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総務課 文書管理係 主任補佐”——这块崭新的、沉甸甸的名牌,被徐浩宇用指尖轻轻拂去最后一丝浮尘,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总务课那张更宽大的办公桌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金属字面上,折射出令人心安的微光。这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张镶嵌着“护身符”的金边通行证。
“市役所历史档案价值挖掘与防灾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这个冗长而权威的头衔,赋予了他前所未有的行动自由。他可以堂而皇之地打着“防灾研究”的旗号,将触角伸向市役所任何一个角落的档案柜,调阅任何一份他认为“有价值”的文件,无论它属于哪个课室!佐藤课长那冰冷的审视?在市民的感激浪潮和市长的赏识面前,暂时冻结成了背景板。前田桑那探究的目光?在徐浩宇如今炙手可热的“英雄”光环和“项目负责人”的官方身份下,只能隐藏得更深。
**系统化“盗宝”矩阵:**
徐浩宇深知,权限越大,风险也越大。他不能再像鼹鼠那样零敲碎打,必须建立一套高效、隐蔽、可持续的“挖掘”系统。他利用“项目启动”的名义,向高桥系长和中岛系长提交了一份“专业”的《热海市役所历史档案价值评估与数字化优先序矩阵(草案)》。
这份“草案”充满了专业术语和风险评估模型(借鉴了小野原博士报告的精髓),核心逻辑清晰而“正义”:优先挖掘那些**同时具备“潜在防灾应用价值”和“技术历史参考价值”**的档案!这为他划定了完美的“合法”挖掘范围:
1. **老旧基建图纸(供水、排水、防洪堤坝)**:防灾价值满分!技术价值(结构设计、材料应用)极高!
2. **废弃设备技术手册(工程机械、测量仪器、环境监测设备)**:防灾应急可能用上(?),技术价值(设计原理、核心参数)极高!
3. **早期环境报告(地质、水文、气象数据)**:防灾基础!技术价值(原始数据、分析方法)极高!
4. **特定产业历史档案(如本地曾有的小型精密加工厂、化工厂)**:防灾?(也许涉及危化品?)技术价值(工艺图纸、生产流程)极高!
这个“矩阵”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切开了市役所尘封档案中最肥美的“技术五花肉”。中岛系长对这种“科学化”、“条理化”的工作方法大加赞赏,高桥系长则乐得清闲,大笔一挥批准实施。
**“矩阵”下的高效运作:**
1. **跨课室“征调”:** 徐浩宇拿着市长签批的项目文件和“优先序矩阵”,如同尚方宝剑,畅通无阻地穿行于各个课室。土木课的老旧桥梁设计图?征调!水道课的废弃净水厂全套技术资料?征调!环境课尘封的化工厂废水处理记录?征调!甚至总务课自己保管的、记录着市有淘汰设备详细参数的“报废资产技术附录”,也被他“名正言顺”地纳入项目研究范围。被调阅课室的负责人,面对这位“英雄”和“项目负责人”,即使心有不满(如土木课吉田课长看着自己压箱底的图纸被拿走),也只能挤出笑容配合。
2. **“数字化”流水线:** 徐浩宇将前田桑等几位被指派协助项目的职员,变成了他“盗宝流水线”上的工具人。他“科学”地分配任务:前田桑负责技术性较低的文字录入;其他人负责图纸扫描;而他,则“亲自”负责最核心的“价值初筛”和“数据校验”——实际上就是快速扫描所有文件,标记出真正有价值的核心图纸、参数页、设计说明,然后利用“校验”时间,用藏在抽屉里的便携式复印机进行高效“备份”。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分散了风险。
3. **“暗网”升级:“项目”的延伸:** 徐浩宇没有忘记他的“技术暗网”。他以“研究本地传统防灾工艺”或“挖掘潜在替代性防灾技术”为由,利用项目经费(虽然微薄)和权限,开始“正式”接触“山田暗网”中的技术作坊。邀请山田作为“民间技术顾问”,参与对某些老旧设备技术手册的“解读”;组织小规模的“技术研讨会”,邀请铃木精密等作坊主,讨论“历史工艺在现代小型化设备修复中的应用可能”。这些“官方”活动,不仅为技术转移披上了合法外衣,加深了与“暗网”成员的绑定,更能堂而皇之地收集和记录他们的技术要点!
**“快递”洪流与国内震撼:**
“矩阵”系统带来的“宝藏”数量和质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徐浩宇的“技术快递”也从涓涓细流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 **包裹激增:** 国际挂号信的频率从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甚至两次。包裹内容也从薄薄的文件袋变成了厚厚的纸箱。里面塞满了各种“宝藏”的复印件:整套的净水厂工艺流程、老式涡轮机的详细结构图、微型化地震监测仪的核心电路图、甚至还有几份标注着“内部参考”的七十年代日本中小企业节能技术汇编!
