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破浪:明朝巨匠

第9章 舰队新生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帆破浪:明朝巨匠
作者:
帅哥张
本章字数:
8760
更新时间:
2025-06-17

料罗湾的喧嚣,在陈彪倒台、沉海处置了内鬼张癞子之后,并未沉寂,反而以一种更纯粹、更磅礴的节奏轰鸣起来。无形的掣肘被斩断,暗处的冷箭暂时消停,郑芝龙“一应优先”的钧令如同给庞大的机器注入了最强劲的燃料。“神机坊”这座钢铁与智慧的熔炉,终于挣脱了束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期。

巨大的工棚被彻底改造,如同一个分工严密的巨兽器官。粗壮的竹席和木栅将空间分割成数个独立王国:

“铁骨熔炉”区: 热浪滔天,数座改良的巨型锻炉昼夜不息地喷吐着白炽火焰。鼓风机沉闷的嘶吼如同巨兽的心跳。吴铁锤如同统御火狱的君王,古铜色的身躯油汗淋漓,吼声如雷。在他的指挥下,烧至亮黄的熟铁胚料被巨大的火钳拖出,精准地送入特制的弧形水冷模具中。压辊带着千钧之力落下,蒸汽如白龙冲天而起!淬火的巨响如同巨钟震鸣,宣告着一根根弧度精准、青黑坚韧的铁肋诞生。效率,比建造“镇海”号时提升了数倍!

“龙脊总装”区: 这里如同巨兽骨架的陈列场。一根根粗壮笔首的铁力木龙骨被固定在坚实的地基上。周小木瘦削的身影如同精密的标尺,手持特制的“定位规”和长角尺,指挥着工匠们将锻造成型的铁肋吊装到位。巨大的铁箍和硬木销钉在号子声中被砸入榫卯,铁与木咬合的沉闷撞击声连绵不绝。数具庞大而冰冷的钢铁骨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如同蛰伏的蛟龙,等待着披上木壳的鳞甲。这是“破浪级”战舰的雏形——以“镇海”号为蓝本,但细节更优化,流程更标准化。

“飞梭”工区: 这是林墨规划中的新锐力量。与“破浪级”的庞大不同,这里铺设的龙骨更纤细流畅。林墨亲自指导着工匠,图纸上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全纵帆配置的快速侦察/通讯舰“海燕级”。三根高耸的桅杆设计,帆装舍弃了中式硬帆,完全采用西式三角帆、斜桁帆,追求极致的轻快与逆风性能。船体更小,吃水更浅,目标是像海燕般穿梭于风浪与敌阵之间。

“雷火”工区: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铁锈的混合气息。这里的船体骨架比“破浪级”稍短,但更加敦实宽阔。侧舷预留的炮窗数量惊人,且间距经过重新计算,确保最大火力投射密度。这是“磐石级”火力支援舰的胚胎,专为近战炮击和压制岸防而设计,未来将搭载更重型的火炮。

旧貌换新筋:

在新建巨舰骨架林立的震撼景象之外,船厂的干船坞和泊位上,另一场规模浩大的“新生”也在同步上演。数艘郑家主力旧式福船、广船被拖入坞中,如同迟暮的老兵,等待着“神机坊”赋予它们新的筋骨。

周小木和吴铁锤各自带领着数支精干的“快修队”,如同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围绕着这些旧船。巨大的船壳被局部剖开,露出内部腐朽或强度不足的结构。吴铁锤的徒弟们挥舞着特制的工具,将一根根按照标准尺寸预制好的熟铁加强肋(比新舰铁肋小一号),如同植入钢骨般,精准地铆接、箍死在旧船的龙骨和关键肋骨之上。铁锤敲击铁箍的“铛铛”声此起彼伏,如同为旧船注入新的心跳。

甲板上,木匠们在周小木的指导下,拆除笨重的旧式舵杆。按照林墨提供的标准化图纸,钻孔、安装基座,将带有齿轮箱的精铁舵轮系统移植上去。桅杆下,帆索匠们忙碌地更换着部分腐朽的索具,加装省力的滑轮组,甚至对一些结构尚可的硬帆进行局部加固和弧度微调,使其更符合流体力学。

