自带亲兵抄了奴才房子,简直触目惊心!
史兰馨主持内务,设立了举报减罪的制度。
头一天还没有人动,等到贾源当日抄了王新家和单武勇家,众人如同惊弓之鸟,生怕举报慢了,自已家先被旁人‘诬告’了。
结果发现除了库房那些金银书画的实物月月查账没有人动,分派到各屋的物件时有损毁,贾赦等小主子的屋里尤盛,大部分都进奶妈们的家里了。
外面无论是采买何物俱高于市价五至十倍不等,账上支取皆翻了一倍,主子要花一百两,就另有一百两进了奴才的钱袋子。
外头送礼孝敬,管家门房们收一些本是常事,他们居然敢直接收受贿赂,回头再说主子不肯把人打发了,更有打着国公府的旗帜在外强抢民宅,欺男霸女,简直无法无天!
史兰馨听那些告密的话才明白,贾家奴才之乱从根上就是如此,难怪探春说过账目归到外面账上就要被剥一层皮,祖宗手里规矩,主子得一分,他们就能得半分。
想来并不是祖宗定的规矩,只是自来如此,便成了规矩了。
贾源连抄了三天,把各大管事抄了个遍。连太太奶奶们的配 房也没有放过。
史兰馨首先说通了自已的丫鬟赖志家的,赖家举家向贾源自首,将多年油水归还了七七八八,所幸赖志和其父对外没有做些违法乱纪之事,史兰馨又在代善跟前小心说了些好话,赖家虽破财却是免了灾。
毕竟这个时代除非奴才恢复了自由身,否则这钱也不能算是自已的。
史兰馨也不是特地想要包庇,只是这回查得狠了,恐怕府中奴才半数都要发卖,剩下的或是胆子小,或是职位低没油水可捞。
可是府里大小事情不能没人做呀。
赖家世代家奴,原本的史兰馨也是看中这点才把自已的陪嫁丫鬟配给赖家。赖家小问题不少,所幸大问题没有,加之赖志确有才干,
因此史兰馨保了赖家为了日后能收归成自已的心腹。
虽然她明白,日后在两府权势极大,还掏空了贾家的赖管家应该就是赖志的儿子,而她的丫鬟云烟也就是日后的赖嬷嬷了。
可是自已已经不是原版货了呀,只要贾家子孙争气,还能怕个奴才?
而且史兰馨现在手上也没什么可用的人了,另一家陪房被查出在外仗着国公府奶奶的名头低价强买了不少良田,甚至放起了印子钱,还把没钱还的农家女强拉了回来给自已儿子做小,胆子大得没边了。
史兰馨气得肺都疼了,直接对代善说全家充公,不用算在她的嫁妆里,有罪者直接拉去卖了。
另外两家配房一家管着在金陵的奁田,隔得远了倒是没查出什么事情,还有一家胆子小的史兰馨简直不敢相信是自已的配房。
连续三日,不止东府,连四王八公和其他世交都惊动了,忙打听荣国府到底出了什么事。
直到三日后陈夫人醒了。
贾源得知陈夫人醒来的消息时,刚抄完了林管家家,林管家趴在地上哀嚎,求国公饶了一家性命。
听闻太太醒了,忙说了许多积福积寿的好话,希望贾源高抬贵手。
贾源倒是不置可否,将林管家撂在一旁,急忙回府了。
此时史兰馨已经带着贾赦、二哥儿、敦哥儿、大姐儿一起过来,陈夫人醒来虽精力不济,但是看到孙子辈必定欢喜。
只是没一会儿陈夫人就让史兰馨带他们回去,“还太小了,莫要过了病气。”就这一句话,陈夫人说话就要喘两口,众人都担心不已,唯有史兰馨见陈夫人没有面瘫,也没有中风,心中终于放下了。
小王太医说得这般严重,自已两三日睡不着,眼都抠肿了。能醒来就好呀。
陈夫人复又躺好,正好抬眼看到史兰馨那张憔悴的脸,又看了一圈,人人眼睛都红红的,心中颇为动容,媳妇对自已还是很孝顺的。
此时外面传老爷来了,史兰馨请了安,就都退了出去。至于贾源和陈夫人夫妻又说了多少知心话,只有他们自已知道了。
没一会儿子贾代亮、贾代成、贾代儒都过来请安。
贾府只有代善文武双全,13岁就跟着父亲上过战场,天下大定后,19岁成为钦点的御前侍卫,娶了史侯家的嫡次女为妻,一时风头无两,宁国府的长子贾代化都不敌其锋芒。
而底下的弟弟们都才华平平,贾代亮文不成武不就,成日只知眠花宿柳,纨绔子弟一个。
贾代儒倒是一心从科举,自是举业艰辛,前年回乡没有考中秀才,如今还在苦读,打算明年再考。
贾代成仿佛自知不是科举的料子,前面又有一个如此耀眼的大哥,身为庶子更是难以出头,不如抱紧父亲与哥哥的大腿,背靠大树好乘凉呀。
帮着家里做些琐事,料理些产业,又叫媳妇古氏好生讨好大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