* **渠道拓展:** 除了邮政和留学生“带货”,徐浩宇开始利用“项目交流”的名义,尝试向国内邮寄一些“非敏感”的样本复制品(如按图纸复刻的小型机械构件模型)。同时,通过刘工在国内的关系,一条更隐秘、更快捷的“特殊物流通道”也在洽谈中。
* **国内反馈:震撼与狂喜!** 表哥徐建军的来信充满了语无伦次的激动:“浩宇!神了!你真是神了!刘工拿到那套微型车床的图纸和操作手册,带着厂里的老师傅熬了几个通宵!你猜怎么着?用我们厂那台快报废的老床子,居然真的仿制出了关键部件!精度比厂里新买的国产货还高!厂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刘工说,这套‘垃圾’图纸,至少让厂里相关技术少走了十年弯路!他现在是所里的宝贝了!我的位置也稳了!”
* 更让徐浩宇振奋的,是刘工通过加密渠道传来的、一位参与评估的老工程师的原话:“小徐同志啊!你寄来的那些被小鬼子当垃圾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过时了,可对我们来说,很多都是宝贝啊!结构扎实,设计思路清晰,工艺细节严谨!特别是那份节能技术汇编,里面好多‘土办法’,成本低见效快,正是我们现在急需的!你这哪是寄资料,你这是给我们送金矿啊!”
“金矿”!
这两个字像电流一样贯穿徐浩宇全身!他站在档案室中央,周围是堆积如山的、正等待他“挖掘”的卷宗,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的尘土味。但在他眼中,这里弥漫着的是黄金的气息!他不再是偷偷摸摸的鼹鼠,而是手持官方授权、开着挖掘机在富矿上作业的矿主!
**阴影下的疯狂:**
巨大的成功和国内源源不断的赞誉(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加丰厚的“资料费”、“项目赞助费”),让徐浩宇的胆子越来越大,动作也越来越“狂放”。
* **“防灾研究”的边界:** 他开始“研究”一些明显与防灾关系不大的档案,比如一份记录着热海市七十年代某家倒闭的钟表厂所使用的瑞士精密机床型号和部分调试记录的卷宗。他的理由很“充分”:“精密仪器维护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谁信?)
* **复印机的悲鸣:** 那台藏在宿舍的便携式复印机超负荷运转,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徐浩宇甚至开始“征用”市役所总务课那台老佳能复印机的“空闲时段”,以“项目需要大量备份研究资料”为由,堂而皇之地进行大规模复印。纸张消耗量激增。
* **“暗网”的饕餮:** 他利用项目便利和国内预付的巨额资金,开始向“山田暗网”成员下大额“技术咨询订单”,要求提供更核心、更详细的技术文档,甚至实物样品。利益驱动下,铃木老头也半推半就地拿出了部分祖传的齿轮研磨工艺秘要。
然而,就在徐浩宇沉浸在“挖空”热海金库的疯狂中时,两道冰冷的阴影,如同毒蛇般悄然缠上了他的脚踝。
1. **前田桑的“账本”:** 前田桑依旧沉默地履行着“协助”职责。但徐浩宇偶然发现,她有一个极其隐秘的小本子。在一次徐浩宇离开座位时,他瞥见前田桑迅速在那个本子上记录了什么,内容似乎是……他调阅档案的频率、复印纸张的大致数量、以及……他接触“民间顾问”的次数和时间?这个女人,像一台精密的记录仪,在无声地收集着一切!
2. **佐藤的“合规性审查”:** 佐藤课长并没有放弃。他无法首接对抗徐浩宇的“护身符”,但他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合规性**!他利用人事课长对经费和资源使用的监督权限,突然向总务课发起了一项针对“历史档案价值挖掘项目”的“例行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方向:**项目经费使用明细(尤其是纸张、耗材消耗)、外部人员(民间顾问)参与项目的资质审核与保密协议签署情况、以及调阅档案的完整记录是否与项目目标严格匹配!**
审查通知被中岛系长面无表情地放在了徐浩宇桌上。
徐浩宇看着通知上佐藤课长那熟悉的、刚劲冷硬的签名,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疯狂的“挖掘”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冰冷的寒意。
他看向自己桌上堆积如山的“研究成果”,看向电脑里庞大的“价值矩阵”数据库,看向抽屉里那台滚烫的便携复印机……
“金库通行证”在手,但通往金库最深处的路上,布满了他自己疯狂挖掘时留下的、触目惊心的痕迹!
佐藤的刀,终于找到了下手的缝隙。而前田桑那个神秘的小本子,很可能就是佐藤手中最致命的弹药!
“扎根体制……挖空墙角……” 徐浩宇低声念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如刀。狂潮之后,是险滩。他必须立刻清理痕迹,修补漏洞,将这场“合规性审查”的危机,转化为他扎根更深、隐藏更好的契机!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那份冰冷的审查通知,嘴角却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想用规则来绞杀我?那就看看,谁更懂规则的漏洞,谁能在规则的钢丝上,跳得更稳、更远!热海的金库,他挖定了!市长室的方向,在审查的阴云下,反而显得更加清晰和迫切——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拥有制定规则、或者无视规则的权利!