“嘿!这老伙计,装上这铁骨头,再配上这新舵轮,感觉能再活二十年!”一个老船工拍着刚加固好的船肋,听着那沉闷坚实的回响,咧嘴笑道。他身边,年轻的水手则兴奋地试着转动那省力无比的舵轮,啧啧称奇。

效率,是旧船改造的核心。林墨制定了详尽的《旧舰快修十三条》,从结构加固点的选择、铁肋尺寸库、到舵轮接口标准、帆索升级包,都力求模块化、标准化。一支“快修队”能在十五到二十天内,让一艘旧船脱胎换骨,结构强度提升五成以上,操控性翻倍!看着一艘艘经过改造、焕发新生的旧船重新下水,郑家水师中下层军官和普通水手的士气与对“神机坊”的认同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薪火相传:

在工棚深处相对安静的一角,一座新搭建的竹棚成了“神机坊”的“格物堂”。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锤打,只有炭笔划过沙盘的声音和少年人专注的低语。

几十名从各工区选拔出的、年轻机灵、有识字基础的学徒工,正襟危坐。方清远一身半旧的儒衫,站在一块刷了黑漆的大木板前,用石灰块书写着。他身后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林墨绘制的《几何本源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点、线、面、角、圆以及勾股弦等基本概念。

“夫匠作之道,首重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方清远的声音清朗,将深奥的几何原理融入传统的匠作语境,“此‘矩’,非止于曲尺,更在于心中之‘度’。观此图,两点成线,三线成角。造船之龙骨,需首如‘线’;肋材弯折,需合乎‘角’度;船壳拼接,需契合如‘圆’之无隙……此皆‘格物’之始,致知之基也!”

他拿起一根标准的尺子,又拿起林墨设计的游标卡尺:“此二物,皆量长短。然前者粗疏,后者精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铁肋弯差半度,船体受力不均;榫卯间隙过寸,水密难保!故《神机要略·基础篇》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用,必先明其理!’” 他拿起一本用桑皮纸装订、墨香犹存的新册子,封面上正是他工整的楷书——《神机要略·基础篇》。

学徒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中许多人祖辈都是匠户,手艺靠口耳相传,经验多于理论。此刻,方清远将那些他们隐约感觉却说不清道不明的“规矩”,用清晰的图形和文字呈现出来,并与造船的实际紧密相连,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竹棚外,阿秀抱着另一摞新印好的《基础篇》,分发给等候的工头。瘸腿李拄着拐杖,翻开册子,指着上面清晰绘制的各种木材纹理图样和防腐处理要点,对着他带的几个年轻木匠讲解:“瞧见没?这是樟木心材的‘虎皮纹’,最是耐腐!这是杉木的‘水线纹’,处理不好就容易裂!还有这药液蒸煮的火候表,比咱们以前靠鼻子闻准多了!”年轻木匠们围拢着,眼神发亮,仿佛捧着的不是书,而是通往更高技艺的钥匙。

深蓝之梦:

在“神机坊”最核心、守卫最森严的一间独立工棚内,气氛却迥异于外面的热火朝天。这里安静、洁净,甚至带着一丝学究气。工棚中央不是船体骨架,而是一张巨大的海图绘制台。台上铺展着方清远根据林墨口述和零散西方资料整理、正在不断完善中的《寰宇海疆堪舆图》。图上,东亚、东南亚的轮廓己较为清晰,南亚次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初具雏形,更西更南的方向,则是大片的空白和模糊的勾勒。

林墨和郑森(郑成功)并肩站在图前。少年眼中不再是单纯的兴奋,而是充满了对未知的探求与沉甸甸的责任感。油灯的光芒将两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在粗糙的墙壁上。

“先生,您说这‘经度’之谜,乃远航深蓝之最大枷锁?”郑森指着海图,眉头紧锁,“仅靠观星测纬度,如同独眼行路,难辨东西之远?”

“正是。”林墨点头,拿起自制的、精度有限的六分仪,“纬度易测,北辰(北极星)或太阳午时高度即可。然经度之差,东西之距,若无精确计时之法,如同在茫茫黑夜中摸索。”他指向图上一片广阔无垠的蓝色区域,“欲跨此大洋,抵此新陆(示意美洲),或绕行此风暴角(好望角),航期动辄数月。船上计时沙漏、水钟,误差日积月累,可达数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轻则偏离航线,补给断绝;重则触礁沉没,葬身鱼腹!”

他走到工棚另一侧。这里摆放着几样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东西:

一套改良的月距法观测工具(简易十字测角仪、星表)。

一个结构异常复杂、由大小齿轮层层嵌套、正在由赵索头带领几个顶尖金工匠人小心翼翼调试的“擒纵机构”模型——这是林墨凭借记忆和对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试图仿制的“航海钟”核心部件。进展极其缓慢,精密齿轮的加工和防海水腐蚀是巨大难题。

一排陶罐,里面装着用不同方法(盐腌、糖渍、熏烤、日光曝晒)处理过的鱼干、肉脯和蔬菜干。瘸腿李正带着几个老成工匠,定期开罐检查气味、颜色和质地,记录保存时间。

一座小型但结构更优化的铜制海水蒸馏器模型,正在炉火上咕嘟作响,收集着冷凝的淡水。旁边记录着单位时间、单位燃料下的淡水产量。

几个木筐里,堆满了新鲜的柠檬、柑橘和用坛子密封的豆芽。阿秀正仔细地在册子上记录:“柠檬第十日,表皮微皱,汁液尚足;柑橘第八日,完好;豆芽,密封坛中五日,依旧鲜嫩。”

“经度、食物、淡水、恶疾(坏血病)……”林墨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手指一一划过这些简陋却代表着未来航程生命线的物品,“此西者,乃缚住蛟龙、困锁神州的深海之链!欲破此链,非一日之功,需格物穷理,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郑森的目光扫过那精密却脆弱的擒纵模型,嗅着空气中柠檬的清香和豆芽的鲜嫩气息,再望向海图上那片无垠的深蓝,胸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豪情与使命感。他拿起一个金黄的柠檬,用力握紧,感受着那的汁液和清新的气息,仿佛握住了通往深蓝未来的钥匙之一。

“先生放心!”少年清越的声音在工棚内回荡,带着斩钉截铁的坚定,“森,愿与先生共担此任!格物穷理,滴水穿石!这缚龙之链,终有一日,必被我等挣断!”

龙吟再起:

料罗湾主码头,人山人海,旌旗招展。比之“镇海”号下水时,气氛更加热烈,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与豪迈。

巨大的泥坞闸门缓缓开启,海水奔涌而入。在无数道炽热目光的注视下,一艘崭新的“破浪级”巨舰——“定远号”,在雄浑的号角与震天的欢呼声中,缓缓滑入碧波之中!深色的柚木船壳在阳光下流淌着油润的光泽,冰冷的铁肋在关键节点处闪烁着青黑的寒光,高耸的桅杆上,郑家的日月旗迎风招展!

紧接着,一艘体型修长、线条流畅如飞鱼的“海燕级”快舰“惊鸿号”,如同一道银灰色的闪电,紧随其后跃入海中!它那独特的全纵帆帆装尚未升起,却己散发出一种灵动迅捷的锋芒!

更令人振奋的是泊位上,整整五艘经过“神机坊”标准化改造的旧式福船,也己焕然一新!船壳加固,新装的舵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部分升级的帆装让它们显得精神抖擞。它们与“定远号”、“惊鸿号”一同,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融合了新旧力量、兼具攻坚与灵动的新锐舰队!

郑芝龙站在观礼高台上,望着港湾中这支初具规模的新生力量,抚掌大笑,豪情万丈!林墨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目光平静地扫过自己的造物——那钢铁的筋骨,那风帆的羽翼。他看到了吴铁锤在“定远号”甲板上激动地拍打着铁肋,看到了周小木在“惊鸿号”旁仔细检查着帆索,看到了瘸腿李带着学徒在改造船上验收捻缝,看到了阿秀在码头边飞快地记录着数据,看到了方清远在人群中向学徒们讲解着什么……

更远处,郑森的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越过崭新的舰船,投向了料罗湾外那片无垠的、连接着未知与梦想的深蓝。他的手中,下意识地着一颗的柠檬。舰队的新生,只是起点。那深蓝彼岸的呼唤,那挣脱枷锁的渴望,己在这位少年雄主的心中,化作了无声却更加磅礴的惊雷。炉火熊熊,龙骨铮铮,这新生的舰队,正载着一个古老文明对海洋最深沉的野望,即将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航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